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研究/當代學術文叢

內容介紹

《 研究》是作者近年來水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全書共七章,著力探討了《水滸傳》在藝術形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具體包括:《水滸傳》情節指瑕,《水滸傳》回目辨正,《水滸傳》中的知識錯誤研究,《水滸傳》詩詞研究,《水滸傳》字詞勘誤,《水滸傳》故事編年,《水滸傳》傳統批評反思。

作品目錄

序/1第一章《水滸傳》情節指瑕/1第一節情節失實/2第二節情節雷同/10第三節情節巧合拙劣/19第四節情節前後矛盾/25第二章《水滸傳》回目辨正/32第一節回目與正文不一致/33第二節回目對仗不工穩/38第三節回目斧鑿痕跡明顯/47第四節回目單調重複/51第五節回目用詞欠準確/53第三章《水滸傳》中的知識錯誤研究/62第一節研究《水滸傳》中知識錯誤之意義/62第二節《水滸傳》知識錯誤舉隅/66 一、社會歷史知識的錯誤/66 二、文學知識的錯誤/68 三、宗教知識的錯誤/76 四、天文氣象知識的錯誤/77 五、曆法知識的錯誤/78 六、地理知識的錯誤/81 七、醫藥知識的錯誤/84 八、動植物知識的錯誤/87第三節《水滸傳》出現知識錯誤之原因分析/93第四章《水滸傳》詩詞研究/97第一節《水滸傳》詩詞概說/97 一、詩詞在《水滸傳》中的分布情況/98 二、《水滸傳》詩詞的來源/105 三、《水滸傳》詩詞的分類/108第二節《水滸傳》詩詞的功能/110 一、人物刻畫功能/110 二、輔助敘事功能/118 三、議論說教功能/125 四、景物描寫功能/130 五、篇章結構功能/137第三節《水滸傳》詩詞之不足/140 一、思想內容陳腐/140 二、詩詞與小說不協調/141 三、隨意稱弓l/14J4 四、缺乏特色與個性/145 五、用詞欠準確/146第五章《水滸傳》字詞勘誤/149 一、第一回“我讀一鑒之書”中的“一鑒”/149 二、第六回“把碗、碟、鈴頭、杓子、水桶,都搶過去了”中的“鈴頭”/151 三、第七回“恰才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岳廟裡還香願”中的“岳廟”/151 四、第二十四回“看看是十一月天氣”中的“十一月”/152 五、第二十七回“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戒尺”中的“鐵戒尺”/153 六、第三十七回“喚做浪裏白跳張順”中的“浪裏白跳”/157 七、第三十八回“再叫酒保討兩樽玉壺香上色酒來”中的“玉壺香”/159 八、第四十一回“穆弘邀請眾好漢到莊內學堂上”中的“學堂”/161 九、第四十七回“馬上如法了得”中的“如法”/162 十、第五十回“打破祝家莊得糧五千萬石”中的“五千萬石”/164 十一、第五十二回“搖旗操鼓,殺奔城下來”中的“操鼓”/168 十二、第五十四回“公孫勝拜授了訣法”中的“授”/169 十三、第五十八回“重造西路、南路二處酒店”中的“南路”/169 十四、第六十一回“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時”中的“乙丑月”和“丁卯時”/171 十五、第六十五回“人都喚小人做活閃婆王定六”和第九十二回“兩個中藥箭的是操刀鬼曹正,活閃婆王定六”兩句中的“活閃婆”/172 十六、第六十六回“再調孔明、孔亮扮做仆者”中的“仆者”/174 十七、第七十回“我這裡被他片時連打了一十五員大將”中的“一十五”/176 十八、第九十九回“再說宋江在鄉中住了數月”中的“數月”/177第六章《水滸傳》故事編年/179第一節何心與《水滸傳編年》/179第二節《水滸傳》前七十一回故事編年/185 一、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186 二、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186 三、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188 四、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190 五、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193 六、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197 七、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202 八、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206 九、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209第三節《水滸傳》七十一回後故事編年/212 一、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213 二、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213 三、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216 四、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220 五、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224第四節《水滸傳》故事編年之意義/225 一、有利於《水滸傳》的傳播/226 二、可以為《水滸傳》之成書研究提供有益的幫助/226 三、為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研究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鑑的模式/228第七章《水滸傳》傳統批評反思/230第一節晁蓋之死因探析/230 一、殺晁蓋者並非史文恭/231 二、“宋江實弒晁蓋”/235 三、“宋弒晁”原因分析/240第二節論梁山好漢的另一面/244 一、蠻橫無理/244 二、兇殘暴戾/246 三、仇恨女性/249 四、貪財好利/250 五、崇尚狹隘的江湖義氣/251第三節水滸“好漢”上梁山原因述論/253 一、被官府逼上梁山/253 二、被梁山好漢逼上梁山/255 三、被情勢所迫不得已而歸順梁山/258 四、為躲避刑律的懲罰而上梁山/259 五、在水泊快樂生活的吸引下而落草梁山/260 六、因慕宋江之名或在宋江的勸說下而上梁山/262參考文獻/264後記/269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