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魚刺傷

海洋中刺人的毒魚很多。在我國刺人的毒魚主要是鬼沌和赤箬。人在海水中接觸到毒魚時,則可被其刺傷。毒液由棘刺注入人體,引起疾病。發病以夏秋季多見,主要見於青年男性。被刺後,傷口立即流血並覺疼痛難忍,可持續數小時,然後傷口周圍出現廣泛性紅腫,好似蜂窩織炎治療應抬高患處,用鹽酸依米丁(吐根鹼)注射液1ml(0.03~0.06g)在傷口近心端作皮下注射,疼痛可在數分鐘後緩解。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發病以夏秋季多見,主要見於青年男性。目前沒有相關的其他描述。

病因

人在海水中接觸到毒魚時,則可被其刺傷,引起發病。

發病機制

人在海水中接觸到毒魚時,則可被其刺傷毒液由棘刺注入人體,引起疾病

臨床表現

發病以夏秋季多見,主要見於青年男性被刺後,傷口立即流血,並覺疼痛難忍,可持續數小時然後傷口周圍出現廣泛性紅腫好似蜂窩織炎。如病情繼續發展,則局部組織腫脹更顯著變為紫黑色並出現瘀點。常見於手足露出部位。輕者一周可消退,重者可伴發嘔吐腹痛、大汗、虛脫及心律失常,甚至出現全身肌肉麻痹死亡。

併發症:

心律失常,甚至出現全身肌肉麻痹死亡。

診斷

夏秋季,人在海水中接觸到毒魚時被其刺傷,被刺後傷口立即流血,並覺疼痛難忍,可持續數小時,然後傷口周圍出現廣泛性紅腫,好似蜂窩織炎

治療

治療應抬高患處,用鹽酸依米丁(吐根鹼)注射液1ml(0.03~0.06g)在傷口近心端作皮下注射,疼痛可在數分鐘後緩解。也可用弱鹼性液體清洗傷口,並防止繼發感染對重症患者應給予相應內科治療。

預後

重者可伴發嘔吐、腹痛、大汗、虛脫及心律失常,甚至出現全身肌肉麻痹死亡。

預防

對下海游泳者及漁民做好宣傳在安全水域游泳,若遇毒魚切勿用手推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