欿

欿

欿,中國漢字,指不自滿,古同“坎”。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 欿

kǎn ㄎㄢˇ

◎不自滿:“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田字格中的“欿”田字格中的“欿”

◎憂愁:“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古同“坎”,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欿 kǎn

〈形〉

(1)形聲。從欠,舀聲。本義:欲,求取

(2)假借為“歉”。謙虛,不自滿[be not contented]

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孟子·盡心上》

(3)又如:欿憾(自覺有缺失而感到遺憾);欿視(對自己不滿意,認為不足);欿欿(不自滿貌)

(4)憂愁的的樣子[sad]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楚辭·哀時命》

(5)又如:欿切(愁苦,痛切)

詞性變化

◎欿 kǎn

〈名〉

通“坎”。坑,地面低陷的地方 [pit; hole]

至則欿用牲,加書,征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孟子·盡心上》

漢語字典

[欿][kǎn]

[《廣韻》胡感切,上感,匣。]

[《集韻》苦感切,上感,溪。]

(1)不自滿。

(2)憂愁貌。

(3)通“坎”。坑。

(4)通“坎”。象聲詞。參見“欿欿”。

音韻參考

[廣韻]:他含切,下平22覃,tān,鹹開一平覃透

[平水韻]:上聲二十七感

[國語]:kǎn

[粵語]:ham2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方言集匯

1.粵語:ham2

2.客家話:[客英字典] kam3 [台灣四縣腔] kam3 [梅州腔] kam1 [海陸豐腔] kam3

拼音是d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