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戶黃門

水戶黃門

水戶黃門-水戶是地名,今日本茨城縣水戶市,黃門是日本古時官名“權中納言(中納言)”的漢風名稱。

簡介

水戶藩第2代藩主德川光圀公,被人們稱為“水戶黃門”,以寺社(寺廟神社)整理為中心、根據宗教政策等確立了水戶的藩政,因為也著手編集的《大日本史》和採集對名君的評判,後來產生了《水戶黃門漫遊記》的傳說。可以在電視劇等中廣泛的看到相關題材。

德川光圀(とくがわみつくに, Tokugawa Mitsukuni)(1628年7月11日 - 1701年1月14日)

日本江戶時代大名,水戶藩第2代藩主。

江戶時代前期御三家大名。字子龍,號梅里。1661年(寬文元年),繼任水戶藩(今茨城縣水戶市)藩主。1659年(萬治二年),明末學者朱舜水至長崎後,他得知朱舜水學識淵博,善理儒政,於1665年(寬文五年)請朱舜水至水戶,協助管理藩政,重振藩學,使朱子學在水戶藩確立起主導地位,世稱“水戶學派”。接受朱舜水的建議,以儒家禮儀,制定藩規;重實學,實行勸農政策;興教育,廣招賢士。設寺院,進行宗教改革。因其政績顯著,民風淳樸,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在日本各藩中享有盛名。他與朱舜水倡導的水戶學,在日本文化思想史上產生重大影響,成為日本民族的精神財富。後世人著《水戶黃門漫遊記》,對他及其政績給以很高評價。

德川光國是德川家康的孫子,因為是德川家康直系子孫,也是輔助將軍執政的“御三家”之一,所以藩主必須定居江戶。水戶黃門64歲時才回到茨城縣水戶,隱居“西山莊”,自稱“西山隱士”、“西山樵夫”專心編纂《大日本史》。隱居時接受將軍賞賜的“中納言”官職,地位相當於中國唐代的“黃門監”,於是世人便慣稱他為水戶黃門。水戶藩世代承襲了老祖宗的大遺志,明治政府發布“廢藩置縣”政策時,這項艱辛的編史事業也沒有半途而廢,成為水戶德川家的個人事業。《大日本史》從1657年開始編纂,於1906年完成,特別獻給明治天皇。長達250年的事業到這時才總算大功告成。

《水戶黃門》是日本TBS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劇,從1969年至今仍在播放。是水戶藩第2屆藩主德川光圀作為主人公的日本歷史劇。

德川光國被三代將軍家光指定為水戶藩的繼承人。他對日本的最大貢獻莫過於請明王朝後裔朱舜水為師為日本奠定德川幕府時期及之後的尊儒傳統他一生尊崇中國儒學的古典,遺愛民間因此民間編造出許多他微服出訪的有趣故事,宛如日本的包青天,由於他是三代將軍的侄子、四代將軍的叔父所以亮出德川上三家的葵紋,天下無敢不從,他官至中納言,中納言的別稱就是黃門。不過歷史上的他當然不及戲曲小說中精彩,時代精彩便在於人、事、物的考究,加上演員精彩演出,才令觀眾大呼過癮。

電影:從1950年代到1960年多次拍成電影播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