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圈

歐洲經濟圈除核心歐洲聯盟外,還有經合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經濟互助委員會等區域性經濟組織。

歐洲經濟圈

歐洲主宰這個世界長達兩千年之久,但如今困難重重。70年代後,這一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政治上動盪不定。以歐洲聯盟為核心的歐洲經濟圈的逐漸建立給這一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希望。除歐洲聯盟以外,歐洲主要有以下一些區域性經濟組織:
一、經合組織
1948年4月16日,戰後歐洲十幾個國家為接受美國的歐洲經濟復興計畫(即馬歇爾計畫)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61年9月30日,在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基礎上經過改組而正式成立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為經合組織)總部設在巴黎。根據《經合組織公約》第1條,經合組織的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經濟儘可能的高速合理增長,擴大就業,提高生活水平,維持金融穩定,實現世界經濟成長,在多邊和非歧視的基礎上擴大世界貿易。開始時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和以前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是一樣的,但以後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陸續加入,使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增加到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比利時等以歐洲國家為主,包括其他地區的已開發國家的24國,此外,歐洲經濟共同體委員會和前南斯拉夫也以特殊地位參加組織的工作。經合組織的主要機構是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等,活動主要是協調各國經濟政策,提供必要的諮詢。
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這是1960年作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抗衡力量而成立的。最初有7個國家,即英國、奧地利、瑞士、瑞典、丹麥、挪威、葡萄牙。這些國家由於各種原因不希望加入歐共體。如對小國來說,主要是政治考慮,不希望引起前蘇聯對其中立國地位的懷疑甚至作出更加不利的舉動。根據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有關協定,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聯盟,冰島等國隨後也加入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有關協定還規定,成員國給出通知1年後可退出。在聯盟剛開始運作1年後,它的最大的成員國英國即決定申請加入歐共體。丹麥和挪威接著作出了相同的決定。雖然加入或退出國際組織是一國主權範圍內的事,聯盟仍然成功地促使英國1961年6月發表了《倫敦宣言》,表明在作出滿足聯盟所有成員國的一定合法利益的安排前它不會加入歐共體。由於丹麥和英國1972年12月31日退出了聯盟,葡萄牙、奧地利、瑞典也相繼退出,聯盟現在只有4個成員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機構有理事會、委員會和秘書處。每個國家在理事會有一個投票權。理事會監督聯盟協定的執行,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實施協定的目標,建立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密切聯繫等問題。理事會的決議和建議需要全體一致通過。特殊情況下簡單多數也可以。理事會在部長級上每年開一次會,一般是商業部或外交部部長。常駐代表每兩周開一次會。主席每6個月輪換一次。理事會下設有一系列委員會:1960年設立的貿易專家委員會處理協定與貿易有關的規定的執行,1960年設立的預算委員會對理事會就財政問題提出建議並幫助它建立年預算和確定成員國的應繳份額,1963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處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政策問題,1964年設立的經濟委員會對每個成員國的經濟狀況進行定期評估,1973年設立的農業和漁業委員會幫助理事會解決農業和漁業問題,1974年建立的產地和海關專家委員會、1977年建立的聯盟國家議會成員委員會等都各施其責。另外還有很多因事設立的委員會或工作組。秘書處設在日內瓦。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主要目標是貿易自由化和在成員國間建立貿易的公平競爭。它是因為歐共體的不利影響而建立的,但由於它的規模遠小於歐共體,其單個成員國的經濟實力也遠小於歐共體的單個成員國的經濟實力,因此實際上它建立之初就致力於與歐共體達成一個令人滿意的相互理解。經過多年的努力,這種關係正在形成。
三、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
這是歐洲曾經存在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組織。二戰後,前蘇聯拒絕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而決心成立一個共產黨國家自己的組織。1949年1月,經濟互助委員會在莫斯科成立。成立之初,經互會並無一個完備的憲章,而只有一個公報發表,在近十年間,這個公報是闡明經互會目標的唯一檔案。直到1959年,經互會憲章才通過,該憲章1960年4月13日生效。1962年和1974年對憲章進行了兩次修改。經互會成立的公報指出該組織的目的是建立蘇聯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之間廣泛的經濟合作,但實際上建立之初該組織主要是一個政治組織。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成員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逐漸平均富裕程度,加速經濟和技術的進步,穩步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工業化,加強經濟合作,提高社會主義經濟的聯合。l971年,經互會制定了《經濟一體化綱要》,1979年又制定了《長期合作綱要》,通過"經濟一體化"、"生產專業化"等計畫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成員國最初有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蘇聯。1949年阿爾巴尼亞、1950年民主德國、1972年古巴、1978年越南、蒙古等也陸續加入了經互會。中國曾被接納為觀察員。由於東歐和蘇聯局勢的巨變,1991年6月28日,經互會在布達佩斯舉行了最後一次成員國大會,會議宣布經互會正式解散。
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關係從來都是十分密切的。"歐洲經濟圈"形成了以歐洲聯盟為中心,吸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並把東歐作為外援的基本態勢。東歐諸國已成為歐洲聯盟的聯繫國。歐洲聯盟還在設法同北非和中東國家,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保持密切的政治和經濟聯繫,意圖建立一個環地中海的自由貿易區。歐洲一體化無論是在地區範圍還是程度方面都是在世界前列。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