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模

(圖)母模母模

一副模具是由上模下模等部分組成的。公模(台灣的叫法)就叫凸模還叫下模仁,母模(台灣的叫法)就叫凹模還叫上模仁。

簡介

(圖)母模母模

因為模具較多都分為兩部分,而且這兩塊能吻合地拼合在一起,所以就分公模、母模。
其實公模、母模沒有必然固定定義哪塊為公,那塊為母。
只是一般地定為較固定的、凹下去多的一塊為母模。活動較大的、凸出多的叫公模。如沖擬模,下面的是母模,上面的是公模

與青銅器的關係

對於研究青銅器,首先要了解母模、陰模、陽模的關係,是從陽模上夯壓出來的,而陽模來自於陰模,陰模又來自母模,母模來源於設計思想和技術,根據模的形狀來製做母模,怎樣分型與怎樣分的合理,有了這個設計思想再製作母模、陰模及陽模。陽模是用來制范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用久了必定有損耗,這樣就可以在陰模上繼續製作陽模,從而又得到了沒有損耗而又標準的陽模。制模在於合理分型,利於模與范的順利脫開不被范料卡住,模是一件器物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局部陽型,只有這樣分型才能得到規整的范、規整的合范基準面。把一件器物當成模具,直接在上面制范不可能制出標準的分型面,也不利於批量的生產且費功夫,偶爾有幾件這種情況的器物是正常的,因為這不是青銅時代的主流工藝。

相關圖片

(圖)母模 母模
(圖)母模 母模
(圖)母模 母模
(圖)母模 母模
(圖)母模 母模
(圖)母模 母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