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花生

正陽花生

正陽花生,河南省正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正陽花生以優質珍珠豆型特色著稱,花生米粒外觀整齊,含油量高達55%以上,比其它品種高8—10%,含蛋白質28%左右,且富含有17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正陽花生用於榨油出油率高,加工效益好,加工的食品或炒貨具有香、酥、脆的突出特點,細膩好吃。2008年09月1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正陽花生”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簡介

正陽花生正陽花生

2004年註冊的“正花”牌花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河南省名牌農產品”。2010年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論壇”會上,河南省的“正陽花生”以16.8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百強榜第36位,正陽縣被國家統計局認定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全國油料百強縣之一。2008年3月,“正陽花生”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正式納入原產地保護,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產品特點

正陽花生以優質珍珠豆型特色著稱,米粒外觀整齊,具備香、脆、酥、口感爽適、回味悠長等優點。正陽花生富含脂肪,含量一般在53%左右,有的品種高達57%,花生油清香濃郁,品質優良,是人們喜愛食用的植物油。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飽和脂肪酸占20%,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其它營養物質,正陽花生蛋白質含量一般在25%左右,可消化率很高,消化係數達90%,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據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及國家花生品種區試結果,正陽花生產品具有脂肪含量高、水分含量低、不含黃麴黴毒素等特徵,產品重金屬和黃麴黴素含量均低於國家標準。

歷史淵源

正陽花生正陽花生
正陽花生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緒年間。20世紀60年代,正陽縣開始規模化種植花生。進入21世紀,正陽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00年,全國花生交易會在正陽縣召開。2009以前,正陽縣花生品種主要是農家品種白莎1016、紅花一號。2009年以後,正陽縣逐步推廣新篩選的早熟高產、優質專用型花生品種魯花9號、魯花13號、遠雜9102號、中花5號、中花8號進行換代,珍珠豆型花生品種占花生種植面積的95%以上。推廣了花生地膜覆蓋、化學除草及一穴雙粒技術。 正陽花生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緒年間,20世紀60年代開始種植,20世紀90年代花生種植面積發展到100萬畝以上,1998年以來穩定在120萬畝左右,占全縣秋作物種植面積的60%以上,最高年份可達150萬畝以上。進入21世紀,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全國珍珠豆型花生生產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產區,相繼被國家統計局認定為“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全國油料生產冠軍縣”、“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等稱號。2000年“全國花生交易會”在正陽縣召開。2004年種植面積為120萬畝。

品質特徵

正陽花生以優質珍珠豆型特色著稱,花生米粒外觀整齊,含油量高達55%以上,比其它品種高8-10個百分點,含蛋白質28%左右,且富含有17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正陽花生用於榨油出油率高,加工效益好,加工的食品或炒貨具有香、酥、脆的突出特點,細膩好吃,是內銷加工,外銷出口的優質原料。正陽花生產品已遠銷到湖南、廣東、廣西、山東、江蘇、福建、河北等省市,並轉港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商青睞。

種植技術

圖2 正陽花生種植基地
圖2 正陽花生種植基地
2009以前,該縣花生品種主要是農家品種“白莎1016”、“紅花一號”。2009年以來,逐步推廣新篩選的早熟高產、優質專用型花生品種“魯花9號”、“魯花13號”、“遠雜9102號”、“中花5號”、“中花8號”進行換代,珍珠豆型花生品種占該縣花生種植面積的95%以上。2004年遠雜9102種植10萬畝,總產2400萬公斤;白沙1016種植80萬畝,總產17600萬公斤;魯花13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3020萬公斤;中花8號種植8萬畝,總產1840萬公斤。2009年左右開始,正陽花生生產已由傳統落後的平作粗放種植方式向壟作、地膜覆蓋栽培模式發展。推廣了花生地膜覆蓋、化學除草及一穴雙粒技術。其中花生地膜覆蓋面積已累計推廣1萬畝以上;化學除草技術套用面積已達種植面積的90%以上。95%以上的面積已達到了機械化播種及半機械化收穫、脫粒加工。推了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栽培技術,尤其是花生根瘤菌肥的套用,正陽花生生產將從高殘留、污染型農業向綠色環保型生態農業發展。2003年正陽縣被批准為河南省首家“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縣”。2004年經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委員會認定已建立1萬畝無公害優質花生生產基地,開發利用前景極為廣闊。正陽縣從2000開始先後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引進花生新品種(系)50多個進行試驗展示;建立了100畝花生高產開發規範化生產示範田、100畝花生新技術試驗基地和50畝花生新品種試驗基地,為該縣花生的優質高產開發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

銷售情況

正陽縣是中國花生生產、花生種植第一大縣,以花生為主的油料總產量達27萬多噸,居中國第一位。 為了搞好花生產品銷售,21世紀初,該縣以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縣糧食局為依託,投資500萬元擴建豫南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場———中原花生批發市場,常年吸引山東、河北、湖北等周邊花生客商,年交易花生5000萬公斤。各鄉鎮也建立花生專業市場20個,各種行銷組織200多個,行銷大戶2000多戶,有上萬名花生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城市市場。他們與省外花生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係,該縣還多次邀請專家對他們進行市場經濟、法律知識培訓,增強他們的購銷能力。他們走南闖北,開拓域外市場,使正陽花生產品占領湖南、東莞等地三分之二的市場。在花生加工銷售季節,該縣用電腦與全國市場聯網,在網上銷售正陽花生,並舉辦了“全國花生交易會”。同時,該縣花生食品總廠還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銷售視窗,在大商店設立正陽縣花生貨櫃。正陽花生果、花生米還出口到日本、韓國、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15萬公斤,市場成交額1.5億元。

產品榮譽

2004年,正陽花生被河南省批准為“河南省名牌農產品”。2010年,正陽花生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論壇會上,以16.8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百強榜第36位。

生產情況

1998年,正陽花生穩定在120萬畝左右,占全縣秋作物種植面積的60%以上,最高年份可達150萬畝以上。20世紀90年代,正陽花生種植面積發展到100萬畝以上。2004年,正陽花生種植面積為120萬畝。其中,遠雜9102種植10萬畝,總產2400萬千克;白沙1016種植80萬畝,總產17600萬千克;魯花13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3020萬千克;中花8號種植8萬畝,總產1840萬千克。2005年,正陽縣有3萬多台花生脫殼機進行初級加工和400多家加工企業。

產品加工

2005年,該縣有3萬多台花生脫殼機進行初級加工和400多家加工企業。為發揮“龍頭”效應,該縣成立了炒貨專業組,並以縣花生食品廠為龍頭,聯合組建正陽縣花生炒貨食品銷售公司。該公司炒貨產品統一配方、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外銷,帶動了200多戶加工炒貨戶。同時,以花生脫殼廠為龍頭,帶動2萬多台花生脫殼機進行初級加工。該縣油脂公司、食品總廠等400多家加工企業都瞄準了花生果這顆“金豆子”,紛紛上馬搞起五味花生果、花生油、花生餅乾、花生奶、花生糖果等項目,年加工花生果2.5億公斤,使全縣花生產品轉化率達80%。在2003年中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上,該縣與國家糧食儲備庫簽訂年生產5100萬噸的花生油脂項目。正陽縣花生食品廠與北京正揚光達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經營“香酥花生”系列產品,產品被國家商標局批准註冊“正揚”牌商標,年產五大品味花生炒貨280萬公斤,年創利潤300萬元。“正揚”牌花生炒貨已打入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連鎖店,僅在北京經營正陽花生炒貨的商家就有16家、200多個連鎖店。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正陽花生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河南省正陽縣人民政府《關於確定正陽花生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通知》(正政文〔2007〕7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河南省正陽縣真陽鎮、慎水鄉、新阮店鄉、油坊店鄉、汝南埠鎮、永興鄉、傅寨鄉寒凍鎮、袁寨鄉、王勿橋鄉、彭橋鄉、雷寨鄉、蘭青鄉、呂河鄉、熊寨鎮、銅鐘鎮等16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專用標誌使用正陽花生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河南省正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遠雜9102珍珠豆型優良品種。(二)立地條件。土壤主要為黃褐土,土壤質地為粘壤,土層厚度≥15cm。土壤pH值為6.7至7.2,土壤有機質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茬口與輪作:
(1)茬口:冬季休閒或前作是油菜或冬小麥。
(2)輪作:黃褐土輪作期為3年;砂姜黑土輪作期為2年。
2、種子選擇與處理:選擇飽滿的雙仁果作種,剝殼後分級進行粒選,去除秕粒、小粒、破碎粒、霉變或感病蟲的籽粒。播種前用適樂時或多菌靈進行種子處理。
3、播種:土壤溫度≥15℃時,為播種適期。春播時間為4月上中旬,夏播時間為6月5日前。種植密度春播每公頃135000至165000穴,夏播每公頃165000至195000穴,每穴2粒種子。
4、施肥:氮、磷、鉀配比為1.5:1.5:2。畝施純氮6千克,磷6千克,鉀8千克。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
(四)採收和貯藏。
1、採收:根據產品成熟程度於9月中下旬適時採收。其標準是花生上部植株生長停滯,中下部葉片脫落,果殼硬化,網紋清晰,內果皮由白色變為帶金屬光澤的黑褐色;籽仁充實飽滿,種皮顯示粉紅等品種固有的本色。收穫後要及時曬乾。
2、貯藏:貯藏前將莢果含水量降至10%以下、籽仁7%以下,並去雜去劣,將爛果、爛種、秕果、秕種及其它雜質篩除。貯藏處要乾燥、向陽、通風。
質量要求1、感官特色:
項目 花生果 花生仁
形態 蠶繭形,果殼網紋清晰,果殼表面呈黃色。 種皮呈淺紅色,籽粒呈珍珠豆形。
口感 香、脆、酥、甜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莢果大小(克/百果) 160.0—165.0
種仁大小(克/百粒) 65.0—70.0
蛋白質(%) ≥25.0
脂 肪(%) ≥53.0
水分(果、%) ≤10.0
水分(仁、%) ≤8.0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正陽花生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河南省正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花生起源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鑑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2x=20,)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見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約早於歐洲100多年。世界生產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占全國生產面積的1/4,總產量的1/3強。福建龍巖產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種植環境

花生對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適應能力,是開發紅壤土的先鋒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鈣質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對光周期並不太敏感。需較高熱量,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才能播種;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氣溫,秋季氣溫降至11℃左右時,莢果即停止發育。中國花生產區生育期平均積溫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個別晚熟品種可達180天。一般早熟品種種子休眠期短,遲熟品種休眠期長,龍生型品種休眠性最強。花生種子的休眠性除受種皮影響外,並與胚內某些激素類物質有關。用乙烯利、激動素等化學物質、曬種和適溫催芽可解除休眠。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過表皮細胞進入皮層細胞內分裂繁殖,使細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這個時期是寄生關係,而後根瘤菌固氮活動加強,才成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於根系折斷,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歸土中營腐生生活。適宜根瘤菌繁殖的溫度為18~30℃,水分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態氮過多時,對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長初期應適當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鉀、鈣肥能促進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