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由李安執導的戰爭劇情片,喬·阿爾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克里斯·塔克、加內特·赫德蘭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19歲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與其他七名倖存的突擊小隊成員,因為在伊拉克與當地反對武裝進行了3分43秒的激戰,機緣巧合成為伊拉克戰爭中的國家英雄,被邀請至球賽的中場休息時亮相,而在此期間的一連串遭遇則使他逐步意識到關於戰爭的實質與國家的真相。該片於2016年11月11日以120幀、60幀、24幀/3D規格在中國上映。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半場無戰事半場無戰事
19歲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喬·阿爾文飾),他在加入美軍步兵部隊後,被派往伊拉克戰場,與其他七名的突擊小隊成員,在伊拉克與當地反對武裝進行了3分43秒的激戰,他和戰友們在一次交火中大難不死、逃過一劫。機緣巧合成為伊拉克戰爭中的國家英雄,被邀請至感恩節全美橄欖球比賽的中場休息時亮相。但比利的內心卻充滿了抑鬱和掙扎,戰爭場景更成為了他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傷痛。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Billy Lynn 喬·阿爾文
未知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未知 加內特·赫德蘭
未知 史蒂夫·馬丁
未知 范·迪塞爾
Ray Lynn
Crack
DeniseLynn
Dallas
Faison
WayneFoster
Josh
Holiday
Lisa
Co-Anchor
布魯斯·邁克金農
博·納普
DeirdreLovejoy
JackieDallas
MakenzieLeigh
蒂姆·布雷克·尼爾森
BenPlatt
IsmaelCruzCordova
LisaWu
DeenaDill

職員表

製作人 馬克·普萊特、湯姆·羅斯曼
導演 李安
編劇 西蒙·比尤弗伊、Ben Fountain、Jean-Christophe Castelli
攝影 約翰·托爾
剪輯 蒂姆·史奎爾
藝術指導 馬克·弗瑞德伯格
美術設計 Kim Jennings
服裝設計 約瑟夫·G·奧利西
視覺特效 Mark O. Forker3

角色介紹

比利·林恩 比利·林恩
​比利·林恩
演員喬·阿爾文
美國德州士兵,19歲入伍參加伊拉克戰鬥,在一次交火中他大難不死,意外與戰友成為大眾的關注焦點,並被塑造成英雄。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凱薩琳·林恩
演員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比利·林恩的姐姐,當所有人都在表達對比利的崇拜之情,只有她關心著弟弟,也一直慫恿比利要多為自己想想。她是離比利最近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比利的內心變化。
克里斯·塔克 克里斯·塔克
​亞伯特
演員克里斯·塔克
好萊塢電影製片人,是野心勃勃的投資人,試圖將伊拉克戰爭歸來的比利·林恩的傳奇經歷拍成電影。他真心喜愛並且尊重B班弟兄,也希望通過他可以將B班的偉大故事搬上大銀幕。
加內特·赫德蘭 加內特·赫德蘭
​Dime
演員加內特·赫德蘭
B班班長,他是兄弟們的大哥、導師、領導、他們的模範以及理性的代表。
史蒂夫·馬丁 史蒂夫·馬丁
​諾姆
演員史蒂夫·馬丁
橄欖球隊老闆,是一位精明商人,
Shroom Shroom
​Shroom
演員范·迪塞爾
一名職業軍人。

幕後花絮

半場無戰事半場無戰事
演員喬·阿爾文為了出演美國士兵而練出一口純正的“德州口音”。
因為採用高規格技術拍攝,為了力求真實,大部分演員素顏出鏡,劇組的化妝師也都替換成了營養師,為了好氣色所有演員都要食補。
李安要求演員不能化妝,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在拍片前美容師為她進行三個月的保養療程,嚴格執行美容師開出的飲食計畫。

幕後製作

前期準備

影片在正式拍攝之前,B隊整組成員便已一起參加為期兩周的密集軍事訓練,從踏步、口號、體能訓練到槍枝操作、作戰隊形訓練等無一不備。更請來五位來自美國海軍的海豹部隊、陸軍特種部隊的教官來訓練他們。為了能完全進入電影裡出入槍林彈雨的戰士角色,B隊成員在受訓期間還要接受全天候24小時的軍事化管理。包括一起睡在上下鋪的軍人宿舍,早上6點便開始訓練,直到下午4點。餐食方面,演員們也沒有絲毫優待,訓練時三餐都吃一樣的東西。

後期製作

全片以每秒120格、4K解析度、3D立體效果的拍攝,採用科技和藝術形式來展現,包括將使用索尼最新型的F65攝影機,用120幀每秒的超高幀率進行4K下的3D電影拍攝。4k拍攝比常規2k電影清晰八倍,所謂4K電影,指的就是數字拍攝和放映中的畫面解析度:1.3K解析度為1280×1024,共131萬像素;2K解析度為2048×1080,共221萬像素;4K解析度為4096×2160,共885萬像素,2d的4k電影清晰度數值為2k的4倍。28英尺朗伯比常規3D電影亮度提升八到九倍。為了適應市場,李安還在其他版本的製作,包括60幀和24幀版本。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2016年10月14日,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紐約國際電影節舉行了全球首映禮,電影首次採用以120幀/4K/3D規格進行放映。11月2日,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正式展開亞洲巡迴宣傳行程,以台灣作為亞洲巡迴宣傳的首站,導演李安,演員喬·阿爾文、李淳亮相台北車站首映會。11月6日,導演李安攜主演喬·阿爾文、李淳在北京舉行首映發布會。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大陸 2016年11月11日 中國台灣 2016年11月11日
美國 2016年11月18日 高棉 2016年11月9日
義大利 2016年11月10日 墨西哥 2016年11月10日
新加坡 2016年11月10日 俄羅斯 2016年11月10日
丹麥 2016年11月10日 巴西 2016年11月10日
阿根廷 2016年11月10日 德國 2016年11月10日
哥倫比亞 2016年11月10日 波蘭 2016年11月11日
愛爾蘭 2016年11月11日 挪威 2016年11月11日
英國 2016年11月11日 荷蘭 2016年11月24日
法國 2017年1月25日 德國 2017年1月26日
俄羅斯 2017年2月2日 哈薩克斯坦 2017年2月2日
義大利 2017年2月2日 瑞典 2017年2月3日
土耳其 2017年2月17日 瑞典 2017年3月3日

影片評價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原著小說是通過一個19歲男孩的眼睛看周遭的世界,描寫他的想法和感受。在導演的120幀4K3D的鏡頭裡,感同身受得到了最大化地體現。導演用了不少人物的主觀視角,在電影裡兩個大場面,球賽中場表演和伊拉克戰場上,這種用120幀4K3D拍成的主觀鏡頭一下子讓觀眾成為了比利·林恩。甚至有的觀眾認為詬病120幀因為過於清晰,呈現在大銀幕上反而會造成不真實感。但事實,無論是鑼鼓喧天的球賽中場還是槍林彈雨的伊拉克戰場,雖然都是真實發生的現實,卻又超出了日常生活景象,用來呈現比利·林恩的視角,簡直是錦上添花。
作為觀者,120幀3D再清晰,也不是虛擬現實技術,它並沒有顛覆人們的觀影習慣,導演仍然要靠巧妙地運用鏡頭語言講故事,用技術添彩,而不是通過這種技術強迫觀眾靠近人物,理解人物。在觀影過程中,完全沒有強迫被帶入故事的感覺,看著看著,甚至都忘記了自己戴著眼鏡,看的是3D電影,完全被故事吸引,體會著比利·林恩的困惑、掙扎和他壓抑的情感。倒是電影結束後,片中好幾個場景會始終盤踞腦海,久久不能忘。也許,120幀帶來的,是過目不忘的體驗。(1905網評)
影片的技術革新影響的不僅僅是畫面,導演顯然認為在新的技術表現力下演員的表演方式也需要突破性的革命。最明顯的演員經常直視攝影機表演,這在傳統的電影理論中是一種突破第四面牆的大膽做法,使用的時候應該慎之又慎。有節制的使用,可以理解為鏡頭代表的是角色的第一視角,增強觀眾的代入感,但電影畢竟不是VR不是第一人稱設計遊戲,觀眾還是更習慣於躲在第四面牆之後的安全感,更何況影片的主視點還不是僅僅鎖定在主角一人身上,各種路人都有可能成為攝影機的第一人稱視點,視角各種轉換反而讓人很不習慣。
當然,李安的擁躉還是以文藝青年電影迷為主,觀眾也不會要求他的電影有爆米花影片的視覺轟炸頻率。但在故事上,該片確實太缺乏驚喜,試圖用不斷的閃回來講述一個原本平庸缺乏亮點的故事。而且連李安導演最擅長的人物刻畫這次也掉了鏈子,大部分台詞呆板淺薄,儘管各位新老戲骨,也沒有辦法挽救平淡的影片核心。(搜狐娛樂評)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裡都有一名角色站在畫面的前景位置,背景模糊不清,位於前景的角色卻異常清晰,看起來就像是從雜誌上剪下來的高清照片一樣。影片裡運用的超清3D技術卻讓這部影片看起來很詭異,就像是上世紀80年代用錄影帶攝像機拍的電影一樣。
在敘事層面上,李安的這部作品就像它的片名一樣笨拙、缺乏熱情,李安一點都不理解這些戰士之間的情感聯繫,影片中的對白想要變得風趣,最終卻很脫線。影片中比利追求啦啦隊長費森的那一幕尤其糟糕,他們兩人僵硬地好像是一對嘗試交流的外星人。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次令人厭煩的觀影經歷,不僅因為影片在情感層面上的缺失,更因為影片缺乏凝聚力,最終只剩下沒來由的多愁善感。超級清晰的主角和無比模糊的配角、背景,這部影片的畫面給人的感覺並不真實,更像是近視的感覺。(《TheWrap》評)
影片在劇情上頗有可取之處,但運用在影片上的技術卻並不成功。這部影片展現出他對於鏡頭語言新可能性持之以恆的探索和追求,和《斷背山》一樣,這部影片是對於那些被疏遠的美國人一次樸素的描述。不過《比利-林恩》和李安以往的作品一樣缺乏靠譜的劇本,有著很好的主題,但卻配上粗俗陳腐的對白和虛假的南方口音。
影片在高幀率上的嘗試更多是滿足了技術上的好奇心,而不能說是一次成熟的創新。最後的那場戰爭戲裡,比利回憶起他與敵人交火的細節,以近乎紀錄片的風格捕捉了這場戰鬥里每一個血淋淋的細節。中場表演那場戲則可以拍成一部獨立的短片,這場戲在天命真女裝腔作勢的表演和比利的局促不安之間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IndieWire》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