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浮水小草本。根1條,長3-4cm,纖細,根鞘無翅,根冠鈍圓或截切狀。葉狀體對稱,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5-6mm,寬2-3mm,上面平滑,綠色,不透明,下面淺黃色或為紫色,全線,具不明顯的3脈紋。葉狀體背面一側具囊,新葉狀體於囊內形成浮出,以極短的細柄與母體相連,隨後脫落。花單性,雌雄同株,生於葉狀體邊緣開裂處;佛焰苞翼狀,內有雌花1,雄花2;雄花花葯2室,花絲纖細;雌花具1雌蕊,子房巨室,具彎生胚珠1枚。果實近陀螺狀,無翅。種子1顆,具凸起的胚乳和不規則的凸脈12-15條。
分布
生長於池沼、水田、湖泊或靜水中,常與 紫萍混生。分布於南北各地 。全球溫暖地區廣布。 藥材主產於湖北、江蘇、浙江、褔建、四川等地。利用價值
飼料
為良好的豬飼料、鴨飼料;也是草魚的餌料。
藥用價值
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寒,味辛,功能發汗透疹、清熱利水,主治表邪發熱、麻疹、水腫等症。
藥材
解表藥:清熱解毒藥。功效分類:解表藥;清熱解毒藥 。
科屬分類:浮萍科。
歸經:歸 肺經; 膀胱經。
性味:味辛;性寒。
功效: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尿消腫。
主治:風熱感冒、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水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鮮品15-30g;或搗汁飲;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調敷。
藥材基源:為浮萍科植物紫萍或浮萍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6-9月採收。撈出後去雜質,洗淨,曬乾。
單方驗方
1、治風熱感冒:(1)浮萍、防風各10克,牛蒡子、薄荷、紫蘇葉各6克,水煎服。(2)浮萍、菊花各15克,桑葉10克,水煎服。2、治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浮萍9克,車前子10克,茅根30克,水煎服。
3、治水腫:乾浮萍120克,米糠500克,合研細末,炒熟加紅糖180克,泡開水服。
4、治諸種淋病或小便短澀:乾浮萍15克,水煎服。
5、治浮腫小便不利:浮萍10克,澤瀉、車前子各12克,水煎服。
6、治腳氣浮腫:浮萍、山葡萄根、牛(口契)埔各適量,水煎,沖酒喝。
7、治風疹搔癢:浮萍、虱母只頭、烏豆各30克,牛(口契)埔、銀花藤各15克,水煎沖紅糖服,亦可煮水外洗。
8、治麻疹初期發不透:浮萍、牛蒡子各6克,升麻、菖根各3克,水煎服,日分3次,並用浮萍水煎熏洗。
9、治癰疽發背初起:鮮浮萍搗爛敷患處。
10、治鼻衄:浮萍烘乾研末,撒鼻孔。
11、治蕁麻疹奇癢難忍:浮萍、荊芥穗各30克,地膚子25克,千里光40克,用紗布袋裝好藥,放入鍋中加水濃煎,乘溫洗患處。可反覆加溫洗幾次。
本品內服常用量鮮品30-60克,乾品10-15克。自汗、體弱者忌用。
中藥化學成分
浮萍全草含葒草素(orientin),木犀草素-7-單糖甙(luteolin-7-monoglycoside),牡荊素(vitexin),芹菜素-7-單糖甙(malonylcyanidin-3-monoglucosid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e),環氧葉黃素(epoxyluteine),薹黃質(violaxanthin)及新黃質(neoxanthin)。還含8%脂類及24.4%蛋白質,脂類所含脂肪酸主要為亞麻酸(linolen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及亞油酸(linoleicacid),蛋白質中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含量占9.05%-9.79%,必需胺基酸指數(essentialaminoacidindex)為52.2-52.7。
全草含反式-1,3-植二烯(trans-1,3-phytadiene),十氫番茄紅素(lycopersene),谷甾醇(sitosterol),植醇(phytol),4(R)-4-羥基異植醇[4?-4-hydroxyisophytol],(10R)-羥基-7Z,11E,13Z-十六碳三烯酸[(10R)-hydroxyhexadeca-7Z,10Z,13Z-trienoicacid],11Z-十六碳烯酸(11Z-hexadecenoicacid)及7Z,10Z,13Z-十六碳三烯酸(7Z,10Z,13Z-hexadecatrienoicacid)。
藥理作用
1、浮萍利尿作用:利尿成分為乙酸鉀及氯化鉀。
2、對心血管的作用:浮萍水浸膏對奎寧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強心作用,鈣可增強之,大劑量使心臟停止於舒張期;並能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
3、解熱作用:浮萍煎劑及浸劑2g/kg,經口服給予因注射傷寒混合疫苗而發熱的家兔,證明有微弱的解熱作用。
4、其他作用:浮萍抗菌、抗瘧實驗均為陰性。在實驗室及現場對庫蚊幼蟲及蚊蛹有殺滅作用。
用藥禁忌
1、表虛自汗者禁服。
2、《本草經疏》:表氣虛而自汗看匆用。
3、《本草從新》:非大實大熱,不可輕試。
4、《得配本草》:血虛膚燥,氣虛風痛,二者禁用。
文獻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水萍,發汗尤甚。
2、《綱目》:浮萍,其性輕浮,入肺經,達皮膚,所以能發揚邪汗也。
3、《本草經疏》:水萍,其體輕浮,其性清燥,能祛濕熱之藥也。熱氣鬱於皮膚則作癢,味辛而氣清寒,故能散皮膚之濕熱也。寒能除熱,燥能除濕,故下水氣。酒性濕熱,而萍之質不沈於水,其氣味辛寒,輕清而散,故能勝酒。血熱則鬚髮焦枯而易墮,涼血則營氣情而鬚髮自長矣。
4、《別錄》主消渴者,以濕熱之邪去,則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氣,以休浴生毛髮者,亦以寒能除熱,涼血之驗也。
5、 張壽頤:浮萍,輕浮最甚,故上宣肺氣,外達皮毛,發汗泄熱,下通水道,《本經》、《別錄》、大明諸家主治,無不在此範圍之內。然不僅專人氣分,而兼清血熱,故《聖濟》以治吐血不止,《聖惠方》又治鼻艦,瀕湖以治目赤、口瘡,既善清火,而又導熱下行,其效良捷。近人止以為發汗之藥,而不知清熱正其專長,殊覺未盡其用。且其質最輕,氣味皆薄,雖曰發汗,性非溫熱,必無過汗之慮。
生藥材鑑定
浮萍性狀鑑別
葉狀體呈卵形、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直徑3-6mm。單個散生或2-5片集生,上表面淡綠至灰綠色,下表面綠至紫棕色,邊緣整齊或微卷,上表面兩側有一小凹陷,下表面生有數條鬚根。質輕,易碎。氣微,味淡。以色綠、背紫者為佳。
葉狀體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 。
氣孔不定式:下表皮細胞垂周壁近平直,無氣孔。上表皮內側的薄壁細胞類橢圓形至類圓形,有胞間隙,有的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3-20um;有的--含針晶,針晶長17-30m,細胞較大。下表皮內側為通氣組織,由薄壁細胞組成,細胞民間隙較大。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90ml,充分攪拌後,放置一夜,濾過,濾液於水浴蒸乾,殘渣加水3ml溶解,濾過。取濾液0.5ml,加濃鹽酸及鎂粉少量,小火加熱至沸,溶液顯橙色。(檢查黃酮類)。
繁殖與栽培
繁殖
栽培容易,生長極快,需要加以控制。適溫10~35℃,pH5.5~7.5,以無性分裂方式繁殖。
藥材栽培
浮萍喜溫氣候和潮濕環境,忌亞寒。宜在水田、池沼、湖泊栽培。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法。
種子繁殖:採收成熟種子,隨采隨播將種子用黃泥包成小團,每團包2-3顆種子,丟進栽培的水面里。
分株繁殖:春、夏季,撈取部分母株,分散丟進栽培的水面里。
經常清除水面雜草,保持栽培水面靜止;注意灌水,防止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