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辯論隊

武漢大學辯論隊

武漢大學辯論隊成立於1999年10月,是全國聞名的高校學生國語辯論隊。是全國目前唯一一支兩次奪得華語辯論賽最高榮譽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2000、2010)和國際大專辯論賽(2001亞軍、2010冠軍)的隊伍。最初為代表學校參加大學生電視辯論邀請賽選拔隊員而創建,歷經十載春秋,現已發展成為專門從事和開展高校辯論和電視辯論的常駐機構。辯論隊現設總教練、副教練、隊長、副隊長等若干職務,擁有國內一流的團隊建設者、人才儲備圈和專業資源庫。

基本信息

團隊簡介

武漢大學辯論隊武漢大學辯論隊

武漢大學辯論隊成立於1999年10月,是全國聞名的高校學生國語辯論隊。是全國目前唯一一支兩次奪得華語辯論賽最高榮譽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2000、2010)和國際大專辯論賽(2001亞軍、2010冠軍)的隊伍。最初為代表學校參加大學生電視辯論邀請賽選拔隊員而創建,歷經十載春秋,現已發展成為專門從事和開展高校辯論和電視辯論的常駐機構。辯論隊現設總教練、副教練、隊長、副隊長等若干職務,擁有國內一流的團隊建設者、人才儲備圈和專業資源庫。

十年來,本著追求真理、享受辯論的理念,武漢大學辯論隊一方面放眼四海,積極參加國內外各大電視辯論賽事,通過辯論與各地高校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將展示大學生精神風貌和探尋辯論藝術發展規律相結合,於2000年獲得“黃山杯”全國大專辯論會冠軍,次年在第五屆國際大專辯論賽上榮獲亞軍,此後亦不斷再創佳績;另一方面立足自身,通過校內外各項辯論相關活動的舉辦和參與,結合理論研究與實際套用,致力於營造文明、健康、規範的辯論氛圍,為一年一度的“唇舌烽火”辯論賽提供人才輸送和技術支持,協助校方將“唇舌烽火”辯論賽打造成武漢大學最負盛名的校園文化品牌之一。各項活動培養出一大批辯論愛好者和專業辯手,為中國的高校辯論活動和電視辯論節目做出了相應的貢獻,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武漢大學辯論隊武漢大學辯論隊

2010年,武漢大學在第九屆國際大學群英辯論賽大決賽中擊敗老對手馬來亞大學,成功問鼎華語辯壇之巔。武漢大學辯論隊成為大陸地區唯一一隻兩次殺入囯辯決賽的隊伍,武漢大學辯論人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由亞軍到冠軍的艱難跨越,成就了華語辯論史上難以想像、無法複製的傳奇。

辯論編年

Dean 飛影 另時代化石 沉舟

1986

中央電視台在事先未做任何預告的情況下突然在暑期播出了第一屆亞洲大專辯論賽,該賽事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新加坡廣播局創立的一種模式,當年決賽的對陣雙方是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從此新加坡模式大專辯論賽走入中國,辯論在國內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武漢大學的辯論都處於小規模、低水平的史前時代。

1993

在1988年和1990年,亞洲大專辯論會又連續進行了兩屆,中間歷經了一些起伏,反響平平。從1993年起這項賽事由中央電視台與新加坡電視集團聯合輪流主辦,將規模擴大為全球華語辯論,更名為國際大專辯論賽。復旦大學在當年的比賽會中表現出眾,力拔頭籌,也引發了全國高校的辯論熱潮。儒雅智慧的辯手蔣昌健一時成為民間偶像,“對方辯友”成為街頭巷尾流傳的口頭禪。

辯論開始在武漢大學蔚為風氣。當時武大的全校辯論賽,本科生的比賽是獨立安排在每年晚春,也就是學年的下學期,與寫作比賽,數學競賽等學術科研比賽在同一時間段舉行。那時武大院系眾多,一次辯論賽往往前後有7輪,歷時一月之久。

1995

從這一年起,武大開始了參加全國性辯論賽事的最初嘗試。是年冬,武大應邀參加了上海教育電視台舉辦的“中國名校大學生電視辯論邀請賽”,首輪即負於中國科技大學。這次參賽的武大選手有國際金融的唐涯,法律的李剛,世界經濟的黃河和外語的向開,其中唐涯獲得了優秀辯手的榮譽。

1996

這個時期的辯論由於各院系專業背景不同形成了極其不同的辯風,當時的強隊包括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經濟學院、圖書情報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等等,不管輸贏一般大哭一場、大搓一頓的傳統也在此時形成。由於校賽安排在下學期,各隊主力,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在校賽決賽中新聞學院戰勝圖書情報學院獲得冠軍。兩隊的領軍人物分別是余曉莉和王海寧。在同一年,一大批後來成為各個學院辯論隊傳說中的大哥大,大姐大級別的人物進入武大,踏上辯論之路,其中包括法學院的余磊,生科院的鮑洪波,管理學院的牛慕紅、施文。

1997

由教育部指派的首都師範大學在當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決賽上輸給了馬來亞大學,直接導致了辯論熱潮在中國大陸跌入谷底。

同年10月新學期開學伊始,在幾個熱愛辯論的老生的策劃下,武大歷史上第一個辯論社團——“武漢大學演講與辯論協會”成立。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這個社團未能在武大擔當起規劃、組織、聯絡校內各院系辯論活動的重任,但是它的成立以及隨後由它在大學生俱樂部舉辦的辯論表演賽,還是給了武漢大學當時的辯論愛好者以深深的鼓舞,也吸引了不少新生的目光,這其中就有後來成為各院辯論翹楚的曾曉蕾(新聞)、彭延媛(新聞)、孔傑(外語)、張灝(管院)、周玄毅(文學)和袁丁(文學)。

晚春,武大再次出賽全國首屆“電腦杯”大學生辯論賽,在華中賽區即被華中科技大學斬落馬下,慘遭淘汰。這件事深深刺激了當時在現場觀戰的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胡樹祥。在胡書記的推動下,武漢大學校方開始重視辯論這項活動。武大辯論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1998

暑假,首屆全國大專辯論會舉行,西安交通大學獲得了冠軍,取得了代表中國大陸參加

第二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資格,辯論在全國高校進入新的繁盛時期。

同年春,武漢大學新一輪“衛康杯”本科生辯論校賽開幕。傳統強隊法學院和經濟學院首輪相遇,結果由四個女生組成的經濟學院勝出。經過五輪比賽,由四個97級學生組成的文學院以黑馬的身份一黑到底,奪得了院歷史上第一個校賽冠軍,袁丁被評為決賽最佳辯手。而文學院的決賽對手計算機學院,同樣是一隻黑馬。開創了純理工科院系進入決賽的歷史。王海寧、余磊、施文、張灝、曾曉蕾、彭延媛、周玄毅等等,幾乎後來武大校隊的96,97兩級的所有主力選手,全部在這次的大賽中得到了鍛鍊。

與此同時,中央電視台邀請武漢大學組隊參加1998年“藍帶杯”全國大專辯論會,選拔參加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會的大陸代表隊。深感時機尚未成熟的校方婉拒了這一邀請。

1999

8月,西安交通大學在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會上獲得冠軍,書寫了屬於自己的神話,趙林老師也成為辯論賽的評審之一。

10月,原本在春季舉辦的校賽調整到秋季舉行,這就是“唇舌烽火”的濫觴。96級的王海寧、鮑洪波在賽場上留下了精彩的告別演出;97級的曾曉蕾、彭延媛、張灝、周玄毅、袁丁進入顛峰時期;而優秀新人如98級的蔣舸(法律),羅立娟(外語)和99級的汪曉翔(人文)也脫穎而出。半決賽法學院對壘人文學院,余磊、蔣舸、周玄毅和袁丁同時出現在賽場上互相拼殺,酣暢淋漓。另一場半決賽,商學院的張灝與大眾傳播學院曾曉蕾、彭延媛的對決同樣異彩紛呈。決賽以擁有四個校隊隊員(伍英姿,周玄毅,袁丁,汪曉翔)而盛極一時的人文學院一分險勝同樣擁有四個校隊隊員(王海寧,曾曉蕾,彭延媛,余曉莉)的大眾傳播學院而告結束,彭延媛摘得最佳辯手桂冠。

為參加武漢教育電視台舉辦的“凌雲杯”世紀之光名校大學生電視辯論邀請賽,武漢大學選拔隊員封閉訓練。王海寧(隊長),余磊,施文,曾曉蕾,袁丁,周玄毅成為了新成立的武大校辯論隊的成員。哲學學院的趙林,文學院馮學鋒和政院的張星久老師組成教練班子。武大最終奪冠。通過這次比賽,武漢大學辯論隊的教練和隊員班子核心初定,辯論贏得了學校的關注和認同。學校也適時成立了由教授專家組成的校論辯指導小組,以促進武大辯論水平的提高。指導小組副組長譚君久老師給武大辯論定出了“一年上北京,兩年下南洋”的目標。武大辯論的黃金時代很快就要到來。

2000

2000年8月2日,由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的新武漢大學正式宣布成立。緊接著進行的院系調整,以及校隊成員的紛紛淡出,使得武大辯論重新洗牌,各院實力發生巨大變化。

10月,第二屆“唇舌烽火”辯論賽如期舉行。這是新武大成立後的首次全校性辯論比賽,參賽院系之多,同學參與積極性之高,盛況空前。這屆比賽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99級選手,外語學院的劉暢、劉念,法學院的易仁濤,大眾傳播的劉翔,董李娜,計科的孫文濤,生科的程超,鄧磊,還有原來武測的徐霄鵬,武水的吳克強,他們大多數後來也成為了不斷擴充中的校隊的一員。人文學院和外語學院四年中第三次在初賽相遇,兵強馬壯的外院在羅立娟的帶領下以絕對優勢戰勝了由汪曉翔獨撐的青黃不接的人文。擁有程超、鄧磊兩位超級新星的生科則實現了前輩鮑洪波的願望,殺進決賽。決賽在生科與大眾傳播學院之間展開,大院經驗老道,又不缺乏劉翔這樣的新鮮血液,最終順利奪冠。

5月初,包括余磊(隊長),余曉莉,彭延媛,蔣舸,袁丁,周玄毅,張灝,伍英姿等人在內校隊核心隊員開始封閉集訓,教練組由趙林,馮學鋒,張掌然組成,領隊由校團委副書記沈壯海擔任。6月份,武大代表隊(一辯蔣舸,二辯袁丁,三辯余磊,四辯周玄毅)以上海賽區第一身份的挺進北京複賽。經過一個月的調整和訓練,8月下旬,武漢大學在北京戰勝電子科技大學,榮獲2000年“黃山杯”全國大專辯論會的冠軍,也獲得了代表大陸高校參加2001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五屆國際大專辯論會的資格。周玄毅獲得最佳辯手稱號。至此,武大辯論走向極盛。

2001

3,4月間,校隊新一輪封閉集訓開始。隊員驟減到僅有七人:余磊,張灝,周玄毅,蔣舸,袁丁,曾曉蕾,以及隨後加入的余曉莉。而各院院隊則輪換與校隊進行陪練比賽。其中汪曉翔,徐霄鵬,易仁濤,程超,孫文濤,劉翔等更成為校隊的外圍隊員。

2001年8月,由郝翔書記帶隊,丁小強書記為領隊,趙林為主教練的武漢大學辯論隊飛赴新加坡,參加第五屆國際大專辯論會。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大決賽惜敗於馬來亞大學,功虧一簣。余磊被評為最佳辯手。

黃金時代經歷短暫的輝煌,迅速終結,96,97,98級的辯手全部淡出了武大辯壇,2001年的校賽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拉開帷幕。人文學院捲土重來,初賽即將上屆亞軍生科拉下馬來。政院00級的朱怡在這屆比賽中嶄露頭角。最後人文學院如願捧杯。

2002

沉浸在失敗反思中的武漢大學放棄了參加當年全國大專辯論賽的機會,最終中山大學成為了大陸辯壇新貴。

4月,武漢大學組隊參加湖北省“紅金龍杯”誠信納稅大學生電視辯論賽。教練由余磊,周玄毅,袁丁和蔣舸共同組成,隊員包括余曉莉,徐霄鵬,劉翔,易仁濤,汪曉翔和朱怡。趙林,馮學鋒和張掌然老師也給予了不少指導。校隊最終不負眾望,奪得冠軍,捍衛了湖北第一的榮譽。

這一年的“唇舌烽火”,99級逐漸退隱,僅留存徐霄鵬和劉暢。處於後校隊時期的辯論,強弱重新洗牌,走入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局勢。電信以其辯風的敏捷與強勢戰勝外院,而政院也以其嚴謹和理性淘汰人文,成為闖入決賽的兩匹黑馬,兩隊四男對四女,最終政院獲勝且四辯朱怡拿走了最佳辯手。

2003

這一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以決賽中山大學戰勝世新大學奪冠而告結束。

武漢大學迎來了新一屆的“唇舌烽火”辯論賽。院系調整後剛剛恢復的文學院首輪即遭淘汰,而由張弦和趙淼領銜的電信與擁有嚴萍的信管會師決賽。在11月23日的“唇舌烽火”辯論賽決賽中,歷史在江言帶領下戰勝資環,獲得第三名。電信以3:2險勝信管,成為新的金秋冠軍,嚴萍榮獲最佳辯手。理工科隊伍終於攀上武大辯論顛峰。

8月間,正在準備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澳門大學發起舉辦了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廈門大學、澳門大學“四大名校”辯論賽。8月下旬,團委屈文謙老師偕同趙林、馮學峰、張掌然三位教練,帶領武漢大學辯論隊部分隊員前往澳門。隊員除了余曉莉、周玄毅、朱怡還有信管的嚴萍和電信的張弦。由於準備不足,初賽即告失利。參賽的各個學校都在不動聲色的成長,中國辯壇風雲變幻,而武大辯論也進入了輝煌之後的徘徊期。

2004

電子科技大學異軍突起,問鼎全國大專辯論會冠軍。

是年金秋校賽再做更改,“唇舌烽火”從金秋藝術節的環節變為學術文化節的環節。在複賽最為精彩的文法大戰中,法學院以微弱優勢戰勝文學院。經過近一個月的廝殺,賈子年(文學02級)、賀捷(文學03級)、曾誠(法學02級)、肖函(法學03級)、趙霏(法學03級)、李婷(新聞03級)、羅嘯冬(計科03級)、胡科開(電信03級)等一批辯手都以優異的表現而為人熟知。信管與資環再度殺入半決賽,擁有03級兩大實力辯手李小宇、劉宇凡的信管戰勝由薛宇寧掛帥的資環,成功晉級。此後,武大辯壇全面進入03級主宰的時期。本屆比賽最大的黑馬是由以徐卓陽為代表的四名大一新生組成的歷史院,他們文采沛然,氣勢如虹,一路高歌猛進,直到半決賽負於實力雄厚的人文同門——擁有胡靖、樊素的哲學院。12月4日人文館,三四名決賽中,資環技高一籌,獲得季軍。隨後是最引人注目的大決賽,正方哲學與反方信管,就“人是不是萬物的尺度”展開了激烈辯論,雙方妙語連珠,比賽精彩紛呈,最終信管獲得冠軍。決賽最佳辯手為信管二辯王琳,全賽程最佳辯手為歷史學院四辯徐卓陽。

5、6月間,武漢大學參加第一屆“順爽杯”湖北高校電視辯論邀請賽。

暑期,武漢大學參加第二屆“四大名校”辯論邀請賽,與重慶大學、澳門大學、廈門大學交流切磋。

2005

大陸稱霸的電子科技大學在國際大專辯論賽上再度封王。

金秋開始尋求商業贊助,這一年的校賽命名為“中國電信語音簡訊杯”辯論賽。初賽中電信與計科的過早相遇引發火爆看點,計科四辯羅嘯冬力挽狂瀾,最後時刻翻盤戰勝胡科開和阿爾察坐鎮的電信院。複賽第二輪文學(一辯徐冶瓊,二辯賈子年,三辯陳杰,四辯賀捷)迎戰信管,雙方主力悉數登場,針鋒相對,激烈異常。歷史繼續去年高昂態勢,成功打入四強。生科沉寂多年之後也重回人文館。值得一提的是,剛組建的WTO以黑馬姿態憑藉全新生陣容挑落上屆季軍資環,一路過關,為武大辯論界帶來一股新鮮活力。決賽於11月26日晚在人文館主廳舉行,信管與法學上演了一場王者之爭,最後由陳思思、徐晏、李小宇、劉宇凡上陣的信管戰勝由肖函、趙霏、劉智連、張文帥出戰的法學,衛冕成功。趙菲獲得決賽最佳辯手稱號。歷史獲得季軍,徐卓陽蟬聯全程最佳辯手。

為備戰省賽,新一屆校隊成立。武大辯論重新回到較有體系的正規化建設道路上來。校隊4月底成立,隊員包括法學院的曾誠、肖函、趙霏,信管的李小宇、徐晏,資環的薛宇寧,計科的羅嘯東,電信的胡科開,新聞的李婷,外院的伍佩,哲學的胡婧,歷史的徐卓陽、文學的賈子年、賀捷。趙林老師擔任總顧問,主教練則是陳聞晉老師,劉翔與易仁濤負責帶隊,余曉莉、嚴萍也常常來指點。5、6月間,武漢大學派出肖函、曾誠、李小宇、賀捷出戰第二屆“順爽杯”湖北高校電視辯論邀請賽,半決賽意外負於華中師範大學,遭遇到近年來比較重大的挫折。

夏,第三屆“四大名校”辯論邀請賽移師武漢,武漢大學以東道主身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沿用校隊配置,三戰三勝。

8月,應電子科技大學邀請,由團委張焱老師領隊,趙林任教練,周玄毅任助理教練,劉翔、趙霏、余曉莉、李小宇、徐卓陽、肖函為隊員的武漢大學辯論隊頂著酷暑遠赴重慶,參加“富士康杯”名校辯論邀請賽。比賽採用循環賽制。由於準備略顯倉促,上場隊員經驗尚淺,武漢大學未能取得全勝戰績,但仍將冠軍收入囊中。本年度有喜有憂,有得有失,武大辯論就在蟄伏中孕育著新的突破。

2006

全國大專辯論賽進行了空前的改革,對於新賽制和比賽形式,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另據傳言,2007年的國際大專辯論賽很可能取消。

從上屆省賽鎩羽而歸之後,校方將今年重奪冠軍定為首要目標。開學伊始,校隊招新,改陣擴容,02、03級逐漸淡出,04、05級成為主體。由趙林、陳聞晉老師做顧問,周玄毅、劉翔、易仁濤、余曉莉組成教練組,周玄毅任主教練。隊員最終確定為:信管的李小宇、陳思思、王玉珏,法學的肖函、張文帥、潘瑾、劉智連,文學的賀捷、牟鵬民、胡順江,哲學的周舟,生科的韓默,經管的蘭天風,資環的楊子江,動機的杜俊,政管的洪文婷,計科的王炤等。第三屆“順爽杯”湖北高校電視辯論邀請賽於5、6月間舉行,武漢大學派出陳思思、李小宇、肖函、張文帥的陣容出戰。在隨後的比賽中,老將賈子年、胡科開和賀捷也相繼登場,決賽當中以肖函、賈子年、胡科開、賀捷的強大陣容戰勝了中國地質大學,冠軍終於失而復得,也預示著武大辯論東山再起。

暑期,武大由團委副書記姜星莉帶隊,周玄毅、余曉莉為教練,派出肖函(隊長)、陳思思、王炤、胡順江、楊子江遠赴廈門,出征第四屆“四大名校”辯論邀請賽,由於重視不夠,準備不足,僅僅取得了一勝兩負的成績。其他學校的進步和實力是明顯的,武大辯論的復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唇舌烽火”辯論賽冠名為“多普達杯”,32個院系捉對廝殺,歷時近兩個月。首輪比賽中的最大看點是經管憑藉老將蘭天風的勇猛發揮將由董蘇揚和希望之星楊子江領銜的奪冠熱門資環挑落馬下。信管與法學這隊金秋宿敵在八強過早相遇,結果擁有強大陣容的法學力克陳思思率領的信管,報了去年決賽的一箭之仇。此外文學險勝歷史,計科輕取數統,政管力克經管,共同躋身四強。在文學對政管、計科對法學的兩場半決賽上,辯風強硬的政管與明星陣容的法學順利晉級,而文學的賀捷與計科的羅嘯冬也為觀眾獻上了精彩的謝幕演出。決賽於11月19日人文館主廳舉行,之前的季軍爭奪戰,文學與計科就“流動人口的增加是否有利於城市發展”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最終文學戰勝計科,取得獨立建院五年來的最好成績,而計科也接過去年生科的使命,延續了理工科隊伍進入人文館的傳統,場上胡順江與王炤均有精彩表現。決賽辯題為“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法學以肖函、潘瑾、劉智連、張文帥的全校隊陣容戰勝擁有洪文婷、李元春、盧猛和李志康的政管,奪得了歷史上第一個金秋冠軍。肖函被評為決賽最佳辯手,而全程最佳辯手連續三年由徐卓陽摘得。

2007

央視重新包裝國辯,通過網路辯論在大陸地區遴選靶隊。武漢大學再一次拒絕邀請,失去了參加國辯的機會。與此同時,在馬來西亞舉辦了首屆世界大專華語辯論賽,在澳門舉辦了亞太杯辯論賽,與央視國辯分庭抗禮。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網辯中一路高歌猛進,贏得了代表大陸地區參加國辯的機會,並且再接再厲,在決賽中力克澳門大學隊,成為新一屆的國辯冠軍。武漢辯壇進入風雲際會、群雄逐鹿的割據時代。

這一年的“順爽杯”取消,沒有了省賽的湖北辯論,發展前景變得模糊不清。新學期開學伊始,校隊招新,新一屆校隊組建。校團委副書記張澍走馬上任,接手辯論隊。校隊正式劃歸團委直屬,併入大學生藝術團。新一屆校隊繼續由周玄毅出任教練,陳聞晉擔任顧問。隊長肖函,副隊長鬍順江、洪文婷。新校隊發生了重大的人員調整,03級的老將尚有肖函、賀捷、蘭天風和韓默繼續留守,而04級集體淡出,只剩下胡順江一人。05級成為主體和核心,並且得到擴充(法學的潘瑾、牟靜,經管的蘇海華、黃帥,資環的楊子江、李濤,生科的張佳,政管的洪文婷,哲學的周舟,動機的杜俊,新聞的劉昊,計科的張通博,信管的王明月,歷史的潘澤,電信的汪瓊,藥學的田園和醫學的呂露),同時還吸納了一些06級新生(法學的潘晨子、岳川,政管的蒲炎,文學的陳冠男和哲學的畢丞),這屆校隊在人數上達到歷史之最。

是年5月,澳門大學舉辦第四屆“四大名校”辯論賽,擴大比賽規模和影響,邀請了來自大陸和港澳台新五地的辯論名校參賽。武漢大學由團委書記屈文謙帶隊,陳聞晉為指導,周玄毅為領隊,派出肖函、胡順江、潘瑾、洪文婷和楊子江等隊員參賽,獲得了最佳名辯獎。參賽的各支隊伍風格各異,實力不俗,華語辯壇進入了重新洗牌的新階段,武大與不同地域不同辯風的隊伍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亟待加強。

是年,校隊與香港理工大學、南京大學、江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及海軍工程大學等院校進行了交流賽。

其間,武漢大學與華中師範大學共同主辦了2007武漢地區四校賽,計有武大、華師、華科和中南四校參賽。校隊派出洪文婷、陳冠男等05、06級成員組成的三支隊伍參賽,均有不俗表現,杜俊獲最佳辯手稱號。

一年一度的“唇舌烽火”辯論賽在10月中旬開賽。首輪文學負於電信,歷史蹊蹺地輸給了測繪。第二輪政管不敵哲學,半決賽法學更是被資環意外掀翻。冷門迭爆成了本屆金秋的最大特點,辯題及評審的公正性都受到了空前的質疑。儘管如此,金秋仍然上演了電信對新聞、哲學對法學等精彩碰撞,湧現出劉昊(新聞一辯)、隆良銀(哲院三辯)、洪文婷(政管一辯)、潘瑾(法學四辯)、安俊嵐(電信四辯)等優秀辯手。電信一路過關斬將,連克文學、新聞、信管、生科等傳統強隊,與資環決戰人文館。決賽電信院陣容為一辯汪瓊、二辯熊偉、三辯王騰、四辯安俊嵐,資環院則由三辯唐冉和四辯李濤領銜。雙方就“湖北省建設人力資源強省,重在鞏固和提高基礎教育還是加強和改革高等教育”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資環的活潑與電信的穩固,不同的辯風交織出精彩的華章。最終資環以微弱優勢險勝電信,奪得學院歷史上的第一個金秋冠軍。李濤憑藉機敏的反應和縱情的發揮摘得決賽最佳辯手稱號,安俊嵐同樣以平實理性的辯風和持續穩定的表現贏得了普遍的讚譽。三四名爭奪戰中,法學戰勝生科,奪得季軍。潘瑾獲比賽最佳辯手,更是榮膺全程最佳。是年金秋,冷門迭爆,意外頻仍,傳統強隊紛紛落馬,參賽隊伍的水平和表現、辯手的素質和發揮以及賽事整體的觀賞性都被認為是近幾年來較差的,武大習積的辯論操作之風與評審和觀眾的疏遠更是集中凸顯。然而,痛定思痛,由此展開的討論、反思、調整和改革,也為武大辯論帶來了新希望。

進入下半年後,肖函離校,周玄毅出國,老人紛紛離去,校隊由楊帆、賀捷、李小宇、胡科開代教練,胡順江任隊長,洪文婷任副隊長。隨著老隊員的離隊,新生的青黃不接,特別是教練隊伍的縮水,加上缺乏校方支持和參加大賽機會,校隊處境尷尬,艱難行進。

12月,武漢大學由賀捷、李小宇、李婷領隊,派出陳冠男、潘瑾、安俊嵐、徐卓陽和潘澤,赴約由復旦大學主辦的包括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內的“望道杯”九州辯論邀請賽,最終武漢大學力克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獲得此項賽事的冠軍。這是幾年來武大首個全國規模賽事的冠軍,對於武大辯論來說,既是激勵,更是鞭策。

2008年對於中國而言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憂患與喜悅並存,熱情與冷靜交融。對於武大辯論來說也是如此。

3月,經過多次協商,武漢大學校辯論隊與武漢大學辯論與演講協會聯合主辦了“東方橋杯”武漢大學新生辯論賽。此次比賽採取自由組隊的方式,隊員可以跨院跨班級結合。但就最終情況而言,各隊還是多以院係為基本組織單位。此次比賽全校共有57隻隊伍參加,經過六輪激烈廝殺,最終,歷史學院的盧隊、文學院逍遙隊、新聞院糖醋狗仔隊和法學院千機辯隊分獲前四名。新聞學院李雨石和法學院龔聲亮獲得全程最佳辯手稱號。此次比賽是武大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新生賽事,教五門口第一次出現了辯手巨幅宣傳海報。

4月,新一屆的武漢大學校辯論隊(06校隊)正式組建。主教練是哲學院教師周玄毅博士,副教練是哲學的賀捷。教練團成員有從西部支教歸來的法學的肖函,電信的胡科開、吳憑天,歷史的徐卓陽。隊長為資環的楊子江,兩名副隊長為動機的杜俊和文學的陳冠男。經過此前兩輪的嚴格選拔,文學的田甜,歷史的曾昕,法學的張傑,生科的薛良辰,電信的張毅,計科的廖希密,資環的周詩銘,水院的石陳妮子,動機的吳思思,信管的朱靜、蔡沁宇、孟瑤,新聞的易筱凡、李雨石、周修媛成為了武漢大學校隊隊員。加上此前06級的三名隊員哲學的畢丞,法學的潘辰子和政管的蒲炎,06校隊共有隊員21名。

5月,武大接到第二屆“名辯盟”組委會的邀請,準備前往重慶參加此項傳統賽事。教練周玄毅、楊帆,帶領隊員陳冠男、楊子江、安俊嵐、徐卓陽和潘澤開始了辛苦的準備工作。最後兩天,剛剛在北京與西藏大學交手歸來的賀捷也開始準備在重慶與澳門大學的一場友誼賽。不曾構想,就在校隊出發的這一天,512汶川地震爆發,校隊也隨之中止了行程。這一月,新校隊的四名成員孟瑤、田甜、張毅、張傑在教練杜俊、潘瑾、田園的帶領下與華中師範大學進行了一場友誼賽,獲得了觀眾的好評。

9月,從上一年武漢四校賽擴充而來的武漢地區六校錦標賽開戰。此項賽事的主辦方為華中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字工作委員會。在華師舉行的兩場初賽中,廖希密、朱靜、易筱凡、李雨石組成的隊伍戰勝了湖北大學,吳思思、曾昕、周詩銘、蔡沁宇組成的隊伍戰勝了華中師範大學,李雨石和曾昕獲得了最佳辯手。在半決賽中,由於缺乏教練的引導,田甜、蒲炎、潘晨子和李雨石不敵華中科技大學,潘晨子獲得最佳辯手。在三四名決賽中,陳冠男、李雨石、易筱凡和老將潘澤組成的隊伍在辯題極度不利的情況下戰勝湖北大學,獲得季軍。而華科也戰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得冠軍。

10月,又是一年金秋時。為了幫助校隊備戰12月的全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本屆金秋的辯題選擇採納了許多名校賽的題目。經過10場金秋,20隻隊伍的實踐測評,武大校隊所持立場全部告負。在首輪比賽中,由於辯題的極度不利,老將潘澤率領的歷史不敵文學,憾別賽場。動機院沒有等來杜俊的歸來,負於哲學,連續八年首輪失利。資環老將李濤則披掛上場對陣經管,報了06金秋一箭之仇。政管則戰勝了去年四強的生科。複賽中,有爭議戰勝計科的WTO又擊敗了政管,晉級八強。五年三遇的電信與新聞強強碰撞,激起火花。電信派出了大四的熊煒,新聞則祭出了大四的劉昊。最終新聞險勝電信。

11月1日,突然接到國際“名辯盟”邀請賽復辦通知的武大校隊被迫停辦金秋一周,遠赴重慶參加比賽。此次帶隊教練為賀捷,隊員為徐卓陽、楊子江、潘澤、陳冠男、李雨石和易筱凡。最終,憑藉著良好的風度與較高的戰術素養,武漢大學與東道主重慶大學和老對手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手後,獲得了賽事最高獎“最佳名辯獎”。徐卓陽榮獲最佳辯手,陳冠男入選名辯盟最佳陣容,潘澤獲得單場最佳。可以說,武大校隊成為了本次比賽的最大贏家。

而在10月23日和11月11日由團省委和武昌區政府舉行的辛亥首義歷史文化專題大學生辯論邀請賽中,武大採取閃電式準備的方式,賀捷、楊子江、潘澤、杜俊和曾昕登場,在周玄毅的立論思路下,面對完全陌生的歷史辯題,調整思路,以我為主,戰勝了封閉集訓一月的對手華師和湖大,獲得冠軍。賀捷獲得決賽最佳稱號。

結束了名辯盟的征程,金秋烽火重燃。八進四比賽更為激烈。黑馬WTO終不敵測繪,文學險勝信管,新聞戰勝了四年首進八強的外院。而在金秋最強冤家資環與法學院的比賽中,憑藉楊子江巨星級的表現,法學院還是延續了逢資環不勝的尷尬。半決賽中,新聞院 1355:1354一分險勝測繪。而文學各有特色的四朵金花石昭惠、陳潮涯、田甜、陳冠男不敵資環的周詩銘、張文逸和雙大四李濤、楊子江“江濤”組合,終於淚別賽場。匆匆趕回的前校隊隊長鬍順江,認為這是一場他所見過的最為精彩的金秋比賽。11月26日,人文館決賽,文學院四女傑戰勝了測繪學院,測繪大四選手趙保睿獲得最佳。決賽中,楊子江再次有出色發揮,一人包攬決賽最佳、全程最佳和金秋冠軍,登峰造極。

2009年,在很多人眼中,是武大辯論盛極而衰的轉折之年,但轉折同時也意味著希望。這一年,武漢大學遭遇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輿論危機;而武大辯論隊也難以擺脫屢戰不勝的命運。 二月,武大辯手開始嘗試“網辯”。在由華語辯論網組織的網路辯論賽中,李雨石、畢丞等辯手一試身手的同時負於對手。武大辯手在正式辯論賽之外,平添一種鍛鍊機會。 三月,持續四輪的“雙鶴藥業”杯校新生辯論賽結束。本次比賽為了縮短賽程,設定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四個組,並列產生四個冠軍。分別被東分、電信、新聞、水院奪得。 四月,校辯論隊招新。新任隊長由歷史院05級潘澤擔任,副隊長由政管院06級蒲炎和法學院06級潘晨子擔任。卸任隊長楊子江做了述職報告。本屆校隊縮小了招新規模,07、08兩級共十人入選。資環張文逸、王思蘊,法學龔聲亮,藥學安揚,電信郭彪,歷史管玉昆,外院徐格,水院王舸,經管王斐然,文學何嘉珞成為新任隊員。新組建的校隊隨即與來訪的香港城市大學辯論隊舉行了兩場友誼賽。蒲炎、張毅、田甜、丁聰、曾昕、吳思思、李雨石、周修媛等老將登場,新招隊員擔任了陪練工作。此次比賽也成為“武大辯論文化節”(珞珈辯壇)系列戰的揭幕戰。而第二場比賽則安排了08級校隊隊員對陣07級校隊隊員。 五月,“珞珈辯壇”繼續開辦。校隊在物科院報告廳客場對陣物理學院辯論隊。開創了校隊、院隊定期公開比賽的新模式。同時,藥學、生科、哲學等院系也自行安排了同華師院隊之間的比賽交流活動。 六月,武漢大學05級校辯論隊告別賽在櫻頂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觀者如潮。辯題為辯論更像老婆(老公)還是更像情人。劉昊、黃帥、張通博、潘澤組成的正方迎戰蘇海華、杜俊、田園、胡順江組成的反方。特別指出的是校隊前隊長,04級胡順江穿越助陣,為大家帶來了一篇煽情的總結陳詞。 九月,第二屆“漢錦賽”開賽。本次比賽主辦方為華中科技大學。原定由團省委掛名主辦,最後因多種原因由華科辯論社獨力主辦。首輪,四名新隊員王思蘊、郭彪、徐格、管玉昆組成的武大代表隊戰勝武漢科技大學,管玉昆獲得最佳辯手。次輪,迎戰中南民大,周修媛、王斐然、安揚、張文逸(本場最佳)在“山寨文化對原創精神的發揚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比賽中不敵對手。老隊員賀捷、羅嘯冬、杜俊等前往觀看。月底,武大遠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參加第三屆“名辨盟”。徐卓陽、潘澤擔任教練,李雨石、易筱凡、安揚、郭彪、龔聲亮參與比賽。賀捷、薛宇寧、陳冠男等老隊員在現場助威。最終,兩隻隊伍不敵香港大學和馬來亞博特拉大學,兩戰皆墨,結束戰鬥。 十月,武大備戰由08年首義省賽拓展而來的“全國四城市大學生辛亥革命歷史文化專題辯論邀請賽”,有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參加。在積分淘汰賽制下,武大首輪戰勝南大後,決賽依然對陣總分第二的南大。武首輪大陣容為潘澤、曾昕、潘晨子、張傑;決賽陣容為廖希密、曾昕、潘澤、張傑。最終,武大獲得賽事亞軍,潘澤獲最佳辯手。本屆比賽賽果與歷史驚人巧合,被稱為“粵軍北伐雖成功,終落得寧漢合流,南京一統”。 十一月,一年一度的金秋“唇舌烽火”辯論賽進入高潮。本屆金秋採取了評審現場亮牌判定勝負的方式,讓結果更具懸念。八強賽,05級校隊隊員周舟在休學兩年後,以07隊員身份大戰06校隊的陳冠男。兩個女四辯的對決為金秋罕見。半決賽,近來崛起的外院2:3不敵更為成熟的法學院;文學再遇老對手資環,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一立場負於對手。三四名決賽,文學院戰勝外院四年內第三次奪得季軍。而在冠亞軍爭奪賽中,面對“中國三十年經濟大發展主要依靠觀念更新還是科技進步”的辯題,由04校隊隊員張文帥擔任教練,校隊老隊員張傑壓陣的反方法學院4:3險勝正方資環,終破金秋不勝資環怪圈。資環院張文逸在獲得決賽最佳的同時也將全程最佳收入囊中。本屆金秋,校隊主帥周玄毅擔任全程評審。 十二月,武大參加由省團委主辦,華中農業大學承辦的某項比賽。初賽中,武漢大學辯論隊以733分:736分輸給主辦方華中農業大學辯論隊。陣容為王思蘊、郭彪、易筱凡、王斐然。一時間,網上網下,輿論譁然,認為武大辯論隊流年不利之言有之,認為已然沒落者亦有之。而在風雨飄搖之時,紅楓杯研究生辯論再次上演。歷經四輪,由賀捷擔任教練,06金秋季軍主力馬辰、黃燁祁和三屆金秋最佳徐卓陽組成的文學院辯論隊重出江湖,戰勝05校隊陳銘領軍的新聞獲得冠軍,在教五為眾人貢獻了一場精彩的謝幕之戰。回顧2009,武大辯論沒有像往年一樣再獲得一個冠軍。但是武大內部已然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始全面反思。經歷了早期的輝煌和中期的中興,武大辯論人無論遭遇何種困難、何種逆境,仍將昂首闊步,笑對辯途。只因為,一份事業仍然需要堅守;只因為,一份信仰依然需要延續。前行,是不變的方向。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在早春的暖陽中姍姍來遲。此時的武大還並未從輿論危機的嚴冬里走出,而武大辯論也依然在屢戰不勝的低谷中沉睡。經校隊多番努力,櫻園樓頂一間因舊棄置的小屋被校方特批為校辯論隊辦公室。當隊員們推開沉重的鐵門,在逼仄的空間裡面對斑駁的四壁,沒有人知道,2010這扇門背後,命運安排了怎樣的峰迴路轉、悲欣交集,每個人將迎接怎樣的繁忙,以及繁忙過後,夢寐以求的豐收。

3月,校辯論隊春季招新。本次招新在以往的考試形式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更加重視對新生代辯手時事關注度和現場應變力的考察,增設了評審提問環節。經過兩輪篩選,共有來自05、06、08、09多個年級在內的10位辯手入選,這其中便包括後來在全辯和國辯舞台上星光四射的陳銘(新聞與傳播學院,憑藉去年末研究生“紅楓”辯論賽上的技驚四座的表現入選)和大放異彩的彭飛宇(文學院)。計科王葳、藍航,文學熊青,法院黃媛媛,水利劉泊宇,動機韓義,藥學王可歆,新聞郭玥彤等亦脫穎而出,成為10級校隊的一員。校級新生辯論賽伴隨著新一屆校隊的成立拉開帷幕,有64隻隊伍報名參加,由於沒有繼續尋求贊助,中間又因校隊外戰暫告停歇,賽程一直持續到5月初方告一段落,冠軍花落生科。

4月初,香港理工大學辯論隊應邀來訪,武大派出吳思思、王斐然、王舸、張文逸、何嘉珞、石陳妮子、郭彪、王葳八人迎戰,在教五多功能報告廳進行了兩場友誼交流賽。武大討論“中國政府應否大力打壓房價”的思路仍因未脫“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窠臼而效果欠佳,反而是爭辯“先感謝國家還是先感謝父母”中“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戰術收穫了現場熱烈的反響。不為人知的是,公開賽前夜於櫻頂學生會會議室,酷愛桌遊、一見如故的雙方以“玩三國殺人多好還是人少好”為題,臨場上演內部交流賽,年輕辯手收放自如、張弛有度,被認為更勝公開賽一籌。隨後,校隊在櫻頂老外樓進行了簡短的換屆儀式,卸任隊長潘澤和副隊長蒲炎均到場作了述職感言。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雖然在其任期內未能收穫輝煌戰績,但他們仍然為武大辯論的東山再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任隊長為電信院07級辯手郭彪,副隊長則分別由動機院07級辯手吳思思和資環院07級辯手張文逸擔任,三人分別作了就職演說。

春風化雨,氣候回暖,賽事也如雨後春筍般紛至沓來。首屆天倫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武漢賽區資格賽在本月拉開戰幕,參賽八隻高校隊伍均為漢派辯論的種子隊。武大首戰對陣中南民族大學,陣容為吳思思、郭彪、王葳、王舸,辯題為“大學生創業應立足於自身優勢/市場需求”。久疏戰爭的隊員顯然未能在首場找回感覺,局勢一度非常被動,全靠厚積薄發的王葳在總結時分力挽狂瀾,憑藉一篇臨場既佳、氣勢極足的陳詞保武大首輪闖關。複賽再遇中國地質大學,辯題為“中國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過重/不足”,武大調整陣容,以何嘉珞、郭彪兩名年輕隊員搭配由陳銘、潘澤組成的雙保險,在辯題相對不利的形勢下,依靠立論的巧妙僥倖取勝。武漢賽區大決賽與賽事承辦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狹路相逢,辯題為“轉變發展觀念比轉變發展方式更難/轉變發展方式比轉變發展觀念更難”。前兩場擔任執行教練的楊帆北上求職,徐卓陽亦由於工作關係無法全程跟同,此時正在鏖戰備考清華研究生的牟鵬民在其力邀下出山,教練團隊伍進一步壯大。用人方面仍然延續了保證成績和鍛鍊隊伍的指導思想,大膽定下由王斐然、郭彪、陳銘、彭飛宇組成的純爺們兒陣容。比賽於4月25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客場作戰的武大最終以一票優勢力克東道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得一年多以來首個省賽冠軍的同時,也拿到了通向全國賽區的入場券。天倫杯省賽對武大10級校隊意義重大,場上場下的隊員們均經歷了高強度和高質量的陪練賽,自身水平得以充分展現,這段時間也是校隊內部空前團結和融洽的日子。在校方支持下,校隊入住位於街道口的假日酒店,備戰即將到來的全國總決賽。

5月,由校團委李勤書記帶隊,周玄毅任教練,徐卓陽任助理教練,潘澤、陳銘、吳思思、張文逸、郭彪、王舸、彭飛宇為隊員,一行人開赴廣東佛山。13日抵達,次日上午便是揭幕戰,由武大對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辯題是“提高待遇能/不能解決民工荒問題”。上場陣容為吳思思、張文逸、陳銘、彭飛宇,比賽在1506創意城奇正園多功能廳舉行,隊員們在精力充沛、準備充足的情況下毫無懸念地拿下了首勝。複賽鏇即遭遇強大的對手中國政法大學,辯題為“專業化比多元化/多元化比專業化更適合現階段中國企業的發展”。而在出征佛山前校隊剛剛得知,由於通知失誤,原先抽到的立場對調,訊息來得猝不及防。時間緊,難度大,教練團和隊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就在此時,天降神兵,01國辯另一點陣圖騰級辯手袁丁突然現身,他的到來給困境中的校隊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許多至關重要的論據都由袁丁當晚提供,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隊員們抵抗不住疲勞而陸續沉沉睡去。次日,比賽移至由1506創意城投資建設的南風古灶露天舉行,賽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南國小雨。隊員們的個人能力脫離了精良的前期準備,終究無法得以施展,儘管偶有靈光一現,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觀底氣不足的狀態,場上甚至出現了同一人名,四個人說出四個版本的失控局面,當地觀眾的犀利提問也令人生地不熟的隊員左支右絀、窮於解釋。相形之下,有備而來的中國政法大學穩紮穩打,雖亮點亦為欠奉,然整體更顯自信。評審退席討論40分鐘,創下本次賽事之最,最後艱難地以2票對3票判決武漢大學負於中國政法大學,後者在決賽中戰勝澳大,將本年度首個全國性賽事冠軍收入囊中。武大辯論重回巔峰的夢想曙光短暫閃亮後復歸於黯淡。從省賽到國賽的一成一敗,也促使著包括周玄毅在內的更多武大辯論人開始反思,賽前準備和賽場效果的關係,重要的並不是從哪個角度想問題,而是把問題想清楚。值得一提的是,武大雖然未能笑到最後,但在主辦方開展的全國優秀教練評選中,周玄毅仍然以超過總投票人數四分之一的高票一路遙遙領先,不由得令人感慨武大01餘威仍在,也對未來的武大辯論平添了更多一份期待。

為開展世博會相關文化宣傳工作,中國教育電視台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聯手策劃了《創想青春——全國高校世博辯論大賽》,兩岸四地分出九個賽區,參與選拔的知名高校更是創紀錄地達到了100所,賽事意義更甚天倫,籌備周期較之前者也更為短促。於是,從佛山返程的隊員與留守武漢的隊員會合,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爭取世博賽武漢賽區的出線權。初賽抽到河南大學,辯題是“城市發展趨勢將更多體現人類文明的趨同性/差異性”,校隊派出何嘉珞、郭彪、彭飛宇、陳銘四人輕取對手。複賽形勢風雲突變,武大與賽事承辦方華中科技大學過早相遇,辯題是“寧要大城市一張床/寧要小城鎮一間房”,兩強相爭,必有一傷。雖然沿用了前一場的陣容,武大卻沒能複製天倫杯決賽客場取勝東道主的人品,在辯題略顯不利的情況下遺憾告負,通向全國舞台的腳步再次戛然而止。至此,武大辯論依然徘徊在大賽不勝的怪圈中,屢次突圍,卻又屢次失意。

伴隨著考試季的臨近,辯論的熱情在武大校園內暫時退潮,然而對於心有不甘的新老隊員而言,無論是自己還是隊伍,武大辯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被證明。六月初,應南京大學辯論協會邀請,潘澤、王葳、熊青、韓義、郭玥彤一行五人奔赴金陵,就“主權高於人權/人權高於主權”開展友誼交流賽。倉促的準備和匆忙的行程並沒有使隊員的風采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比賽僅以收穫一個安慰性質的獎項告終。與此同時,校隊前任隊長,北京大學辯論隊現任隊長楊子江,帶領剛剛創建的北大辯論隊在世博賽中一路過關斬將,不僅順利從北京賽區出線,更在8月份的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亞軍,楊子江本人也榮膺多場最佳辯手,風光一時無兩。此情此景,有喜有憂,踽踽朝聖路上的武大辯論人,心頭百感,一時交錯。(待續)

說不盡這新陳代謝之後的孰是孰非,聽不完這潮起潮落之中的人歌人哭,儘管前途風雨如晦,儘管道路荊棘密布,武大辯論仍將一路前行。

許多辯手的辯論生涯已結束,許多新手卻才剛剛上路。有的辯手把名字留在了歷史裡,有的辯手則默默選擇了帶走背影。有人歡喜,有人悲愴,有人不甘,有人釋然,然而無論如何,這一代代辯手,見證了武大辯論的風風雨雨;而這一步步的酸甜苦辣,成敗得失,也必將留給將來更多的辯手去遐思,去體悟。

獅城奪冠

從左至右,依次為張文逸、彭飛宇、周玄毅從左至右,依次為張文逸、彭飛宇、周玄毅

2010年11月初,獅城新加坡,“2010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在這裡舉行。經過幾番廝殺,武漢大學挺進決賽,並與昔日對手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狹路相逢。11月7日,武大代表隊一舉將實力處於巔峰狀態的馬來亞大學“挑”下。9年前,他們在這裡落敗於對手,屈居亞軍。9年後,還是在這裡,他們一雪前“仇”,奪得冠軍。

憂:臨陣換將急煞眾人

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辯論賽也是如此。然而,在“2010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簡稱國賽,下同)前夕,武漢大學辯論隊就面臨如此難題:因賽制新規,他們不得不將已考上碩士生的陳銘換下來。“那段時間,大家都很著急,不知道誰能替補得上主力大將陳銘。”主教練周玄毅告訴記者。陳銘,武大辯論隊的核心人物,明星辯手。在國內大賽中,陳銘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然而,“國賽”新規明確要求,所有賽手必須是本科生,剛剛考上碩士生的陳銘不得不退出比賽。當10月4日,武大獲得國內冠軍時,他們還抱有僥倖心理,要求賽手是本科生的規定或許是傳言。在接下來備戰新加坡時,他們依舊把他當成主力訓練。然而,10月中下旬,他們得到確實訊息,此次“國賽”必須全是本科生。 無奈之下,他們只有在陪練選手中再物色他人。很快,周玄毅“鎖定”張文逸,曾在校內獲得過“全能辯手”的大三學生。“其實他的基礎很好,只是對自己不夠自信而已。”經過10多天的訓練,他很快就融入了團隊。周玄毅說,其實,每名選手都有不足,但如果他們都能藏己缺點,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組成一支最強大的團隊。

慘:首輪遇敗“復活”得留

11月初,他們到達新加坡,開始了他們此次的奪冠征程。

沒想到,出師不利。在11月3日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首戰對決中,武大落敗。

“首戰遇到東道主,我就覺得有點玄。”但周玄毅很自信,他的隊伍實力很強,肯定會復活。果然,在宣布新加坡國立大學勝出後,主持人同時宣布武漢大學復活。在宣布結果時,幾乎所有人都未覺得意外,畢竟,武大的實力是顯而易見的。除了主場因素外,還有什麼導致了武大的落敗?武大一辯郭彪分析,是當地的文化差異。他們此次的辯題是“長壽是福”,武大是正方。然而,新加坡這個國家,養老體制不是很完善,許多人退休以後還要工作。也就是說,老人壓力也很大。因此,作為正方的武大,於當地國情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巧:雙方教練乃是“宿敵”

談及此次奪冠之路,周玄毅用了一連串的“巧”字。

不僅此次決賽對手是9年的“宿敵”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而且對方的教練胡漸彪也是當年馬來亞大學辯論隊成員。更巧的是,當年胡漸彪是四辯,周玄毅也是四辯。9年前,他們是對手,現在依然是對手。不同的是,9年前,他們都在賽場上,而現在,他們都是在幕後,在台下。還有一個“巧合”就是,9年前武大是正方,馬來亞大學是反方;此次,武大依然是正方,馬來亞大學是反方。其實,在此次去新加坡途中,他就覺得一切似乎很“巧合”,在去上海轉機的飛機上,他們就遇到了余磊,當年一同征戰獅城的隊員。下飛機時,他們又遇到了徐廷芳,此次“國賽”的主評審,他也是9年前那次大賽的主評審。

喜:磨劍九年問鼎冠軍

11月7日,“2010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A組總決賽,武大對決馬來亞大學。

儘管不能邁進賽場,但明星辯手陳銘也跟隊出征。對於這次比賽,陳銘的感覺就像一部武俠片,兩大武林高手再次巔峰對決,樹欲靜而風不止。臨賽之前,他們和對手在化妝間相遇,雙方都沒有提及9年前的對決,而是一笑了之。9年前,武漢大學在這裡落敗馬來亞大學,屈居亞軍。9年後,這一對“宿敵”再次相逢。逐鹿獅城,誰又能奪得此次冠軍寶座?此次武漢大學辯論隊仍然抽到正方立場,所持觀點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馬來亞大學辯論隊站在反方立場,所持觀點為“用人要疑,疑人也用”。周玄毅說,此次馬來亞大學選手實力非常非常強,並且對方三人都是一起合作了三年時間,很有默契,在此前幾乎所有大賽中都沒有失敗過,實力處於巔峰狀態。而反觀武大代表隊,實力沒有9年前的強,而且有隊員還是剛加入不久。在反覆觀看了對方比賽的錄像後,他決定,此次對決只能智取,不能“肉搏”。

由於武大的觀點有些絕對,所以不占優勢。而相反,對方的觀點要相對靈活,辯論起來也要容易一些。因此剛上場時,武大辯論隊稍顯落後。但很快,武大的“智取”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對方是有道理沒有價值,我們就要做到有理也有價值。”於是,他們從社會價值命題和制度方面來進行展開。用人不疑主要是倡導社會誠信,社會整體應該向“不疑”發展。比如簽契約,不是因為懷疑你,而是不想懷疑你才簽。他們這種普世價值,符合人類價值取向,引導著全社會、全人類的發展趨勢,因而最終說服評審,一舉奪冠。

思:辯論大賽能熱多久

在回來的路上,周玄毅一直在思考,奪冠之後,下一步怎么辦?

無可否認,相比9年前,現在的辯論大賽顯得有些溫。然而,周玄毅堅稱,其實,現在的辯論大賽比以前的要好看得多!他說,以前的辯論賽,多是背誦的多,比如名人名言,成段成段的句子,而現在更強調“明理即辯”,更注重臨場發揮。以前的辯論賽就像武術的套路、招式表演,而現在的辯論賽相當於散打,更有看頭。現在的辯論賽之所以沒有以前“火”,是因為電視對話類節目多了,這些節目多少都帶有辯論的意味。還有一點,現在的學生,較之以前更加功利。他認為,辯論的本質是思辯和人文關懷。他說,中國學生就缺少思辯精神。他希望,大學課堂應多一些思與辯,尤其是人文與社科類專業。目前,他在武大率先開設《辯論實踐與鑑賞》,作為公選課,深受武大學生歡迎。“每次教室都擠滿了,至少二三百人。”周玄毅對此很自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