汋

汋,漢字, 古通“酌”。出自《周禮·秋官·士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汋 拼音:què zhuó yuè chuò

部首:氵,部外筆畫:3,總筆畫:6 ; 繁體部首:水,部外筆畫:3,總筆畫:7

五筆86&98:IQYY 倉頡:EPI

筆順編號:441354 四角號碼:371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C4B

● 汋

zhuóㄓㄨㄛˊ

◎ 自然湧出的水。

◎ 古通“酌”。《周禮·秋官·士師》:“一日邦汋。”鄭玄註:“鄭司農云:‘汋讀如酌酒尊中之酌。國汋者,斟汋盜取國家密事。’”

● 汋

què ㄑㄩㄝˋ

◎ 古地名用字。

●汋

yuè

◎通“瀹”。煮。《爾雅·釋天》:“夏祭曰礿。”郭璞註:“新菜可汋。”

●汋

chuò

◎見“汋約”。

汋約,同“綽約”。

·美好貌。

·柔弱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仕角切《正韻》食角切,音促。《說文》激水聲也。《爾雅·釋水》井一有水一無水為瀱汋。《中記》貴州有漏汋,一日百盈百竭,應漏刻,今貴州城外有之。
又水名,在丹水縣南。《水經注》丹水南合汋水,謂之浙水。
又《廣韻》市若切《集韻》實若切《韻會》是若切《正韻》裳灼切,音杓。義同。
又《集韻》《正韻》職略切,音酌。挹取也。與酌通。《周禮·秋官》士師之職,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注》汋讀如酌。斟酌盜取國家密事,若今時刺探尚書事。
又《集韻》弋灼切,音藥。義同。
又地名。《左傳·成十六年》鄭子罕伐宋,宋將鉏樂懼,敗諸汋陂,退舍於夫渠,不儆,鄭人覆之,敗諸汋陵。
又《集韻》尺約切,音綽。水聲。

拼音是que的漢字

拼音是que的漢字共有23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