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創建於1978年的眾興中學是一所具有現代化氣息的省級重點中學,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顯著,聯考成績一直位居同類學校榜首,特別是2003年聯考超額完成市縣下達的指標,中考綜合考評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眾興中學鮮明的特色:先學後教,主動求知的教學特色;以活動課為載體,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特色;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中差生轉優特色;群體普及與人才拔尖相結合的音體美特色。

基本信息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淡淡的 教學樓

眾興中學 alt=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src="http://a0.att.hudong.com/04/69/01000000000000119086962744704_s.jpg" align=right > 泗陽縣眾興中學創建於1978年,1980年遷入現校址,2000年4月晉升為省級重點中學,是一所年輕而又充 滿活力的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57000平方米,校舍面積29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2020平方米。現已建成裝有視聽系統的教學樓兩幢,裝備先進的實驗樓一幢,擁有5萬餘冊藏書的圖書樓一幢,設施齊全的綜合辦公樓一幢,公寓式學生宿舍樓一幢,多功能餐廳一座,30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及球類運動場各一塊。設有微機房、語音室、電化教室、多功能教室、勞技室及音樂室、美術室、校史陳列室等,教育教學設施齊全,為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現代化手段。為了進一步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學校決定興建一幢連體綜合辦公樓、一幢學生宿舍樓,現已立項招標。在原有基礎上再建二個微機房,2003年至2005年校園北擴100米,建成400米標準跑道的田徑場及多功能體育館。2006至2008年向北擴至北京路,與行政文化中心相連。
學校現有42個教學班,學生2186人,專任教師128人,其中研究生課程班畢業2人,占1.6%;本科115人,占89.8%,專科11人,占8.6%;中學高級教師18人,占14%;中學一級教師60人,占46.9%;中學二級教師22人,占17.2%;未評職稱人員28人,占21.9%。
長期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我校強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四年被宿遷市教委、泗陽縣人民政府授予“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稱號,其教育教學質量在宿遷市始終處於領先位置,在宿遷市享有很高的聲譽。

改革體制,提高管理層次

我校管理的原則是:民主、有序、到位、實效。做到管住不管死,放心不放鬆,要求不苛求,獎勵不違例。真正做到讓每個崗位都是必須的,讓每個崗位都有最合適的人,讓每個人都工作在他最合適的崗位上,讓每個崗位上的人都有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
1. 健全管理體制,實行民主治校。
我校實行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包括校長副校長競爭上崗制度,通過競崗演說、民主評議、組織考察等程式,把品德好、能力強的同志推上領導崗位,實施幹部優勝劣汰制,有效的克服了幹部隊伍管理上的弊病,增強了幹部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促進了幹部隊伍的政治思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支辦學上開拓型的,管理上科學型的,業務上學術型的學校管理隊伍已基本形成。
學校同時實行黨組織、教代會、家長委會員監督下的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考核獎懲制、結構工資制。黨組織發揮保證監督作用,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家長委員會對學校管理給予評議。我們編寫了《眾興中學管理手冊》,保證學校各項工作在民主監督下執行,一切按章辦事,按法執行。
2. 團結務實進取,樹好自身形象。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充分發揮表率作用,才能團結一班人,帶動一群人,影響一批人。在這方面,我校的幾位校級領導做到了情為教師所系,利為教師所謀,權為教師所用,從而樹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校長熊化良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宿遷市“中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副校長惠維松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副校長時守忠被評為“縣優秀教育工作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我校的中層幹部隊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責盡力。事實證明,眾中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向上,樂於奉獻的領導集體。
3. 加強學習研究,提高管理素質。
我校在嚴格實施制度管理的同時,還積極開展能動管理,即開發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管理,在管理中突出兩個核心,抓住三個要素。兩個核心指:以人的管理為核心,人的管理以開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核心。三個要素指:一是確立教師主人翁的地位,二是改革和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有利於開發教師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學校管理運行機制。嚴格制度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開發“能動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提高,兩種管理的結合形成了奮發向上的校園氛圍,使教師由被動地接受管理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學校每星期一舉行一次各部門、各年級一周工作匯報會,開會之前各部門、各年級徵求教師對本部門、年級上一周工作的意見及對下周工作的建議,校長室印製“教師評價本年級、部門一周工作表”,蒐集教職工對學校一周管理工作的意見,這樣的管理有民眾廣泛參與的基礎,有解決問題的針對性,有改進管理的方向性。
4. 加強“三風”建設,確保教育實效。
為了強化學校校園氛圍,加強全體師生的凝聚力、向心力,我們制定了校風、教風和學風,狠抓“三風”建設。我校的校風是“文明、團結、拼搏、奉獻”,意在激勵全體師生以新時代的人格要求自己,為著共同的辦學目標,大家團結一致,以奮力拚搏的精神,奉獻出自己的才華、智慧和力量。我校的教風是:“嚴謹、務實、求精、創新”,意在要求全校教師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務實求精的工作作風引導學生求知、求真,在教育教學中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我校的學風:“勤學、善思、好問、進取”,意在要求全體學生以善於思考、善於發問的求學態度,勤奮學習,富於進取精神。我校開展多種多樣的“三風”建設活動,新生入學,首先進行“三風”教育。圍繞“三風”建設,我校舉行了學生演講會、辯論會、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活動,使“三風”建設落到了實處。

尊師重教,建設教師隊伍

1. 鑄就敬業精神,塑造高尚師魂。
培養教師,建設教師隊伍,首先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我們每星期五下午組織教師進行政治學習,定期舉行師德問題專題研討會,並結合定性定量的崗位考評,有效強化了師德教育的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打造出了一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團結拼搏,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
2. 加強“內功”訓練,增長教學才幹。
從學校工作實際出發,我們首先狠抓課堂教學,以“功夫放在備課上,本領顯在課堂上,效果現在學生素質上”為中心,認真組織各項教學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學,學校首先組織各學科帶頭人上好示範課,示範課從備課到上課,練習、評講全過程示範。期中前組織教學骨幹的觀摩課,學期結束前組織青年教師的匯報課,各類教學人員的業務素質在教研活動中得到提高。學校每學期對全縣中學教師開課一次,將優秀教師推向全縣。
3. 幫助教師“充電”,實施繼續教育。
一位名師振興一門學科,一批名師振興一所學校,為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必須培養合格的教師隊伍。學校提出了“全新的教育觀念,廣博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功底,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五大新型教師的素質要求,舉辦每周一次的青年教師培訓班,請校內外專家培訓、上課,經過考核過關的,發給合格證書。

眾興中學高中英語教研組組眾興中學高中英語教研組組

抓實載體,提高德育素質


1.緊跟時代的內容
學校的櫥窗畫廊是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先進教師的優秀業績及放大彩照,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學習成績,師生書畫展,每天一換的各種報紙,新聞畫報,代表學校聲譽的喜報和光榮榜,無不令師生留連駐足;學校廣播站定期播出的校園新聞,轉播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重要新聞,使學生們側耳傾聽;每天19:00播出的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成了全體學生的政治晚餐。
2.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
德育要取得實效,就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育者的要求內化為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再外化為良好的自身行動。我校在開展各項德育工作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制定出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形式。我們還經常組織各種知識競賽,讓學生在競賽中領會德育的深刻含義,在上級組織的各種知識競賽中,我校派出的學生代表隊屢獲佳績。
3.科學規範的工作
針對個別學生中存在的衣著不整、行為散漫,出口成“髒”,公德淡薄,缺乏愛心等現象,我校專門在文明習慣的訓導上做文章,通過科學規範的操作,指導學生自覺去掉惡習,養成文明的風氣。學校專門成立了由政教處、體衛處、總務處領導組成的督查組和各班學生代表組成的檢查組,在校園內檢查糾偏。學生的言行修養有了明顯提高。
五、更新教育觀念、開發能力素質
1. 推進課程改革,實現四個轉變。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而課程改革就是學生實現成功的重要保證。課程改革關鍵是營造一個氛圍,轉變一個觀念,教會一套辦法,最佳化一支隊伍,獎勵一批骨幹,推廣一批成果。我校立足全面、全體、全程、全方位,按素質教育的要求,制訂課堂教學的細則。要求全體教師課堂教學中實現四個轉變:
(1)由一般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授型的,這種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社會的要求,時代的變化,即使從應試教育的角度看,它也很難適應當今的聯考。因此,學校素質教育實施領導小組經過發動全校教師廣泛討論後,明確提出: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不在於教師傳授的知識點是否全面、完整,而在於是否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是否為開發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還動員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因為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最知情,學生是老師課堂教學的最好裁判員。
(2)由面向部分尖子生向面向全體學生轉變
要求教師上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以前教學只針對少數尖子生,我們認為:一個學生只要他是健康的、正常的,都應該能成才,那么我們的教學就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針對我校學生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低起點、小坡度、少跨越的方式,面向全體學生講析、練習。對於部分尖子生則利用第二課堂來開發他們的潛力,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3)由靜止地看待學生向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轉變
學生是由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組成的群體,要充分地開發學生素質,就要充分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要求重視學生潛能和個性的培養,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我們在考核教師時,把後進生的轉化率作為考核教師實績的一個重要依據。
(4)由教師主演向學生主體轉變
一切以學生髮展為本,是我校工作的出發點和終結點,因此,我們要求老師把自己當作是導演,是學生的輔助;把學生當作演員,是學習的主角。如果學生的主角地位不凸現、主體活動不活躍,他們的自主地位就無從建立,為此,我們要求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角色,從重視教的追求到重視學的探究,從重視量化結果到重視質化過程。滿堂灌固不可取,滿堂演、滿堂問亦不可取,因為還是變相的牽著走,對著灌。在教學中,我校以生為本,重教亦重習,重學亦重考,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2. 嚴格遵守教育法規,規範教學秩序。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辦學質量就必須遵守教育法規。為了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實行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我們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教職工考勤規定》、《教職工教學實績獎勵及評分辦法》等規章制度,使學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課程設定方面,我校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教學大綱和省教育廳規定的課程計畫開設、安排課程,開全開足所有規定的課程,按規定開設選修課,提高拓寬類課,勞技課、課外活動課。
3. 落實素質教育措施,三項工作齊抓。
(1)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一齊抓
智力因素在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忽視。我們曾對這方面進行了調研,智力因素好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強,學習效果好。但是很多學生學習效果差,其原因並不能完全歸結於智力因素不好,尚有非智力因素開發不到位的原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必須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二者一齊抓。針對調研中的這種情況,我校積極開發、調動三個因素:領導的非權力因素;教師的非業務因素;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一齊抓,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素養。
(2)畢業班和非畢業班一齊抓
狠抓畢業班工作,這是學校工作的重點。但是,在狠抓畢業班工作的同時,絕不能忽視非畢業班工作。我們對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工作緊抓不放,高一,我們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狠抓教師的教科研工作;高二,我們狠抓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狠抓教師的學法指導;高三,我們狠抓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訓練,狠抓教師奉獻精神和綜合素質。這樣,使我校各個年級的工作有了中心,並且堅持分階段,突出中心。狠抓一貫制,使學校教學形成了良性循環的局面。
(3)課堂與課外一齊抓
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實行開放型教育,把課內與課外,校內和校外,書本與實踐結合起來,把學校教育與社會親職教育結合起來,把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化電化教學結合起來,把常規教育與特色教育結合起來,把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結合起來。各學科成立興趣小組,讓有特長的學生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改革,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了教學效率。
4. 加大教學科研力度,實施素質教育。
教學科研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導,也是提高教師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針對原有基礎較差的現狀,採取如下一些做法:
(1)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教學含金量。
領導的認識和示範表率作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熊化良校長、惠維松副校長、時守忠副校長、鮑士波副校長及多名中層幹部分別參加了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激發了教師廣泛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在具體操作上,我們把教科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開發校本課程相結合,與學生的第二課堂相結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研究學法。這些研究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推動作用,也激發了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工作去探索未知領域的熱情,在教學科研的熱潮中,我校教師積極總結經驗,撰寫論文,三年來,我校有54篇論文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我校承擔的國家級科研課題子課題“高中生健康人格教育”已通過驗收結題。省級課題“構建學生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科研成果已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
(2)借重教學科研,帶動教改實驗。
在教學科研的熱潮中,遵循“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教務處組織各學科老師定期到名校借鑑名師的教學經驗和做法,通過觀摩學習,大家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我校還計畫在適當時候,邀請外地名師到我校指導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務處還組織各學科教學骨幹制定了“定向—討論—釋疑—反饋—擴展”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方案,並在定點班進行實驗,進而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推廣。通過一階段的實驗,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
六、加強後勤工作管理,全面提高服務質量
近年來,各地出現了多起中國小食堂學生食物中毒事件,針對這些情況,我校多次召開後勤工作人員會議,會議強調,全體後勤職工要牢固樹立服務育人思想,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飯菜質量,搞好環境衛生,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由於我們管理到位,我校未發生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眾興中學從1978年建校時的防震棚創業,到2000年4月被評為省重點中學,直至今天申報“三星級”中學,創業與探索,拼搏與奉獻是20多年的主鏇律;20多年的風雨歷程,形成了眾中獨特的辦學特色,即:(1)以校級領導為核心,教師為主體,學生全員參與的管理特色;(2)先學後教,主動求知的教學特色;(3)以活動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特色;(4)群體普及與人才拔尖相結合的音體美特色。
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長馬約爾在98年曾說過:“我們將給子孫後代留下什麼樣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將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子孫後代。”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教育對子孫後代的意義,教育對未來世界的意義,當看到一批批學生以良好的綜合素質從我校走向大學,走向社會的時候,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對國家,對民族的重要作用,深深體會到“星級”學校評估是學校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意義。
在爭創三星級中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創建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懈努力,不斷追求的過程。我們決心不辜負各級領導的厚望,在辦學觀念、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