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風景區[概述]

水利風景區[概述]
水利風景區[概述]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利風景區,是指以水域(水體)或水利工程為依託,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觀光、娛樂、休閒、度假或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區域。水利風景區在維護工程安全、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改善人居環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諸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加強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簡介

水利風景區,是指以水域(水體)或水利工程為依託,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觀光、娛樂、休閒、度假或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區域。水利風景區在維護工程安全、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改善人居環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諸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加強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為進一步明確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思路,有計畫、有步驟、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利風景資源,以人水和諧發展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特制定本綱要。

一、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現狀

1.我國水利風景資源概況
我國江河縱橫,河流眾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太湖七大流域匯集千流萬河。據統計,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萬多條;水面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3個,500~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8個,10~5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600餘個;還有大量的冰川、瀑布、泉點及遍布大江南北的濕地等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帶領人民修建了8.5萬多座水庫、3.9萬多座水閘、27萬多公里堤防,8億多畝灌區,以及眾多的水土流失治理區,這些水利工程在發揮其基本功能的同時,也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風景資源,為水利風景區的發展和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長期以來,這些風景資源大多處於閒置或粗放開發狀態,缺乏有效的保護和利用,危機四伏,亟待加強開發利用指導和保護。
2、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的現狀
為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利風景資源,水利部於2001年7月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水利部綜合事業局。2004年5月8 日頒布實施《水利風景區管理辦法》;2004年8月1日施行行業標準《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截至2004年10月,4批139個景區被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700多個景區基本達到“省級水利風景區”標準。
伴隨“國家水利風景區”管理工作的推進,各地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工作逐步加強,陸續建立了水利風景區建設規章,基本形成了管理體系,有力地促進了水利風景區的發展。從實踐成效上來看,不僅較好地帶動了當地經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其獨特的保護水源、修復生態、維護工程安全運行的功能作用越來越明顯。“以開發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的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理念,越來越為社會所認可。
3、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認識不夠。部分景區管理部門和單位,對於水利風景區社會需求的快速增長形勢認識不夠,對於水利風景資源的珍貴价值認識不高,理論研究不足,工作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措施乏力。
規劃工作薄弱。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涉及水工程安全,水源、水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等問題,有其特殊的內容和要求,需要以規劃來保障。但目前,大多數地區還沒有編制本地區的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相當一部分景區的規劃有明顯的不足和缺陷。
資金投入不足。水利風景區的基本目的和作用在於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水工程安全的維護,對此公益性的工作,各級政府還都囿於財力所限,缺乏應有的經費支持。各景區單位的投融資渠道還不通暢,還沒有把有關政策用足、用活,落到實處。
經營管理粗放。多數水利風景區的經營管理與水資源或水工程的管理一體化,分工不明,責任不清,機制不活,缺乏人才,經營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二、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的指導

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4、指導思想
以人為本,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合理地利用水利風景資源,保護好水生態環境,切實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為建設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5、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突出保護的原則
充分依靠科學理念和科技進步,確保資源、工程和遊人的安全,修復和保護好水生態環境,弘揚水文化。
(2)統籌兼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統籌考慮水利風景區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現在與未來,兼顧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地方政府和民眾的利益,贏得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謀取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水利風景區的良性循環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因地制宜的原則
水利風景區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然、和諧。水利風景區建設必須嚴格按照資源條件和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綜合整治。
(4)講求效率的原則
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是個新事物。必須立足市場,用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去創立新機制,突出特點,有序建設,提高品味,實行市場化運作、產業化推進、企業化經營,以靈活有效的機制和發展模式,求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6、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至2010年,在獨具特點的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及其它山水風景資源豐富、特點突出的地區,有重點地興建一批親水性強、效益顯著的水利風景區,為人們休閒、度假、觀光、旅遊和科普、文化、教育等提供較為理想的場所。其中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達到500家左右。
遠期目標:至2020年,建設覆蓋全國主要河流、湖泊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及其服務區域的水利風景區,形成布局合理、類型齊全、管理科學的水利風景區網路。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基本形成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發展的局面。其中,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達到1000家左右。

三、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7、主要任務
(1)調查、了解、掌握水利風景資源的分布及利用和保護情況。
(2)科學、合理地編制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包括:明確各個時期水利風景區建設的目標、內容和重點;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建設優勢,結合水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目標,正確界定水利風景區的範圍;劃分水利風景區的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評估水利風景區的環境承載能力。
(3)加強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加強水利風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
(4)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經營管理;探索加強水利風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的體制和機制。
(5)加強相關理論的研究、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套用,逐步提高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投資回報率。
8、基本要求
水利風景區建設和發展應緊緊依託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應與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與管理相結合。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和改造要統籌考慮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有條件的應與擬建、新建水利工程同步設計、施工、建設。已建水利工程應結合工程的擴建、改造、水生態和水資源保護等工作統籌安排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努力做到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管理規範化;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化;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化,服務人性化;景區建設管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管理企業化。

四、水利風景區的發展布局、建設重點和評價

9、水利風景區的發展布局
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和發展應嚴格按照資源條件和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順勢而為,量力而行。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可以一方面結合城市河湖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的修復和生態景觀河道建設,多規劃、建設一批方便於民眾近水、親水的休閒性質的水利風景區,另一方面抓緊做好近城地區的湖、庫自然山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儘快形成城-郊-鄉,點、線、面相結合的水利風景區布局;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沿江、沿河,結合文化、旅遊風景資源價值較高地區的開發,有重點地建設一批水文化品味較高的水利風景區;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可以選擇部分國家大中型水利工程,結合工程的修建和生態修復,建設一批生態效益顯著、經濟聯動性強、社會影響較大的水利風景區。在全國逐步形成以重要江、河、湖、庫、渠為主體框架的水利風景區結構,並根據各地區、各流域的景區資源豐富程度、環境保護質量、開發利用條件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合理安排國家級、省級和一般水利風景區的布局。
10、建設重點
不同類型的景區有不同的條件和情況,在規劃建設中應因地制宜,注意突出特點,形成特色。
(1)水庫型。水工程建築氣勢恢宏,泄流磅礴,科技含量高,人文景觀豐富,觀賞性強。景區建設可以結合工程建設和改造,綠化、美化工程設施,改善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條件。核心景區建設應重點加強景區的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同時,結合水利工程管理,突出對水科技、水文化的宣傳展示。
(2)濕地型。濕地型水利風景區建設應以保護水生態環境為主要內容,重點進行水源、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增加水流的延長線,並注意以生態技術手段豐富物種,增強生物多樣性。
(3)自然河湖型。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應慎之又慎,儘可能維護河湖的自然特點,可以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配置之以必要的交通、通訊設施,改善景區的可進入性。
(4)城市河湖型。城市河湖除具防洪、除澇、供水等功能外,水景觀、水文化、水生態的功能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應將城市河湖景觀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統一規劃,綜合治理,進行河湖清淤,生態護岸,加固美化堤防,增強親水性,使城市河湖成為水清岸綠,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文化特色鮮明,景色宜人的休閒、觀光、娛樂區。
(5)灌區型。灌區水渠縱橫,阡陌桑圖,綠樹成蔭,鳥啼蛙鳴,環境幽雅,是典型的工程、自然、渠網、田園、水文化等景觀的綜合體。景區可結合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和近年興起的服務農業進行建設,輔建以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
(6)水土保持型。可以在國家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內的預防保護、重點監督和重點治理等修復範圍內進行,亦可與水保大示範區和科技示範園區結合開展。
11、水利風景區的評價
水利風景區評價應包括風景資源評價、環境保護質量評價、開發利用條件評價和管理評價4部分。
風景資源評價應包括對水利風景區的水文景觀、地文景觀、天象景觀、生物景觀、工程景觀、文化景觀及其組合的評價。
環境保護質量評價應包括對水利風景區的水環境質量、水土保持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
開發利用條件評價應包括對水利風景區的區位條件、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服務設施、遊樂設施和環境容量的評價。
管理評價應包括對水利風景區的景區規劃、管理體系、資源管理、安全管理、衛生管理和服務管理的評價。
具體評價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SL300-2004)。
五、保障水利風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12、加強領導和協調
水利風景資源是水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保護和利用好水利風景資源,是全社會尤其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管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各地要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協調好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合理界定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範圍和保護管理範圍,共同推進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
13、加大扶持力度
水利風景區是個新生事物,需要從多方面給予支持和扶植。一要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的理論研究,正確指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二要探索、創新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妥善解決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三要把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畫,保證政府對水利風景資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渠道投入;四要逐步加強對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的管理,促使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經營管理市場逐步規範、有序;五要適時成立水利風景區協會,引導水利風景區主動追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14、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水利風景區
水利風景區的功能作用有多種,惠及全社會,可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在保證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支配和有效保護的條件下,水利風景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可以適當分離。可以將水利資源實行資產化管理,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條件下,從共贏思想出發,創建多元化建設管理投融資模式,或股份合作,或委託經營,或租賃承包。
15、科學編制發展規劃
各流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認真研究本區域水利風景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問題,儘快編制本區域的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各景區要按照規範要求,組織編制景區發展總體規劃。規劃應保證滿足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突出水利風景區的特點,有利於加強水利風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充分體現前瞻性、科學性、合理性。
1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水利風景區工作的關鍵。要加快水利風景區建設和經營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重視對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訓。可以探索、創新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以事業發展吸納人才,以豐厚待遇留住人才。
17、加大執法力度
《水利風景區管理辦法》已經頒布實施,各地應認真加以學習和落實。應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學習、執行情況,依法建設和管理水利風景區,嚴肅處理各種違法行為,保障水利風景區發展目標的實現。
18、加強水利風景區的宣傳和行銷工作
社會形象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水利風景區單位應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社會的信任和支持。同時,應注意多與新聞媒體溝通、聯繫、合作,通過電視、報刊、網路等多種形式宣傳展示水利風景區風采,提高水利風景區的社會認知,擴大影響。制定切實可行的市場行銷戰略和策略,逐步建立景區行銷網路,不斷開拓市場,提高投資回報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