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道德

次道德是一個現像,按字面來理解就是介於道德和不道德之間。記者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為宣傳教育食品安全,該辦近日印發《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綱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主要從業人員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行業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不得少於40小時(新京報2011年5月9日)。當下社會中某些人在逐利,忽略了物質利益之外的東西,他們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完全和道德相悖,同時制度的構建又沒有完善,導致了惡性泛濫,善良後退。

所謂次道德

▲次道德是一個現像,按字面來理解就是介於道得和不道德之間。

我這這裡說個例子吧:家住濟南的一位女士被一小偷偷了錢包,這位女士雖然氣憤但卻也無計可施,但是在她第二天卻在自家的信箱里卻看到了自己的錢包,除包里的幾百塊錢沒了以外,裡面的證件 ,銀行卡,以及別的東西卻一件不少,更讓人意外的是小偷附留言:“對不起,進城數日,未找到工作,不得已而為之,除錢之外的東西對你重要對我卻無用,悉數奉還。”

這小偷很可氣,而且觸犯法律是不道德的,但是小偷將其他東西交還卻又是一種較那些棄之錢包的小偷卻又是道德的,這位女士可能看到了自己的其他重要的東西追回而高興,因為她不用為了這些被盜的證件而去重新辦理,少了很多麻煩而從心裡或許多少有些感謝那小偷了。

我們在這裡不是讚揚小偷的行為,但是這個社會也確實存在這種違法的行為,諸如這位小偷這類行為,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社會道德行為。故而戲虐的稱之為“次道德” 。

所謂次道德(又稱亞道德),通俗地說就是“盜亦有道”,指違法者在實施不正當行為過程中遵守“行業道德”,儘量給社會和他人減少損失。“次道德”的提出曾受到很多人的反對。今年三月份全國政協委員陳凌孚上交提案中,提出對賣淫嫖娼行為中使用安全套者減輕處罰,在社會上引起的爭議,便屬此例。

其實次道德現象的出現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因為在違法行為不可能完全杜絕的情況下,次道德現象使違法者的道德底線提升了,它的直接後果就是減小了社會的危害性。人類社會歷史上,法律、道德的發展趨勢是把越來越多原來被人們忽略的東西納入視野,給人的身心更大的空間和自由。所以次道德現象的出現並不會造成原本道德觀的沒落或者崩潰。反之,次道德的喪失或對次道德現象不寬容,會使一些犯罪分子更加喪心病狂。

既然提倡次道德不是縱容犯罪,也不會影響法律對違法行為的打擊。那么,承認次道德在“規範”特定人群行為中的價值,並以適當的途徑和方式在特定人群中倡導,可以把違法犯罪者對社會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有利社會安定。

案例

很多時候,新聞引起的輿論比新聞本身更值得關注。從此則新聞中,人們可以看到藝考可能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到藝考家長對潛規則的鑽營,也可以看到法律的嚴謹和嚴厲。尷尬的是,有些人把舉報看成是不道德的行為,認為舉報者破壞了所謂的“次道德”。這種反常的輿論反應,值得深思。

按照這些網民的想法,那位行賄者應該做的不是舉報,而是“感恩”。既然人家收了錢辦了事,就不應該把人家給“交代”了。他們對那位明顯已經違法的系主任不僅沒有痛恨,反而覺得有些冤枉和委屈,對那位舉報貪腐行為者不僅沒有讚賞,反而覺得他破壞了規矩。顯然,這是在用“次道德”的標準來判斷問題,在一些網友的眼中,所謂的“次道德”是個好東西。

其實,所謂的“次道德”就是一塊遮羞布——明明早已跌破道德的底線,卻偏要拿“次道德”給自己貼金,以證明其行為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如果這樣的行為也算是有道德,那道德到底是什麼,還有什麼意義呢?

高曉松在法庭上的行為,無疑給當前物慾橫流的社會做出了一個最好的表率。古羅馬法學家塞爾蘇斯說過,“法律是善良公正的藝術。”每一個法律規則本身都應該承載著生活規則和生存意義,都應該追尋“人應當享有什麼樣的生活”這一終極命題。酒駕入刑是否嚴峻的討論,已經在公眾中鬧得沸沸揚揚,其實嚴也罷寬也罷,它本身的目的並不在於刑,而是要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法院在公眾的猜疑中判處一個明星6個月拘役,遠不如高曉松的自我救贖更具現實意義。

在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我們是否已經太過於迷信嚴刑峻法?我們糾結於貪官們是否能受到公正的刑罰,我們希望把黑心商販罰得家破人亡,我們恨不得把酒醉駕車者全部關起來;但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心裡也有著“我當官也要撈”的想法,我們有時候也在參與製造問題食品,我們在酒桌上勸酒的時候,也往往把“感情深,一口悶”掛在嘴邊……

但願高曉松拒絕辯護、深刻懺悔的舉動,能夠喚回約束我們內心的、缺失已久的道德和良知。

道德培訓

記者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為宣傳教育食品安全,該辦近日印發《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綱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主要從業人員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行業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不得少於40小時(新京報2011年5月9日)。

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培訓是有必要的,至少讓他懂得有法律的存在,接受科學知識培訓也是有必要的,就象人要上學一樣,學知識沒什麼壞處。

存在疑惑的是接受道德培訓,想像不出要培訓什麼東西,是培訓一種普遍的道德常識,還是培訓特定食品生產中需要的道德,譬如染色饅頭應該放什麼樣的染色劑,或者不應該放什麼樣的染色劑?普遍的道德常識,不應等成年後去培訓,特定的食品安全道德又沒有普遍性,你不能跟一個養雞的去講染色饅頭的事,也不能跟做饅頭的去講如何養雞的事。不知講什麼的“道德培訓”,最終難免就是空談。

道德在現今時代已經缺乏其應有的約束力了。知識化、信息化,使我們總面對新的事物,在新事物面前,傳統道德本身都需要接受拷問,不要說用它來約束行為了。

傳統道德有時空性,在一定的時空範圍起作用,並且,它作用於特定的行為,特定的對象。而現在,發達的交通及商品流通體系,使得生產行為不再面對具體的對象,大大削弱了傳統道德的約束力。譬如,染色饅頭生產者,雖知道染色饅頭是給人吃的,但因為他看不到的吃的人,看不到吃的後果,發達的流通體系,使得後果發生在情感所及之外,相比於食品就近銷售,生產者的道德約束力就差很多了。

如果食品生產中種種問題出現是因為道德所致的話,那道德本身也在不斷改變,至少它的體驗感及作用對象都發生改變了。“道德的血液”已經很淡了。

假設道德培訓有效果,使得食品生產者都有道德了,那是對周圍人講道德,還是對所有人都有道德?是對當下有道德,還是對未來有道德?是對中國人講道德,還是對外國人也講道德?如果只是對周圍人講道德,那他對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就沒有道德,這樣的道德對食品安全生產還是沒有約束力。如果只對中國人講道德,而不對外國人講道德,難保食品不出口轉內銷,食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如果只對當下講道德,不對未來講道德,也不行。如果對所有人都講道德,對現在、未來都負責,那他應該做個聖人,而不是從事食品生產。

道德培訓是個偽命題,即使提高某一領域從業人員的道德,也是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不是40小時道德培訓就可解決的。提高食品安全,還需從制度完善及監管入手,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不如提高制度制定者及監管者的道德,至少後者還有把住“制度門檻”。制度比道德更具普遍性,不但具有普遍適用性,而且具有普遍約束力。

道德血液的現代化

我們現在講道德,應該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的道德,而不是照搬舊的道德。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

古人道德

就現代社會道德體系的構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進行了以下分析。他認為,中國幾千年的社會基本上都是一個道德社會,所謂道德,本來是人以追求善為目的的非強制性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達到至高境界,但主要還是依靠自律來完成。

道德其實也就是得道,在最根本的領域中達到向善的境界,這就是得道。在傳統型社會中,道德是社會良序的基本條件。因為傳統型社會是一個教化型社會,即良序社會是以眾多良好的個人為前提,因此它把每一個人的修身作為構造良好社會的途徑。比如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以修身為本”。正是因為它把道德作為良序社會的基礎,所以它必須得保證和強化道德的地位,從教化體系、社會評價等全方位地形成一個維護道德的系統。此外,在體制、法律上確保道德的施行。

傳統社會是一個倫理社會,上下而言,以修身為本,內外而言,要內聖外王。首先,整個社會以道德秩序作為基礎;其次,社會給予道德的奉行者以正面的反饋,這就是傳統社會的道德體系。

從高線社會到低線社會

如果說傳統社會是一個高線社會,是希望人人都可以成堯舜的社會,那么現代社會就是一個低線社會,是用契約、法律構建起來的社會。用契約形成人際關係,一切構建在法律之上,法不禁止,即使在道德上可能不好,也可以做,但是法律禁止的,就絕不能做。

這種制度的特點是它假定人先是惡的,然後在惡的環境中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怎么構建呢?就是限制惡,懲罰惡,同時鼓勵善。它允許利己,但不許損人。

在這樣的環境中,向善、修身變成私人領域的事情,做固然好,不做也可以。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道德就不存在了,實際上,現代社會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它的各種制度、法律法規越來越強大,所規範的事情也越來越詳細,法不禁止固然可行,但是法本身也在調節,在禁止各種新產生的惡。

這種不斷完善的制度其實在道德層面上也在傳達著向善的信息。比如正義,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懲罰惡,同樣也在鼓勵善,其他的比如守信、誠實等,做到這些可以獲得好處,而違反則要付出代價。

現代社會的道德特徵

低線社會並不意味著沒有道德,實際上,現代社會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應現代性的道德體系。比如正義,它不僅僅是懲罰惡,同時也是鼓勵善。再如誠實,我記得柯林頓爆出性醜聞的時候,柯林頓撒謊不肯承認,當時的獨立檢察官說這是“重罪”,在他們看來,性事件可能並不那么重要,但是對司法機關撒謊則是重罪。再如信用,這同樣重要,一個失去信用的人可能永遠不再被社會所認可,這個代價是人所承擔不起的。

這些其實就是在市場經濟下培育出來的基本道德教化體系,也是現代的道德和傳統社會的道德所不同的地方。它用一整套完善的支付體系不斷地縮小為惡的空間,提升為善的收穫,比如你講信用,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和你做生意,從而保證了道德的伸張。

所以,我們現在講道德,講的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的道德,而不是照搬舊的道德。

道德為什麼滑坡

現在,很多人都議論瘦肉精之類的事情,其實這些事情根本不是道德問題,而是違法的問題。當然,道德的滑坡確實存在,導致它的原因就是制度性缺失。

當下社會中某些人在逐利,忽略了物質利益之外的東西,他們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完全和道德相悖,同時制度的構建又沒有完善,導致了惡性泛濫,善良後退。

不管是經濟領域,社會領域,還是官場,傳達給人們的都是負面信息,為惡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並且風險很小,相反,為善的,不但沒有內在的趨動力,同時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所有的領域都在傳達相同的暗示,修身為善成了一個可笑的事情,為惡卻沒有了底線。現在很多人,不願向有困難或面臨危險的人伸出援救之手,不是他們沒有同情心,而是害怕做了好事反被別人誣陷。

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社會尚未構建起適合市場經濟的道德體系平台。

西方世界的道德體系

法制不彰,法律失去了懲罰的能力,惡無所顧忌,而善卻要承擔風險,惡可以獲取暴利,善卻沒有動力,這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現代社會的道德必然需要有適合現代社會的制度平台,只講道德而不構建制度,可能就會淪於偽善。

社會在構建道德體系時,西方已開發國家對於道德的建構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必須傳遞最基本最重要的價值觀,比如個性、獨立意識、權利意識、尊嚴、自由等和現代社會相符合的基本道德。基本上,西方國家的中學課程中都有大量的哲學教育。比如法國的高考,無論文理科,考題中都有很多哲學的題目。

其次,是信仰、精神的培育在西方仍舊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我們的社會也有很多人燒香拜佛,一炷香幾千塊,但這是在尋找精神的淨土嗎?

第三,就是法制的完善,比如我在波士頓就看見,不用說侵占綠地,就是自己家裡的草坪都必須定期修剪,兩周不修剪,鄰居就會舉報,就有人來提醒你,仍舊不管的,就會有人來幫你修剪,然後收取高額的費用,不願意付的馬上就會收到法院的傳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