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擊轟炸機

殲擊轟炸機

殲擊轟炸機也可以叫“戰鬥轟炸機”或者“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突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地面、水面目標,並具有空戰能力的飛機。

基本信息

性能裝置

殲擊轟炸機殲擊轟炸機
殲擊轟炸機能攜帶普通炸彈制導航空炸彈雷射電視制導)、反坦克子母彈戰術空地飛彈,有的能攜帶核彈,並裝有火控系統,具有較強的攻擊地面、水面目標的能力。它還可帶空空飛彈用以自衛。投掉外掛武器後,可用於空戰。在戰區內,殲擊轟炸機主要以低空大速度飛行,並依靠電子干擾手段進行突擊。為使飛機具有較強的低空抗顛簸能力,其翼載荷較大。為保障低空飛行安全,有些飛機裝有由防撞雷達和自動駕駛儀等交聯組成的地形跟隨系統。飛行中,防撞雷達可及時發現前方障礙物,並由計算裝置控制自動駕駛儀,把飛機拉起,基本保持預定的離地高度。
為保障在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能準確地飛到目標上空,並發現目標,機上裝有:①慣性領航系統和都卜勒雷達;②微光夜視儀,可供在暗夜看到地面上20~30公里遠的中型目標;③前視紅外觀察儀,可供在夜間看到地面上20公里遠的與背景溫度差別較大、設有偽裝的目標,如發電廠坦克群和車隊等。

特點

殲擊轟炸機殲擊轟炸機
殲擊轟炸機是一種兼有殲擊機與輕型轟炸機特點的作戰飛機。它的主要特點是:
1、比起普通轟炸機它的飛行速度比較快,一般在1.5M-2.3M之間。這賦予了它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使其在戰場上有較強的生存幾率。
2、有先進的火控設備,這提高了它的打擊精度。
3、比轟炸機對機場的要求更低,1500米的跑道就可以使用。
4、機動性能比轟炸機高得多,與普通殲擊機差不多。可以硬碰硬的對抗截擊機。
儘管殲擊轟炸機比起轟炸機有這么多的優點,但是它的載彈量要低一些,作戰效能要差一些,因此不能完全取代轟炸機,可是因為它有殲擊機的功能,所以被各國軍隊大量裝備。

研製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美國於1941年生產的P-40D驅逐機,即裝有炸彈掛架,,可掛炸彈約230千克,用以轟炸地面目標。40年代末,美國首先使用“戰鬥轟炸機”這一名稱。50年代末,蘇聯空軍開始裝備殲擊轟炸機。蘇聯早期的這類飛機,也是用殲擊機改制的,如蘇-7,後又研製成新型的可變後掠翼的蘇-24。美國專門設計的殲擊轟炸機F-105,於1955年首次試飛,隨後裝備部隊;1967年又製成F-111。英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聯合研製的新型殲擊轟炸機“狂風”於1974年首次試飛。由於殲擊轟炸機的發展,輕型轟炸機已逐步被淘汰。隨著機載電子設備的不斷改進和現代格鬥飛彈的廣泛使用,殲擊轟炸機的空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殲擊轟炸機與殲擊機、強擊機的差別日益縮小。因此,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已逐漸把現代殲擊機、強擊機和殲擊轟炸機統稱為“戰術戰鬥機”。

蘇-34

蘇-34 殲擊轟炸機蘇-34 殲擊轟炸機
全天候飛行 作戰半徑大
蘇-34是為摧毀地面和水上目標而研製的,可突入敵方戰術和戰役縱深。它能不分白天和黑夜,在任何天氣和氣侯條件下作戰。蘇霍伊聯合設計局總設計師、蘇-34項目負責人西蒙諾夫介紹說,該機將替換已服役了20多年的前線轟炸機蘇-24和蘇-24M。蘇-34能執行遠程轟炸任務,即使不用空中加油或掛載副油箱,其航程也能達到4000公里。在數小時內,蘇-34能輕鬆地從俄羅斯領土的一端飛到另一端。目前,還沒有哪種同類型轟炸機具備這種能力。
舒適性提高 駕機如旅行
蘇-34最大的好處在於,它能為機組提供舒適的工作和休息條件。儘管對前線轟炸機來說,“休息”一詞聽起來很彆扭,但在蘇-34上的確可以休息。蘇-34駕駛艙內的K-36DM彈射座椅是並排設定的,就像在“伊爾-96”或“空客A-310”的機艙里一樣。兩名機組人員中一名為飛行員,另一名是導航-操作員。他們可以從座椅上站起來活動身子。如果願意的話,轟炸機在同伴監視下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後,一人還能在座椅之間的過道上躺下休息。座艙內設有微波爐,可以用它來烤肉,飛行員還能喝到盛在保溫瓶里的紅甜菜湯。在小小的座艙內,還有類似飛機上從未有過的生物降解廁所。這一切讓人覺得,這簡直不是轟炸機,倒象是舒適的航班客艙。
因此,蘇-34的飛行員在數千公里的飛行之後,仍不會感到疲乏,到戰場後“來之能戰”,精力旺盛得就像剛坐進飛機。
超低空飛行平穩 裝甲座艙生存強
蘇-34配有主動安全系統,它能使飛機完成高難度戰鬥機動。即使在貼近地面以最大速度(約1400公里/小時)飛行時,也能準確地隨地形起伏而機動,避開突然凸起的障礙物。西蒙諾夫自豪地說,防空系統要阻攔蘇-34是十分困難的,就像攔截超音速巡航飛彈一樣難。蘇-34在世界上最先採用了裝甲座艙。座艙的裝甲厚17毫米,能有效保護人和儀器免受子彈、小口徑炮彈和飛彈碎片的危害。不論在空中還是地面,機上彈射裝置能隨時救助飛行員。在所有速度和高度,危險係數甚至為零。
設計師自誇 好貨絕不外賣
據防務專家綜合分析,蘇-34在空戰中的作戰效率和安全性達到了同類機型的5倍。總設計師西蒙諾夫誇耀說,蘇-34一出場,就像一輛進攻中的坦克那樣威猛和靈活,給敵人造成強烈的心理震懾。他說,蘇-34有俄羅斯式的神秘莫測。與其他“蘇”系列戰機不同,俄羅斯不準備向國外出售蘇-34。

機型介紹

殲擊轟炸機殲擊轟炸機

中國空軍轟炸機部隊曾裝備過多種機型的轟炸機,具有影響力的有以下幾種機型:

TU-2俯衝轟炸機:該機曾是空軍部隊的主力轟炸機,曾參加過解放沿海島嶼的戰鬥。80年代初最後兩個TU-2團的飛機在油封后退出現役。
伊爾-28水平轟炸機:該機因大量仿製為轟-5而一度成為空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部隊的主力機型,有轟-偵五和轟-教五等多種型號,曾參加過解放沿海島嶼和79年對越作戰。現在正逐步被新機型代替。
TU-4重型轟炸機:該機是前蘇聯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生日禮物。主要裝備於西部XX師。該機具有12小時連續巡航能力,可以滿載彈從西北某基地起飛到台灣海峽巡邏後直接返回西北某基地。曾經是中國空軍最大的轟炸機。該機曾被改裝為電子對抗戰飛機和預警機參加79年對越作戰。80年代未逐步退出現役。
TU-16遠程轟炸機:該機是前蘇聯向中國提供的當時最先進的遠程噴氣式轟炸機,中國後來仿製機命名為轟-6。該機曾在西北某實驗基地投下了中國的第一枚空爆型核子彈。後來又成功的進行了空中發射遠程運載武器的實驗。成為中國空軍的主要轟炸機型。該機還被改裝為電子對抗戰,空中加油,反潛作戰和預警指揮等多種機型。
水轟-5型水上起降轟炸機:該機具有海上起降特性,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部隊。具有反潛和海上封鎖能力。
FBC-1殲擊轟炸機:該機是中國在MIG-23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種多用途殲擊轟炸機。該機是中國目前最具實戰效能的戰術轟炸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部隊。
目前中國的主力轟炸機為轟-6和FBC-1。但是由於轟-6是在幾十年前TU-16基礎上仿製和改造而來的,機型設計落後,巡航速度慢,突防能力差,自衛能力弱,攻擊能力差等弱點,根本不能再作為下一個世紀的主力轟炸機使用。FBC-1雖然是中國目前最具戰鬥力的殲擊轟炸機,但是由於航程短,突防能力弱,載彈量小,不具備隱形能力等缺陷,無法充當21世紀中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主要角色。中國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轟炸機來擔當21世紀中國空軍面臨的重任。
飛豹A殲擊轟炸機:該型飛機是由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超音速殲擊轟炸機。主要擔負對敵地面。海面戰役戰術縱深目標的打擊任務,並具有較強的空戰能力,該機在標戰狀態下,推比大於1,必要時可擔負防空作戰任務。該機全長22.3米,機寬12.7米,機高6.5米,裝兩台國產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和一步國產的新型多功能火控雷達。該機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精確打擊能力強的特點,最大航程395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1800公里,全機共有11個外掛點,可掛載28種武器,函蓋所有已裝備的國產航空武器以及各種功用的吊艙。具有在全天候,高危險電磁環境下完成空防和作戰任務的能力。

殲擊轟炸機殲擊轟炸機

FB-2000遠程重型殲擊轟炸機
未來戰爭中,攻擊是最好的防備。而擔任空中攻擊任務的轟炸機正好是中國空中武裝力量最薄弱環節。軍委領導痛下決心要發展面向21世紀新型轟炸機,從根本上全面提高中國的空中打擊力量,以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機型作為新一代主力轟炸機?成為當時上至軍委領導,下至飛行員和設計人員共同關心的焦點。其間各部門提出了數十種意見和方案。有提出從烏克蘭等國購買現役轟炸機的“短平快”方案;有提出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自主派”方案;也有提出仿製前蘇聯的TU-26的“仿製派”等方案。
“短平快”購買方案,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的整體空中打擊力量。“自主派”研發方案,雖然研發機構全力支持,但生產工廠對完全自主開發的產品能否成功持保留態度。“仿製派”是一個研發機構和工廠都可接受的方案,但軍方對仿製的機型是否能夠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卻持懷疑態度。例如,當年研發機構曾拿出過J-9等多個研發的戰機項目。但是,工廠卻因沒有參照的樣機和資料等原因不願承接。工廠要求軍方保證負擔全部開發費用和承包生產出來的產品。工廠擔心一旦因設計上的缺陷使戰機性能達不到設計要求,產品沒人要的話,十餘萬人的工廠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怎樣生存?工廠希望仿製已搞到樣機和圖紙的前蘇聯MIG-23戰機,保證兩年左右樣機開發成功。而軍方認為MIG-23已經落伍,再投入巨大力量仿製不合時宜。而研製軍方需要的戰機,工廠又沒把握。結果導致一系列當時設計較為先進的戰機方案流產。
綜合各種因素後將未來新一代轟炸機定位於:遠程/重型/殲擊-轟炸機。要求具有未來殲擊機(戰鬥機)的自衛能力和格鬥能力;具有遠程攻擊能力;具有大載彈量攻擊能力;製造難度小和價格適宜,可大量裝備部隊的殲擊/轟炸兩用(一機多型)戰機。
為了解決製造難度小和保障成功性,軍方將實行了“自主開發”和“引進+聯合開發”兩條腿走路的萬全之策。當時在中國多個機構有多個可行性方案正在緊張進行。時逢中國意外從烏克蘭和俄羅斯獲得很多正在尋找飯碗的航空專家。其中有前蘇聯時期下馬的T-4MS轟炸機開發人員和參加研製SU-34殲擊轟炸機的人員。拿出了較為可行的“T-4MS縮小型”方案和“SU-34放大型”方案。T-4MS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而SU-34又是“蘇霍伊設計局”在SU-27基礎上開發(並由SU-32FN改進而來)的一種重型殲擊-轟炸機。中國軍方看中了SU-34的先進的突防和生存能力,又看中了T-4MS的遠程作戰能力和巨大的載彈能力,最終選擇了取長補短的“T-4MS+SU-34二者結合型”方案。其研發代號為FB-2000型。由於美國和俄羅斯將未來戰機的方向確定為具有低空超音速隱形突防能力上。實際上已經解密和放棄(減少生產數量)現已公布的美國F-22和俄羅斯的SU-34及S-37等戰機,再加上當時俄羅斯在國內經濟瀕臨破產的情況下,為了渡過暫時的難關,俄羅斯希望加入中國新一代FB-2000的開發項目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