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

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

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是一所有著74年悠久歷史的民族學校。學校占地面積22450平方米,建築面積855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整潔、教學設施先進、齊全·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630名學生,91名教職工·。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作為汪清縣內唯一一個朝鮮族實驗國小校,肩負著的是跟上全州教育教學改革和帶動全縣朝鮮族國小教育教學的雙重重擔。以現任金錦哲校長為代表的學校領導班子,秉承了學校優良的傳統,立足以民族教育改革為主線,以主動發展教育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體,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了素質教育.近年來,在校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刻苦努力下,學校正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全州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像一顆耀眼的星星引人注目。

一句老話說得好:事在人為,人定勝天。近年來,學校把提高教師素質當成決定學校命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並根據本校實情,努力探索了朝鮮族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形成了教師新的智慧及教育能力,而使學校教育教學得以真正提高.到目前為止,我校達到本科學歷的有四十一人,其他教師全部達到合格學歷。省級學科帶頭人一名,省科研名師一名,省級骨幹教師兩名,州級名教師一名,州級學科帶頭人四名,州級骨幹十五名,縣級骨幹十五名,省級國語測試員一名。這些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起到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業務指導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全體教師扮演的是“嚴師、慈母、摯友”的角色,出現了一大批關愛學生的“朋友老師”、“媽媽老師”。在這樣的溫馨和諧的學校里,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學校再也不是只追求考試成績的學校,而是一個追求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校,追求學生個性發展的學校,成為了學生的快樂家園。學校的舞蹈隊、器樂隊、足球隊、美術組、書法班、計算機學習班等特長班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需求自主地選擇有益的活動,培養自己的特長.學校正門上方的“正直、智慧、健身“正是我們學校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個個正直、智慧、健康的學生從我們學校走出去,為祖國、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學校敢於創新,敢於嘗試,以這種開拓的精神,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實現著改革,體驗著騰飛。校長親自抓課題研究,並把教育科研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確立了它在學校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於是一種“以科研促質量”,走“科研興校”之路的辦學思想進一步深入人心,進而形成全校教師的共識。並且,學校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請了一些有高深教科研理論知識的專家來校做科研理論指導,選派年輕骨幹教師到各地參觀取經,這樣,一支充滿活力的教科研隊伍在我校形成,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於我校把教育科研納入到了學校整體規劃當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科研服務教學,以科研促改革,以科研促發展的原則,正確處理了教科研與學校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關係,使教學工作、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學校各項活動的開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可以說,教育科研促進了學校的各項工作,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確保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近年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績. 先後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吉林省信息技術教學示範校”,“省科技教育示範校”

,“省足球特色學校”,“吉林省藝術傳統學校”“州教育改革示範校”,

“州速度滑冰特色學校”,“州師德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在數不盡的獎盃、獎牌和獎狀的輝映下,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驗證著自己的目標:素質教育的搖籃、創新教育的搖籃、個性發展的搖籃。

回顧過去,我們感到欣慰,無怨無悔,喜迎桃李滿園;展望未來,使我們信心百倍,充滿希望,笑看再鑄輝煌.為了祖國民族教育的明天,為了汪清第二實驗國小的發展,我們將鍥而不捨,繼續奮鬥,為把我校辦成學生稱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標準化、示範化、民主化、現代化、特色化的名校而努力拚搏!

學校校史

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校始建於1933年9月15日,是以汪清縣春明鄉大斗川補助書堂為名成立的朝鮮族國小。1935年更名為汪清縣春明鄉大斗川學校,第一任校長為崔元植先生。1945年9月1日成為私立學校,校名為汪清朝鮮國小校,由金永浩先生出任校長。1946年1月又更名為汪清縣春明區第二中心完全國小校,成為公立學校。其後又改稱汪清縣立縣城第二中心完全國小校,在全縣長期簡稱“縣城二校”。

1948年全校有17個教學班,900餘名學生,20名教師,在解放戰爭時期共培養四屆畢業生,分別輸送到上級學校或走入社會。

1949年10月1日建國到1966年6月“文革”前,在這建國後的17年間,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了少數民族重點國小校的作用。

建國初期校名為汪清縣第一區第二中心完全國小校。1954年隨著撤區建鄉,更名為汪清鎮第二中心完全國小校,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又改名為汪清鎮第二國小校。1952年被命名為吉林省少數民族重點國小。

1956年4月2日學校湧現出捨己救人光榮犧牲的李今蘭同學,團州委命名李今蘭為《紅領巾旗幟,模範少先隊員》,其墓碑現坐落在汪清縣烈士陵園。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十年動亂時期學校成為受害最深的《重災戶》。

1978年3月學校被命名為吉林省重點學校,1986年6月隨著新體制的實施,更改校名為現在的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校,成為縣直屬國小。自建校到2001年上半年,學校校址一直在原汪清鎮解放大街8號(現為溫州路)。

2001年7月根據在校生銳減和市政建設需要,與汪清三小合併,組建了新的汪清縣第二實驗國小校,政府在原三小院內新建教學樓,這樣,現在校址為汪清鎮新民東路681號,現任校長為朴正壽,書記為崔哲順。

自1978年至今學校先後被授予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藝術教育傳統學校、省電化教育一類學校、全國紅花集體、全國紅旗大隊、州精神文明單位、州教改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

教育目標

培養正直、聰慧、健康具有個性特長的合格人才;

辦學目標

素質教育的搖籃、創新教學的搖籃、個性發展的搖籃;

發展目標

徑的孩子、有創新意識的孩子、可愛的孩子。

學校風尚

校 訓: 正直 聰慧 健康

校 風: 勤奮 進取 協作 創新

教 風: 嚴師 慈母 摯友

學 風: 樂學 勤學 會學

領導作風: 團結 務實 開拓 奉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