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經濟學

將經濟研究的重點放定在以尊重人類基本生存權方面,建立微利經濟體系或非贏利經濟體系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極大進步,民生經濟學強調把滿足人類生存最低底線作為一項特殊和必須的經濟活動對待,學科上從目前經濟學研究中獨立出來,以此研究成果去建立以保障民生為目的的微利經濟體系或非贏利經濟體系,以達到避免由於經濟不平等造成的人類災難發生,實現社會基本層面具備和諧條件的目的。

簡介

民生經濟學是以經濟的方法從經濟的角度研究民生問題的一門學科。所謂民生經濟,指的是以滿足人類基本生存底線條件為目標而非以贏利為目標的經濟活動,由此產生的研究民生經濟的學科體系稱為民生經濟學。民生經濟學將研究如何滿足社會人群最低生存需求,求得對人類生存權的尊重,並由此贏得經濟領域不同人群之間和平和社會和諧所需的基本條件。
民生經濟學民生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把民生問題作為根本問題,其研究所涉及問題,從縱向來看包括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消亡歷史過程;從橫向來看關係到影響人類生活、生產的各種經濟問題。其根本目的:一是確立以經濟分子和家庭經濟為經濟研究的基本單位;二是協調人類與自然資源的關係;三是制定新經濟制度,規範社會經濟發展;四是建立新的經濟體系,以解決影響人們生活的經濟問題,五是探討世界資源的平衡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產生背景

“經濟”的本來含義就是“經天濟地為蒼生”,可是,現在的世界卻只是演變成了血汗工廠與官員不顧環境承受能力的GDP,以及一個貧富懸殊,缺乏社會公義的社會。經濟學是經世濟民的學問。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使人民幸福和快樂。在早期的經濟學研究中,學者們曾從人的滿意和所感受的效用來探討物質和生活條件給人們帶來的幸福。後來,因將主觀效用一般價值、價格貨幣化,擁有貨幣多少似乎也就成了衡量幸福和快樂程度的尺度。於是,主流經濟學研究形成了這樣的局面:重視財富多少,輕視人本身的幸福感受;重視稀缺性,突出表現為重視沒有多少使用價值的鑽石等物品,輕視無貨幣價值而使用價值很大的淡水、大氣、陽光、環境等人類生存必需品;強調勞動,輕視勞動保護和勞動者的休閒;重視生產力的發展,輕視人們的主觀需要;重視物質條件,輕視精神享受;重視國家的強盛,輕視民眾的富足;重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正效應,輕視其帶來的負效應。
民生經濟學民生經濟學
人類社會經濟學的領域內目前有巨觀、個體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等分類,其研究重點大部分集中於創造和維持贏利性經濟體系,學科研究對於以保障人類基本生存權為目的經濟活動涉獵甚少,這種學科研究下建立的當前經濟體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保障大多數人群的生存需要,但無法確保社會底層無力贏利人群的生存,隨著社會財富的越來越集中,這種經濟理論下建立的經濟體系將越來越有局限性,也就是越來越無法確保贏利人群以外的大多數人群的基本生存。縱觀各國歷史,自古人禍戰亂,多為基本民生不保,在社會經濟活動持續一段時間以後一個國家總會出現政權更替,經濟體系的局限性是其必然發生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以貨幣GDP衡量的經濟成長,在增加人們所消耗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的結果:自然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惡化,過度勞動導致健康的損害,競爭使人們的精神高度緊張,孩子們的天性從小就被無休止和繁重的文化教育所禁錮,社會關係貨幣化導致人們之間的友情和親情關係逐步被淡化……極端的事例是,擁有億萬財富的人有時並不感到幸福和快樂。這就迫使人們思考,經濟學的研究是不是需要反思,當我們擁有很多以貨幣為衡量的財富時,幸福和快樂嗎?

研究的主要內容

民生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經濟問題包括:人口的生產問題、自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問題、家庭經濟問題、新經濟制度問題、新生產體系問題、社會保障問題、民生應急系統、環境保護和人民生活問題、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全球經濟平衡發展問題等。此外,就業、三農、勞動工資等問題,也在民生經濟學的研究之列。
民生經濟學把“人”作為一個經濟現象和經濟主體,研究如何圍繞“人”的經濟活動形成新的經濟制度、新的生產體系和新的保障體系,進而達到人的生產和勞動力的生產與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相適應、人的經濟活動與社會繁榮和諧發展相適應的根本目的。民生經濟學與現行經濟學科的關係是一種互補關係,是經濟理論的一種完善。

建立民生經濟學的目的

人之初,一切經濟思慮和經濟活動皆以生存為本,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將贏利作為了經濟思慮和活動的至高目標,今日尤有更甚之勢,而當前所有經濟學都將研究重點放在了維持現有經濟體系上,隨著財富的日益集中,現有經濟研究所能提供的研究結果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能照顧到所有人群,但還是將日益偏重於照顧少數人群的利益,長此以往,少數人群必將進一步迷失在逐利的過程中,由此產生的大多數失利一方人群的社會生存問題以及失利與贏利雙方的社會矛盾終將反覆顛覆人類社會,永無停息,縱觀人類歷史,無論何種戰端,莫不有經濟不平等的影子出現,當這種平等足以使一方人群致命的時候,社會將出現動盪。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必須恢復其原始樸素的維持生存的本質,本文所提民生經濟學不反對在現有經濟體系的大多數的領域追逐利益,但強調在涉及人類基本生存領域的經濟活動必須脫離以追逐利益為目標,嚴格區分贏利經濟和民生經濟兩種經濟範疇並以此指導國家經濟活動。
建立社會微利經濟體系和非贏利經濟體系以保證財富底層人群生存是建立民生經濟學的基本目的。研究民生經濟學,有助於完善經濟學理論,建設新的經濟秩序,使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進一步和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並有助於強化執政黨的建黨理論。

研究方向

1、研究確立民生經濟商品的範疇。
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需要是民生經濟學需要首先研究確立的內容。確立這些內容是項容易而又困難的工作,說其容易是因為人類基本生存需要的因素眾所周知,可用“吃、穿、住、行、信”五字概括,其中信是信息的交流,相應的保證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需要也圍繞這五種需要展開;說其困難的原因在於,比如糧食解決人類溫飽,應該被劃入民生經濟的範疇,但存在的劃分難點在於不同種類的糧食是有價值的高低的,這樣就不能統一將所有的糧食統統納入民生經濟的範疇,解決所有“吃、穿、住、行、信”需要的物質都存在這個問題,所以,科學地劃分民生經濟所涉及商品的範圍品種是民生經濟學的首要任務。
這種民生經濟涉及到的商品,其成本因為排除了各項交易成本,不存在贏利,所以價格遠低於目前贏利經濟中相同商品的價格。民生經濟體系中商品的價格低廉是其保證民生經濟體系以維持民生為目的之最大特點。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其價值水準必須和社會發展水平一致,既不可過低,也不能過高,過低則難以保證民眾的基本生活需要,過高則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
2、如何建立良性循環的微利經濟體系或非贏利經濟體系。
如前述第一條確定了民生商品的範疇後,如何以民生商品的交換為基礎建立良性循環的微利經濟體系才是民生經濟學的核心目的和方向,這部分將是民生經濟學的研究重點。民生經濟雖然有別於贏利經濟,是保證人類基本生存底線條件為目標而非以贏利為目標的經濟活動,但其畢竟離不開經濟活動的範疇,因此民生經濟依舊與贏利經濟有相同的體系特徵。民生經濟也有商品,但這種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使用而非贏利;民生經濟也有交換,但這種交換同樣是強調了商品的使用性,並不是為了贏利。
與贏利經濟的不同點在於民生經濟體系是微利或非贏利的經濟體系,這個不同點使得民生經濟體系失去了部分運轉動力,這點是民生經濟體系的一個致命難題。畢竟,人類數千年以來已經擺脫了那種純粹為使用而交換的經濟活動。
建立民生經濟中微利經濟體系或非贏利經濟體系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經濟活動關鍵點加以動力來推動該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和形成良性循環。依據前面的論述,要進行一種缺乏動力但是必不可少的經濟活動,僅靠需要人群是無法辦到的。因此,在民生經濟學中,必須將政府作為活動的一方,將底層弱勢人群作為活動的另一方。政府作為這種民生經濟的一方,用國家財產為民生經濟體系提供運轉動力,維持弱勢人群的生存需要,從這點上看,民生經濟體系是一個國家資源再分配體系,而這個再分配體系對於維持國家穩定是必須的。
小麥是人類生存必須的基本食品,民生經濟學認為小麥屬於民生經濟商品範圍,以此種商品的流通為例簡單說明如何在一個理想區域(排除了國家區別和種族區別導致的干擾因素)建立民生經濟學意義上的非贏利經濟體系。
模型如下:因為小麥被劃入了民生經濟的商品範疇,其贏利性將不復存在,其社會生產必將因失去動力而低迷,此時,國家財產介入提供生產動力,為生產和收購提供必要的補貼,推動生產進行。此為民生商品的產生階段。小麥進入消費者之前由政府收購所有,為之提供庫存流通和管理,成本由國家負擔,此階段為商品的保管,需要強調的是,對民生商品國家必須收歸國有,最大限度個人買賣民生商品是民生經濟體系有別於贏利體系的關鍵。商品由政府機構出賣至消費者手中,出賣者系國家工作人員,不是以贏利為目標的商人,其費用由國家承擔,因有國家補貼存在,這個交換是微利或非贏利的,消費者將以低價購買小麥供其生存需要,此為民生商品的交換階段,交換節點的動力亦由國家財務提供。至此,民生經濟學意義上一項微利或非贏利經濟活動完成。微利經濟體系的最終交換雙方為國家和弱勢群體。
一種經濟體系要實現良性循環,存在驅動經濟活動的動力是必須,或是牟利,或是其他。在上述體系模型中,尊重人的生存權和保持社會和平顯然成了民生經濟體系的主要動力,執行的主體是國家,這種經濟體系亦由國家財富支撐實現,同時應該看到,國家在這個體系中的作用是重大的,杜絕個人買賣民生商品保證了民生經濟體系有別於贏利經濟體系的價值。正確運用國家財富,才能建立良性循環的民生經濟。
3、為保證民生經濟體系進行的法律三個建設方向。
第一、民生經濟體系由經濟往來為基本元素,需要相關的法律規範和保證體系內的各項公平公正。
第二、 更需要相關的法律來約束體系內活動按照民生經濟的本來目的進行,否則,很容易在經濟活動發生過程中出現借民生經濟的旗幟進行贏利經濟的現象,例如禁止個人買賣民生商品等。
第三、政府部門支持民生經濟過程中,國家財富被大量使用,這方面的規範和監督法律。
而國家在這些個方面的法律現在基本是空白,民生經濟學有必要在建立的體系內發現關鍵違法節點,為法律制定部門提供制定法律所需的科學依據。

民生經濟學的意義

在保證生存的民生商品中,因為國家力量的介入而價格低廉,人們幾乎能各取所需了,該模型與純粹的共產主義社會相比,稍有不同的兩點是各取所需的人需要提供商品的基本成本,而商品僅限供人們基本生存用的一定範圍的低價格商品。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生經濟學下研究建立的經濟體系是一種漸進式的共產主義經濟體系。
民生經濟學秉持如下觀點:劃定商品範圍,將商品分為民生商品和非民生商品兩種,對民生商品的經營採取國家財政支持的民生經濟學意義上的非贏利經營;對非民生商品進行現有經濟學意義上和形式上的贏利經營。對贏利經濟的經營能提供推動社會發展,對民生經濟的經營能為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基礎,在民生商品範圍擴大後,民生經濟亦將有能力推動社會發展。
實際上,當前國際上許多國家在經濟管理上都不自覺地基本遵循了上述觀點。以美國為例,其社會特點是奢侈品消費和服務業消費價格高昂,但其民生商品如水電食品以及通訊等等費用與其社會收入相比非常低廉。高端消費推動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民生商品的價格低廉維持著美國社會的穩定。歐洲國家比美國在民生經濟學意義上更為先進,其龐大的社會福利範圍和規模比美國為國民提供更多的民生支持。在中國,國家亦在實行糧油補貼等民生經濟學意義上的民生經濟經營,但遠遠不夠,一段時間甚至出現了贏利經濟完全覆蓋民生經濟的勢頭,有必要將中國現有的經濟用民生經濟學的觀點進行明確的劃分經營。在當今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類型國家存在,如朝鮮和古巴等國家,西方國家總在討論這些國家何時經濟崩潰的問題,但在民生經濟學的觀點看來,這些國家永遠都不會因為經濟的原因而崩潰,因為這些國家的主流經濟體系是民生經濟體系,非贏利的民生經濟使得其國家維持穩定,同時,他們還在進行著贏利經濟的對外經營,只不過他們的經濟中非贏利經濟比例過大,國家財政這個必要的支持不堪重負,儘管如此,民生經濟帶給這些國家的穩定作用依然能維持這個國家的存在。
一個注重民生經濟的國家將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國家,在這種國家,生存不成問題,和平不成問題,人們有更多的力量和願望投入到其他的領域;一個注重民生經濟的民族將是一個先進偉大的民族,同時具有超群的民族凝聚力;而一個注重民生經濟的地球將是一個更和平穩定的地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