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溴酸

氫溴酸

氫溴酸(化學式:HBr),又稱溴氫酸、溴化氫。溴化氫的水溶液,微發煙。分子量80.92,氣體相對密度(空氣=1)3.5。液體相對密度2.77(-67℃)。HBr47%水溶液1.49。熔點-88.5℃,沸點-67.0℃。易溶於氯苯、二乙氧基甲烷等有機溶劑。能與水、醇、乙酸混溶。露於空氣及日光中因溴游離,色漸變暗。強酸性,具有與鹽酸相似的刺激味。除鉑、金和鉭等金屬外,對其他金屬皆腐蝕,生成金屬溴化物。還具有強還原性,能被空氣中的氧及其他氧化劑氧化為溴。

基本信息

簡介

為溴化氫氣體的水溶液。有刺激性酸味。微發煙。見光、露置空氣或久貯逐漸變黃成棕色。有強還原性。能與甲基作用生成溴甲烷,與鹼生成溴化物,與胺生成氫溴酸鹽。能與水和乙醇混溶。相對密度1.49(47%)、1.38(40%)。熔點-87℃(無水)。沸點-67℃(無水)、126℃(47.5%)。折光率(n20D)1.438。低毒,半數致死濃度(大鼠,吸入)2.858G/L/1h。有很強烈腐蝕性。

氫溴酸氫溴酸

毒理學數據

1.急性毒性

氫溴酸氫溴酸

LD50:76mg/kg(大鼠靜脈)

LC50:9460mg/m3(大鼠吸入,1h);2694mg/m3(小鼠吸入,1h)

2.刺激性 暫無資料

3.亞急性與慢性毒性 長期接觸,表現為慢性呼吸道刺激症狀和消化功能障礙。

安全措施

泄漏: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鹼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措施

燃燒性:不燃

滅火劑:用鹼性物質如碳酸氫鈉、碳酸鈉、消石灰等中和。小火可用乾燥砂土悶熄。

滅火注意事項:消防人員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穿全身防護服。

緊急處理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新鮮空氣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註:氫溴酸沾到皮膚、衣服等會變黃,應該快速洗去。氫溴酸對衣服、金屬腐蝕性極強!

理化性狀

具有與鹽酸相似的刺激性,在空氣中微能發煙,能與水、醇、乙酸混溶,易溶於氯苯、二乙氧基甲烷等有機溶劑。

對皮膚、眼有腐蝕作用,吸入體內有毒。

置露於空氣及陽光中因溴游離,色漸變暗。

具有強還原性,能被空氣中氧及其他氧化劑氧化為元素溴。

除鉑、金和鉭外,對其他金屬皆腐蝕,並生成金屬溴化物。

能與甲氧基作用生成溴甲烷,與鹼生成溴化物,與胺生成氫溴酸鹽。

生產方法

主要分赤磷法和吸收法。

赤磷法是將赤磷放入盛水的反應器中,在攪拌下緩慢加入溴素,使其與赤磷反應而得。

吸收法是利用合黴素或氯黴素生產過程中溴化對硝基苯乙酮時產生的溴化氫氣體,用水吸收而得。

套用領域

主要用作生產各種無機溴化物和某些烷基溴化物,如溴化鈉、溴化鉀、溴化鋰、溴化鈣和溴甲烷、溴乙烷等的基本原料,也用作一些金屬礦物的良好溶劑,烷氧基和苯氧基化合物的分離劑,以及脂環烴及鏈烴氧化為酮、酸或過氧化物的催化劑。

醫藥工業用於合成鎮靜劑和麻醉劑等醫藥用品。

石油工業用作烷基化催化劑。

作為分析試劑還用於測定硫、硒、砷、鋅和鐵,以及從砷、銻中分離錫等。

也用於合成染料或香料。

合成方法

赤磷法 先將赤磷放入盛水的反應器中,在攪拌下緩慢加入溴素,反應生成氫溴酸和亞磷酸,通過沉降、過濾、蒸餾製得氫溴酸成品。

二氧化硫法 將二氧化硫通入加有溴和碎凍的反應釜中,保持溫度在20℃以下進行反應直至溶液呈黃色。將混合溶液進行蒸餾,蒸出溶液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與生成的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澱。經靜置,過濾,除去沉澱,再蒸餾濾液即得氫溴酸成品。

溴素與氫氣在活性炭催化劑存在下直接合成溴化氫。然後蒸餾、提純,製得溴化氫。

在催化劑FeBr3存在下,將苯溴化。在燒瓶中放置200g無水苯和幾克溴化鐵(或鐵粉),然後,將燒瓶用塗石蠟的塞子,塞好,塞子上插有滴液漏斗和排氣管,經滴液漏斗緩慢加入135mL溴(在負壓下)。這時會發生激烈反應(燒瓶套用水冷卻),並均勻地放出溴化氫。出來的氣體通過一U型管,它的一端裝滿FeBr3以吸收苯,另一端裝滿蒽以結合帶出來的溴。溴與含水的紅磷作用。在燒瓶中放10g紅磷,20mL水。經滴液漏斗在負壓下緩慢加入35mL溴。為了將出來的氣體提純,使它通過一個充滿石棉與含水(但不是濕的)紅磷混合物的U型管。被提純的氫溴酸用氯仿萃取,分去水相進行蒸餾。62℃時蒸出少量氯仿,在125~126℃蒸出氫溴酸(相對密度1.473)。

在200毫升水中加入120克粉末狀的溴化鉀。將容器放在冷水中,並緩侵地加入90毫升濃硫酸(1.7克分子)。溫度應不使超過75℃,否則就會生成少量的游離溴。不過,生成少量的溴並不重要,因為它將在蒸餾過程中隨沸點為100-115℃之間的餾份而蒸餾出來。將溶液冷卻至室溫,並在玻芯漏斗中濾出酸式硫酸鉀。將濾液放在500毫升蒸餾瓶中,裝上水冷凝器和接受器,並放在鐵絲網上加熱。溶液中有0.01一0.015%的硫酸根離子並無妨礙,將比恆沸混合物沸點低1℃,開始餾出的蒸鐳液保留起來。當溫度下降時應立即停止蒸餾。溶液的比重是會改變的,因為蒸餾液的組成會隨著大氣壓力而發生改變,所得產率約為85%。將低沸點的餾份進行再蒸餾就可以增大產率。 如果需要不含硫酸根離子的值沸液,在比恆沸液餾出溫度低5℃時即開始收集蒸餾液,將這個酸進行再蒸餾,並僅收集在恆沸點時餾出的溶液以獲得比重最大的恆沸酸。在第二次蒸餾之前加入氫氧化鋇並不能製得更純些的產物。產率約近似地為計算量的86%。 將氫溴酸與氯化亞錫一道蒸餾,可得無色的氫溴酸。

環境影響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可引起皮膚、黏膜的刺激或灼傷。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狀和消化功能障礙。

2、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76mg/kg(大鼠靜脈);LC502858ppm,1小時(大鼠吸入);814ppm,1小時(小鼠吸入)

危險特性: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遇H發泡劑立即燃燒。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鹼金屬能發生劇烈反應。

燃燒(分解)產物:溴化氫。

性質穩定

暴露於空氣中或日光下會因溴游離而使色澤逐漸變暗。氫溴酸具有強還原性、強酸性,微發煙。能被空氣中的氧及其他氧化劑氧化為元素溴,能與甲氧基作用生成溴甲烷,與鹼生成溴化物,與胺生成氫溴酸鹽。易溶於氯苯、二乙氧基甲烷有機溶劑,能與水、醇 或乙酸混溶。與脂肪胺、鏈烷醇胺、烯基氧化物、芳香胺、氨基化合物、氨、氫氧化銨、鹼、氧化鈣、環氧氯丙烷、氟、異氰酸酯、發煙硫酸、有機酸酐、硫酸、四硼氫化鈉、強氧化劑、醋酸乙烯酯、水不能配伍。腐蝕絕大多數金屬,形成極易燃的氫氣。除白金、金和鉭等金屬外,對其他金屬皆腐蝕,生成金屬溴化物。

工作人員要做好防護,若不慎觸及皮膚和眼睛,應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工作環境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液化時成為淺黃色液體。純品在空氣中較穩定,但遇光及熱易被氧化而游離出溴。遇臭氧能發生爆炸性反應。高毒。溶於水,水溶液為強酸稱氫溴酸。溶於醇。應使吸入氣體的患者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如眼睛污染用大量水沖洗,嚴重者須就醫診治。皮膚污染時先用大量水沖洗,嚴重者須就醫診治。

呈強酸性。有還原性。有強腐蝕性,能引起灼傷,對呼吸系統有刺激性。

應急處理

1、泄漏應急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全全情況下堵漏。用沙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後收集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後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2、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或煙霧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氣式頭盔。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製作)。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3、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10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食入: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立即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

相關產品

上游原料:冰醋酸、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黃磷、鄰二氯苯、硫磺、氫氣、溴素

下游產品:溴化鈉、溴化鈣、溴化鋰、溴化鋅、溴化鉀、3-呋喃甲酸、溴乙烷、溴代十二烷、1-溴丙烷、2-溴丙烷、3,4-二氟溴苯、1-溴丁烷、1,2-二溴乙烷、1,3-溴氯丙烷、溴乙胺氫溴酸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