汪湖鎮

汪湖鎮

汪湖鎮位於五蓮縣城西北部,轄45個行政村,2.5萬口人,耕地面積5.1萬畝。該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水利設施配套齊全,氣候濕潤,光照充足,交通便利,206國道橫跨東西,七馬路縱貫南北,為發展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基本信息

經濟狀況

汪湖鎮汪湖鎮
煙、桑、糧、棉是汪湖鎮的主要農作物,共發展黃煙6000畝,2007年收購菸葉170萬斤,實現稅收180多萬元,是濟南將軍集團原料生產基地,2006年被授予省級“烤菸工作先進鄉鎮”。發展棉花5000畝,桑園3500畝,效益可觀。該鎮把紡織產業和配件加工作為招商引資支柱產業,目前已引進方正紡織、旭陽紡織、偉鑫紡織等20多個紡織項目;引進東源鑄造、吉祥車輛等10多個配件加工項目;引進青蓮公司、維亮化工等4個化工項目;引進食品加工、水產加工、蔬菜加工等8個農副產品項目。汪湖鎮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85%;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先後建起5.05萬平方米的商品房,並湧現了醬鹵等品牌小吃,其中家聲振食品廠生產的醬滷肉製品系列,2007年被中國食文化研究會評為“中華食品文化特色精品。”

基礎設施建設

汪湖鎮汪湖鎮
汪湖鎮基本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將所有路段責任到村、獎懲到人,道路綠化率達到了100%;45個村全部設有科普宣傳欄、宣傳街,定期更新內容,增強民眾科普意識;目前已有20個村2560戶安裝有線電視;首期聯村集中供水涉及22個村2.1萬人5984戶,總投資367萬元,共開挖、鋪設管道22028米,建起了高標準、高質量的水廠,自來水入戶達到3000餘戶,成立了自來水管理中心,做到維修服務正常化、收費標準合理化、管理模式企業化,先後為省、市、縣觀摩會的召開及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視察工作提供了現場。

新農村建設

汪湖鎮汪湖鎮
汪湖鎮本著“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和“一年突破、三年見效、五年變樣”的目標,聘請專家對城鎮建設進行了科學論證,制定了《鎮村兩級新農村建設規劃》,新開發沿街商業房3000平方米。投資190萬元對東西主街道進行了硬化、亮化、美化、規範化,拉起了“三縱三橫一環”的小城鎮框架。重點對新農村建設首批試點的漢王村實施了科學規劃、舊房改造、街道硬化,新建了沼氣池48處,清除了髒、亂、差現象。加強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投資157.9萬元對鄉鎮敬老院進行了改擴建,共新建房屋36間,改造13間,硬化路面2100平方米,完善了取暖設備、伙房、餐廳、娛樂、自來水等配套設施,首批12名“五保”老人入住。通過爭取上級支持,強化了薄弱村活動場所建設,對前泥牛泉子崖黑澗嶺三個村的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了改造,目前,已投入使用。
汪湖鎮勞務輸出
拓寬農民工培訓渠道

“三秋”生產結束後,汪湖鎮組織了外出農民工崗位技術培訓班,使外出務工的農民大都有一技傍身,到達務工地後能迅速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為外出“淘金”拓寬了就業渠道。在勞務輸出工作中,汪湖鎮堅持以培訓開路,努力做到“培訓一個,落實一個,跟蹤好一個”。該鎮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外出農民工的年齡、知識結構和就業願望,由他們自己點題,鎮政府從市、縣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專家為外出務工的農民分別授課,先後舉辦了家政服務、保全、園林綠化、室內裝修、餐飲服務、電腦知識等六期崗位技術培訓班,共有1200餘人接受了培訓。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該鎮政府針對各行各業的特點,分別設立了示範點,免費為農民工提供技術操作的機會,使他們足不出鎮先行掌握崗位技術。同時,鎮裡對輸送到外地就業的農民,實行跟蹤服務,由鎮勞務站牽頭,分別與就業單位和個人取得聯繫,對福利待遇、就業保障、工作困難等問題及時協調處理,切實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目前,該鎮經培訓利用冬閒時間到青島威海上海河北等地務工的農民已達800餘人。

汪湖鎮棉花
棉花種植助農增收

汪湖鎮全方位實施品牌農業發展戰略,以品種調新、質量調高、結構調優、產業調特、產業鏈調長為重點,對農業產業布局進行深層次調整,棉花種植面積達5000畝。為使棉花更吃香,該鎮在棉花深加工和拉長服務產業鏈上做起了文章,成立了棉花協會,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定期為棉農提供技術、銷售服務,加上紡織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帶動了區域種植業、加工業的發展,使更多的農民加入到相關加工產業鏈中,形成了“龍頭帶產業、產業帶基地、基地富農戶”的產業鏈。據統計,該鎮外銷棉花平均每公斤價格一般在6.5元至7.0元之間,棉花帶活了汪湖經濟,更帶富了千家萬戶棉農。目前,該鎮70%的農民通過種棉畝收入過3000元。

工業發展

汪湖鎮汪湖鎮
依託優勢全力打造紡織重鎮

汪湖鎮位於五蓮縣西北部,西臨莒縣,北接諸城,面積87.3平方公里,2.4萬人,2006年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7.3億元,其中實現紡織工業產值1.2億元,銷售收入0.9億元,利稅450萬元,利潤330萬元,分別占全鎮規模以上企業的65%、67%、71%、58%。
一、汪湖鎮棉紡產業發展優勢

——自然優勢得天獨厚。汪湖鎮屬典型的農業大鎮,地處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農民有傳統的種棉經驗,素有“五蓮植棉大鎮”之美譽。

——產業優勢基礎雄厚。2006年該鎮共發展棉花面積5000畝,產皮棉3000噸,今年落實棉田5500畝,資源豐富。為打造特色產業板塊,鎮黨委堅持以棉招商、經花引商,在調動本地棉紡業主擴大規模、提高檔次的基礎上,廣泛爭引外資,以優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資創辦棉紡企業。

——人力資源富餘充足。棉紡加工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本鎮勞力資源豐富,每年都有5000多名勞力被轉移到大中城市。培育棉紡產業為就地消化勞動力提供了捷徑,實現了他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願望。

汪湖鎮汪湖鎮
二、汪湖鎮棉紡產業發展現狀
——產業集群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鎮棉紡織企業已發展到10家(紡6家,織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家,固定資產達到5000萬元,紗錠規模達到1900錠,織機達到2000台,年產棉紗2600噸,各類布1800萬米。企業集中分布在鎮駐地206國道兩側,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植棉—購銷—軋花—紡紗—織布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個體小作坊業蓬勃發展。為激活民間資本,鎮裡按照“一村一業”的工作思路,給各村定任務,嚴獎懲,要求村村建設工業項目;同時不斷創造寬鬆環境,在土地使用、房屋租賃等方面進行優惠,鼓勵個體小作坊主上項目,創新發展。目前,全鎮45個行政村中23個村擁有小型棉紡加工項目,購銷棉花、彈花梳棉、棉油加工等個體小作坊80多家。
——市場銷售渠道暢通。該鎮同數十家紡織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固的業務關係,行銷網路健全,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2006年,全鎮棉紡織產業市場交易量達1.2億元,其中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
——產業轉移升級加速。為適應市場需求,鎮裡積極引導規模以上棉紡企業轉產升級,向高科技、高層次領域邁進。方正紡織公司順應潮流,毅然淘汰原有機器設備,投資1000多萬元新上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拉絲配套設備,並及時把100多名技術骨幹和管理人員輸送到外地進行培訓,在全縣開發套用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方面開了先河。目前,該公司新機器設備已全部到位,正在進行安裝調試,預計4月底即投產運營。

三、市場前景展望及下步工作方向
鎮黨委、政府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保證原料供應的基礎上,對紡織產業發展分批分步進行實施,並成立紡織協會管理運營,逐步將汪湖鎮打造成山東省紡織重鎮。
第一步,即目前起步階段:用舊機器、低技術、小規模、低檔次積累經驗
第二步,即發展階段:利用兩年左右時間更新先進設備,培育年輕企業家,通過高新技術向深層次、高附加值領域發展。
第三步,即鞏固提高階段:利用兩三年左右時間,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建立行銷網路,打造出汪湖紡織名牌,使汪湖紡織產業走向全國,邁向世界,實現大規模、大發展、大跨越。屆時,汪湖紡織規模企業將達到50多家。
具體工作中:
——更新招商引資觀念,最佳化招商引資策略。要利用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制定明確的定向招商目錄,積極實施產業鏈招商和綠色招商,大力提升本鎮紡織產業集群的產業層次和優勢,著力引進一批高科技的紡織產業項目,特別是一些跨國大企業集團,進而引進相應的研發機構,構建真正的產業鏈,增強外資企業的植根性。
——做強做大骨幹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的核心力量。從本鎮規模紡織企業中,分級選擇、篩選一批科技含量高、區域優勢強、比較成熟的重點紡織企業,,如方正紡織公司,採取切實措施加以扶持,使之成為具有帶動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引導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合作,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裝備、工藝和技術,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武裝、改造自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以機關作風建設年為契機,營造發展紡織產業集群的良好環境。明確視窗行業部門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定位,加快職能轉變,樹立一切為企業服務的工作方針,為紡織產業集群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放開搞活,為企業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商務環境
——提高地方企業家素質,大力造就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採取多種形式,通過營造優良創業環境,建立激勵、引導、培訓機制,大力造就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紡織企業家隊伍。並在加強對本地企業家培養的同時,另闢新徑,謀實招,廣開才路,創造優越的環境,大力吸引國內外的企業家來汪湖創業發展,特別要挖掘吸引國內外汪湖籍人才回鄉創業。通過引進和培養,迅速造就一支高層次的紡織企業家隊伍,為打造汪湖紡織重鎮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汪湖鎮海藻酸鈉
五蓮縣青蓮海藻酸鈉有限公司

五蓮縣青蓮海藻酸鈉有限公司,始建於1997年8月,屬化工行業,企業總資產903萬元,占地面積40畝,職工139人,專業技術人才16名。主要生產設備:過濾設備、氯氣設備、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產品:海藻酸鈉粗碘粗醇;產品銷路:全國;在建技改項目:污水處理;2006年銷售收入1200萬元、利稅60萬元,利潤90萬元,同比增長15%和12%。2007年1——8月份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00萬元、利稅50萬元、利潤70萬元,同比增長30%、25%、21%。

五蓮縣方正紡織有限公司

五蓮縣方正紡織有限公司始建於2003年8月,屬編織加工行業,企業總資產1100萬元,占地面積70畝,職工115人,專業技術人才9名。主要生產設備:拉絲設備、裁剪設備;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主要產品:編織材料
在建技改項目:塑編拉絲;2006年銷售收入650萬元、利稅32萬元,利潤9萬元,同比增長6%、3%、2%。2007年1——8月份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10萬元、利稅40萬元、利潤27萬元,同比增長26%、14%、1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