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河

母豬河

母豬河是威海市第二長河,幹流長達65公里,也是威海市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流域面積達1115.18平方公里,占文登市全市總面積的67.8%。其上游的米山水庫,是威海市最大的水庫。

基本信息

簡介

母豬河母豬河
母豬河是文登市第一大河,上游是水源涵養地、米山水庫飲用水源地等生態重點保護區,中部是人口密集的市區,中下游是農業灌溉區、五壘島灣等生態敏感區,幹流總長65公里,縱貫文登全境,流域面積占該市總面積的67.8%。

整治

近年來,由於母豬河中下游大部分河段堤防老化失修或沒有堤防、下遊河槽淤堵、人為設障等,導致洪澇災害頻繁發生。據水利部門統計,自2003年以來,由於降水集中、母豬河下游淤積嚴重,導致下遊河水倒灌,水位持續上升,沿河兩岸民眾連年受災。尤其是2007年8月,文登市遭受特大暴雨災害,使母豬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受災農田達24.6萬畝,蔬菜大棚受損面積3245畝,果園、西洋參受災面積20130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億多元。

為了保障沿河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2006年以來,文登市開始對母豬河進行大規模整治。去年,文登市委、市政府投資上億元,按照“清障疏河、築堤束水”的思路綜合治理母豬河,取得了顯著效果。今年,經過反覆論證,該市又投入3000萬元,組織實施了母豬河下游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開挖南橋閘至環海路6.5公里長的河道子槽,將子槽寬度由30米左右疏挖加寬到150米,進一步擴大行洪能力,同時加長虎口山至姚山頭連村路板橋,共需開挖土方150萬立方米。

除了全力治理母豬河河道,徹底杜絕洪澇災害外,文登市還在改善母豬河水質方面採取了積極措施。據文登市環保局副局長穆興義介紹,文登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母豬河水質問題,決心通過加大文登城區工業、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徹底改善母豬河水質。他們加快了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的建設速度,該廠於去年8月建成投運,比原計畫提前近半年,污水處理能力比原來增加了50%,出水化學需氧量由原來的100毫克/升減少到30毫克/升,文登市中心城區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

此外,文登市還加大了對母豬河水質的監測,新建了河流水質自動監測子站,對水質進行全天候自動化監測。同時,文登市關閉了市區一家國控重點污染源,責令相關企業投資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並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極大地削減了污染物排放。據環保監測,該河南橋斷面水質指標比去年改善了兩倍多,多年未見的魚蝦重新洄游。

傳說

母豬河蜿蜒百餘華里,源起崑嵛山余脈,縱穿文登市九個鄉鎮,終至澤頭鎮姚山頭入海,自古以來就是崑嵛大地的母親河。有關她的美麗傳說歷千年而不衰。
相傳,玉皇大帝一時興起,令二郎神子夜下凡,置山設水造福人間。酒意正濃的二郎神肩挑兩座山,手提一座山,騰雲駕霧急赴人間,恍惚之間,破曉雞鳴,驚得他手一緊,系山的繩索斷了,所提之山頓時墜落雲頭。二郎神急忙降雲落擔,將三山等距離分置,北山面南背北,隱隱有君臨之勢得名管山,南山有二郎神隨手撇下的系山繩索而得名撇穗山,中間一山因跌損嚴重石碎如米得名米山。
三山定位,二郎神抄起扁擔在三山腳下開掘泉眼,順勢劃開河道直通南海。望著滔滔泉水匯流成河,忽覺河道狹窄,有意重整,奈何雞鳴三遍,已到歸天時限。急切之間,見一母豬夜遊至此,遂封為守河仙豬,命其拱疏河道以免泛濫成災,母豬河因此得名。
又傳,仙豬生有十八子,產後不久,有一雲遊妖道至此,眼饞風水寶地想據為己有,便揮舞石劍施妖行法,一時間風沙四起,沿岸百姓苦不堪言。仙豬行收沙法與妖道抗衡,並令其十八子各開河道與妖道鬥法,現今的十八條支流由此而成。次日晨,當地百姓發現米山腳下突起一大沙嶺,形如巨豬,方知仙豬為保一方平安,已與妖道同歸於盡。
“母豬河,十八個奶,走一走,甩一甩。”通俗的民謠,形象地表現了仙豬率子護河的悠閒與自得。但自護河仙豬逝後,母豬河經常泛濫成災。1958年,文登人民“戰沙河”,在米山腳下修建了山東省三大水庫之一的米山水庫,從此,母豬河畔成為小有名氣的魚米之鄉。

山東半島及沿海諸河水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