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繪畫

民間繪畫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捲軸畫,壽材彩繪、墓葬壁畫以及堪稱稀世珍奇的百壽圖等民間繪畫,以期把遼寧民間美術從閨房、庭院擴展到社會,使人們對遼寧的民間美術有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遼寧的民間美術猶如群星薈萃,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捲軸畫,壽材彩繪、墓葬壁畫以及堪稱稀世珍奇的百壽圖等民間繪畫,以期把遼寧民間美術從閨房、庭院擴展到社會,使人們對遼寧的民間美術有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捲軸畫,藏語謂之“唐卡”,蒙古族俗稱“族子”。唐卡是西藏特有畫種,一般畫在經過處理的布或絲織物上,所畫佛像,懸掛在寺廟壁作為聖物供奉。只是蒙古民族把藏傳佛教(喇嘛教)引至塞外,捲軸畫才得以在朝陽定居安家。
遼寧捲軸畫,仍然保留著唐卡的藝術特色:主神居中,小神供衛四周,構圖工整對稱:色彩單純明快,施以平塗。這些雖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又有《造像度量經》的嚴格限制,但人們不難看出虔誠教徒筆下的佛祖,在神秘,莊重儀容的背後仍然潛藏著世俗長者的慈祥和寬厚。面對這些作品,我們仿佛走進了神秘莫測的佛陀境界,可以想像當年的畫師在齋戒盥沐之後,胸懷拳拳之心虔誠作畫的情景。
古時,關於棺槨的甄選與寢墓的講究無疑是愚昧和落後的迷信使然,那時人不逢時,一生顛沛流離,飽受戰亂憂患之苦。儘管生時兒孫未必孝順於溫飽,而一但溘然長逝,為祈福來世,後人便要不惜破費操持一番,並視為最後的慰藉。平民百姓無辦制槨,可打棺油繪之工,是必不可少的,至於官吏豪紳營墓之耗更是為炫耀死者的等級身價。圖中的壽材彩繪和墓葬壁畫就是其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