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的細小支氣管,也就是毛細支氣管,所以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臨床症狀像肺炎,但以喘憋為主,此病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小兒,80%在1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下的小兒。

基本信息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的細小支氣管,也就是毛細支氣管,所以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數病例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感染病毒後,細小的毛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壞死的黏膜上皮細胞脫落而堵塞管腔,導致明顯的肺氣腫和肺不張。炎平黨政軍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間質,故可以認為它是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

疾病概述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不同於一般的氣管炎或支氣管炎,臨床症狀像肺炎,但以喘憋為主,此病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小兒,80%在1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下的小兒。

典型的毛細支氣管炎常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扣,出現持續性乾咳和發熱,體溫以中,低度發熱為見,發作喘憋為其特點,病情以喘憋發生後的2日3日較嚴重,喘憋發作時呼吸明顯增快,達每分鐘60次-80次以上,並伴有呼氣延長和呼和浩特氣性喉喘嗚;重症患兒明顯表現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氣時出現鎖骨上窩,胸骨上窩及上腹部凹陷),臉色蒼白,口周發青,或出現此紺,患兒常煩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兒可合併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療後均可緩解,極少發生死亡。

小兒發病後應及時送醫院治療,由於毛細支氣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發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不比治療。如發病後期懷疑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用抗生互治療,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可概括為“鎮靜止咳”,此外,良好的護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擾患兒,使之安靜休息,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症患兒可配合霧化吸入,並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也可用中藥治療。

毛細支氣管炎的預後多數是良好的,病程一般為5天-9天,病情在咳喘發生後2日-3日內痊癒,但應注意的是,患過毛細坂氣管炎的小兒日後容易患哮喘,通過全國小兒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對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追蹤隨訪,發現其中有20%-40%的患兒以後發展居為小兒哮喘,因此,要積極防治毛細支氣管炎,以減少哮喘的發生。

毛細支氣管炎有時可造成流行,70年代在中國南方農村曾先後發生過3次在流行,80年代在山西運城地區,90年代在北京天津地區流行,70年代初在南方流行時,對本病尚缺乏認識,當時病名不一,病原不明,後經衛生部組織全國協作對流行進行監測和研究,方定名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為了確定其病原,醫學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終於於1997年成功地分離到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病原一呼吸道合胞病毒,並鑑定出流行的病原為呼吸道合胞病毒A亞型,這對今後製作有效疫苗,預防毛細地支氣管為的流行提出了重要依據。

症狀體徵

本病僅發生於2歲以下小兒,多數在6個月以內。喘憋和肺部哮鳴。呼吸困難可呈陣發性,間歇期呼氣性哮鳴消失,嚴重發作者,面色蒼白、煩躁不安,亦口周和口唇發紺。全身中毒症狀較輕,可無熱、低熱、中度發熱、少見高熱。體檢發現呼吸淺而快,60—80次/分,甚至100次/分,伴鼻翼扇動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達150—200次/分,肺部體徵主要為喘鳴音,叩診可呈鼓音,喘憋緩解期可聞及中、細濕羅音肝脾可由於肺氣腫而推向肋緣下,因為可觸及肝臟和脾臟。由於喘憋,PaO2降低,PaCO2升高,SaO2降低而致呼吸衰竭。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難發生後的48—72小時,病程一般約為1周至2周。

疾病診斷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僅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特別是1~6個月的小嬰兒,病變主要發生在細小支氣管,但肺泡也可受累,因此它屬於特殊類型的肺炎。北方多數病例發生在冬春季,南方地區夏秋季也有發病。可有小範圍的流行,暴發流行時則稱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或稱流行性毛細支氣管炎,將在另章加以介紹。

毛細支氣管炎常常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出現持續性乾咳和發作性喘憋,常伴中、低度發熱。病情以咳喘發生後的2~3天為最重。咳喘發作時呼吸淺而快,常伴有呼氣性喘鳴音即呼氣時可聽到像拉風箱一樣的聲音,每分鐘呼吸60~80次,甚至更快,心率快可達到每分鐘160~200次,同時有明顯的鼻翼扇動。嚴重的患兒可出現口周、口唇及指甲紫紺,可合併心力衰竭、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及呼吸性酸中毒等酸鹼平衡紊亂。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

(一)年齡:多見於1歲以下的小兒,尤以6個月以下嬰兒多見。

(二)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較多見。

(三)臨床表現:起病較急,有感冒前期症狀,如咳嗽、噴嚏,1~2天后咳嗽加重,出現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憋、面色蒼白、口唇發紺、三凹征(+),肺部體徵早期喘鳴音為主,繼之出現濕音。症狀嚴重時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腦病以及水和電解質紊亂。一般體溫不超過38.5℃,病程1~2周。

輔助檢查:白細胞總數分類大多在正常範圍內,採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螢光技術,免疫酶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可明確病原。根據本病發生在小嬰兒,具有典型的喘憋及喘鳴音,一般診斷不難。

病理生理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1、發病機制

研究較多的是免疫學機制,幾個事實可以表明在RSV引起的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中存在免疫損害:

①恢復期的毛細支氣管炎嬰兒的分泌物中發現有抗RSVIgE抗體;

②近來對感染RSV的嬰兒與動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RSV感染時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釋放(包括白介素白三烯、趨化因子)導致炎症與組織破壞;

③經胃腸道外獲得高抗原性、非活化的RSV疫苗的兒童在接觸野毒株RSV時比對照組更容易發生嚴重的毛細支氣管炎。

認為具有過敏體質者,發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時,更易於引起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患者日後發生反覆哮喘發作,甚至效果哮喘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2、病理

毛細支氣管上皮細胞壞死和周圍淋巴細胞浸潤,黏膜下充血、水腫和腺體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毛細支氣管狹窄甚至堵塞,導致肺氣腫和肺部不張,出現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

診斷檢查

白細胞總數分類大多在正常範圍內,採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螢光技術,免疫酶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可明確病原。根據本病發生在小嬰兒,具有典型的喘憋及喘鳴音,一般診斷不難。

治療方案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為氧療、控制喘憋、病原治療及免疫療法。

1、氧療

所有本病患兒運有低氧血症,因此重症患兒可採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導管給氧,面罩或氧帳等。

2、控制喘憋

可用異丙嗪和氯丙嗪,各1mg/(mg.次)肌注或口服,具有止喘,鎮咳和鎮靜的作用,也可使用氨茶鹼口服、靜脈滴注或保留灌腸,重症患兒可用沙丁胺醇(喘樂寧)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用於嚴重的喘憋發作或其他治療不能控制者,琥珀酸氫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基潑尼松龍1—2mg/(kg.d)數小時內靜脈滴入。

3、抗病原體藥物治療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三氮唑核苷靜脈滴注或霧化吸入,亦可試用α—干擾素肌注,但其療效均不肯定。懷疑支原體感染者可套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細菌感染者套用適當的抗生素。

4、生物製品治療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連續3—5天,可緩解臨床症狀,減少患兒排毒量和縮短排毒期限。靜脈注射抗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VIG)的療效與IVIG相當,最近生產的抗RSV無單克隆抗體對高危嬰兒(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細支氣管炎後反覆喘息發作者的預防效果確切,但容易導致RSV發生基因突變,而對該單克隆抗體產生抗性。

5、其他

保證液體攝入量,糾正酸中毒,並及時發現和處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體徵危象。

安全提示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飲食宜忌

1、忌食腥膩之物:腥發之物,特別是海腥類,如帶魚黃魚、蝦、蟹等,除助濕生痰外,還可引起過敏;油炸排骨、烤羊肉串、肥肉、動物內臟動物油等,多食損傷脾胃,易助濕生痰。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香濕燥之品,易於化燥,增加痰液黏度,可傷及肺陰,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恢復不利。故應禁食辣椒、咖喱、胡椒、羊肉、狗肉大蔥白酒等。

3、宜用食物:生薑、杏仁、卜、蜂蜜、梨、藕、青果、絲瓜、桔子、冬瓜、青菜、枇杷、芝麻、柿餅、胡桃仁、薏米仁。

▲飲食調理

1、補充蛋白質:瘦肉、豆製品、山藥雞蛋動物肝臟、綠葉蔬菜等食物中含優質的蛋白質,應多吃。

2、補充維生素:為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減輕呼吸道感染症狀,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故應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3、增加水的攝入量:大量飲水,有利於痰液稀釋,保持氣管通暢,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2000毫升。

4、清淡、低鈉飲食:清淡、低鈉的飲食能起到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這類食物還可增加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量。

5、適當進食蔥和蒜:蔥和蒜能抑制脂肪氧化酶,減少機體釋放炎症介質,對過敏體質的人較好。

6、依據病情的寒熱選擇不同的食物:如屬寒者用生薑、芥末等;屬熱者用白菜茼蒿、蘿蔔、竹筍、柿子、梨等;體虛者可用枇杷百合胡桃仁蜂蜜、豬肺等。

7、忌生冷及鹹食:忌食各種生冷瓜果、冰淇淋冰鎮汽水涼拌菜等。這類冷食有礙脾胃,對水濕運化不利,可聚濕生痰,從而使慢性支氣管炎症狀加重;鹹食可使體內水鈉瀦留,加重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加重咳嗽、氣喘等症狀。

護理方法

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
1、環境的調整:保持病室環境舒適,空氣流通,中央空調溫度22~24,濕度55%~65%,保持患兒安靜,各種治療護理集中進行,減少耗氧量。

2、氧療法:對氣促,發紺,低氧血症(動脈血氣分析;血氧分壓在4.7~9.3Kpa,二氧化碳分壓在6.6~12Kpa)患兒給予氧療,中心供氧濃度;1~3歲0.5升/分,4~7歲1升/分7歲以上1.5升/分。重度缺氧2升以上,面罩或頭罩吸氧4~6升/分。同時注意用氧安全。密切觀察呼吸,面色,神志,意識,紫紺等隨時調整給氧濃度。

3、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要保持呼吸道通暢。

4、發熱的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四肢肌張力等,有高熱驚厥史預防抽搐的發生,加床檔防墜床。主要採取物理降溫,例溫水擦浴,冰袋冷敷,冷鹽水灌腸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預防感冒。必要時靜脈補充足夠的水份。

5、補充營養和水分: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多飲水,流質飲食為主,指導家屬準確添加輔食,如水果汁。蔬菜水及其他營養物。並觀察消化吸收情況。

6、遵醫囑用藥,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使用輸液泵。

7、基礎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餵奶進食後多飲水,清潔口腔,預防口腔炎鵝口瘡,促進食慾,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定時翻身,檢查受壓部位皮膚情況,預防褥瘡

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護理

毛細支氣管炎的患兒特點為氣管、支氣管的解剖上比較狹窄,病毒感染後,因粘液瀦留,黏膜腫脹,支氣管痙攣,造成呼吸道梗阻,所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治療護理中的關鍵。

1、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有效地止咳、排痰,對痰液粘稠、咳痰不暢的患兒應多餵開水,按醫囑每日2次超聲霧化吸入,吸入15min後行翻身,拍背引流,以利痰液排出,並觀察護理效果。

2、保持吸氧導管通暢: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均伴有不同程度缺氧,加上患兒年齡小,代償能力差,在治療護理中給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鼻導管吸氧,嚴格掌握氧流量、氧濃度,護理操作要熟練,定時檢查氧氣導管是否通暢,在吸氧過程中如餵乳、餵水應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防止因餵養不當而嗆咳。

3、保持靜脈通路通暢:因患兒在6個月以內居多,頭皮靜脈細小,穿刺難度大。建立靜脈通路後,固定要妥當,以保證順利輸入所需的藥物和液體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輸液過程中嚴格控制液體量,輸液速度,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4、尿量的觀察:尿量觀察非常重要,應認真記錄排尿次數,準確估計每次的尿量,對有無呼吸衰竭酸中毒、心力衰竭的存在起著重要的作用。

5、觀察藥物療效:按醫囑在使用各種藥物時,特別是解痙、平喘、激素、鎮靜、利尿、洋地黃等藥物時,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熟練掌握計算方法和各種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藥後要觀察藥物的效果及有無不良反應。

6、嚴格觀察病情變化:患兒年齡小,病情重,一切微小的病情變化都需要醫護人員的細微觀察,應隨時觀察患兒的神志、面色、生命體徵及周圍循環的變化,發現病情變化應及時報告醫師。

7、做好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患兒病情進展快且嚴重,家長思想準備不足,心理負擔較重,為了避免患兒家長產生焦慮、緊張的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病情,掌握好家長的心理狀態,同時對患兒的疾病給予適當的解釋和安慰,使家長對患兒的疾病治療和護理上樹立信心。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http://www.yaolan.com/health/article2007_464081630169.shtml

2 http://ask.39.net/question/2947034.html

3 http://www.xici.net/b745990/d49893859.htm

4 http://www.fx120.net/JBZT/NK-1/HXK-1/MZ-1/lmzwqda/200502221353499673.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