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戰

殽之戰

餚之戰是在晉秦爭霸戰爭中,發生於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的一場晉襄公率軍在晉國郩山(今河南陝縣東)隘道全殲秦軍的重要伏擊殲滅戰。

時間

殽之戰 公元前7世的上半葉,秦和晉都是強大的諸侯國,兩國曾為友好相處。

介紹

秦,本是中原西部的一個小國,周平王東遷時,才封秦襄公為諸侯。經過九代國君的100多年的慘澹經營,秦國國力逐漸強盛,實力不斷擴展,企圖在中原稱霸。
晉獻公有五子,長子申生因故被迫自殺,次子重耳被逼在外流亡19年。重耳流亡途中,歷盡千辛萬苦;在鄭國受過非禮的對待,到了秦國,才得到秦穆公的幫助,並娶穆公女文贏為妻。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登上君位,整頓內政,增強國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公元前630年,即發生殽之戰的前兩年,晉文公藉口報鄭文公對他無禮、以及在城濮之戰中助楚背晉之仇,與秦聯合圍鄭。鄭派大夫燭之武勸退秦師,瓦解了秦晉聯盟。後來秦背晉私與鄭國結盟,派大夫杞子、逢孫、揚孫三人帶兵駐紮鄭國,表面上代鄭設防,實際上一方面控制鄭國,一方面對付晉國。為此秦晉的矛盾日益加劇。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鄭文公相繼去世。這時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一是晉國正值國喪,新君尚未即位;二是新即位的鄭國國君鄭穆公親晉,可能會危及秦的利益。秦穆公想發兵襲鄭,認為杞子等三人可做內應,勝利較有把握。
為此,秦穆公徵求蹇叔的意見。蹇叔據理勸阻,秦穆公不聽,終於決定發兵襲鄭。未曾料到鄭國已有準備,加上秦軍自身的錯誤,襲鄭失敗,不得不退兵西歸。晉乘機在殽山追擊秦軍,秦軍大敗,三帥被虜。這就是所謂殽之戰,以秦敗晉勝而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