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武周]

永陵[武周]

武周永陵 - 武周顯祖武華的陵寢。武華,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祖父,隋朝東都洛陽郡丞。生子武士棱、武士讓(武攸暨、武攸寧、武攸止的祖父)、武士逸(武懿宗、武嗣宗的祖父)、武士彠。唐朝光宅(684年)元年九月,武則天追封祖父武華為太尉、太原郡王,祖母趙氏為王妃。永昌(689年)元年二月,追封武華為周安成王,趙氏為王妃。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周建立,追封武華為顯祖文穆皇帝,趙氏為文穆皇后。

武周

(圖)武則天武則天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王朝。唐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廢唐睿宗而稱帝,改國號為周,並改元天授,史稱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君主,前後掌權40多年。武則天是該朝代唯一的皇帝。

武則天執政其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朝臣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對她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武則天卻善於治國,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並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武則天日漸衰老,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朝臣大多為繼位廬陵王的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正月,女皇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逼宮,並推舉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於上陽宮,年八十二。

對於這段時期治績一直深富爭議。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唐王朝出現了全面的倒退,他們把唐朝前期歷史的發展比作是馬蹄形,說武則天統治時期處於「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低谷[1]。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是唐王朝發展的重要階段,如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王雙懷。比較原始史料,可以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所發生的種種政治鬥爭並未禍及一般平民,始終是一場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爭鬥,因而保證了唐王朝的生產和社會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