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葉湯

橘葉湯是一種中藥偏方。

橘葉湯

正文

橘葉湯

來源

瘍科心得集》卷中。

組成

橘葉 蒲公英 象貝母 夏枯草 青皮 當歸 赤芍 花粉 香附 黃芩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乳癰焮紅漫腫,或初起,或漸成膿者

主要成分說明

貝母

[漢語拼音]bèimǔ [英文]fritillary [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供藥用,...
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藥用其肉...
黃芩

【黃芩的功效介紹】:黃芩 (《本經》) 【異名】腐腸(《本經》),黃文、虹勝、經芩、印頭、內虛(《吳...
香附
(英) NutgrassGalinga...
夏枯草
(英)Common Selfheal Fruit-spike 別名 棒柱頭草、燈籠頭草。 ...
蒲公英

(英)Dandelion 別...
青皮
〖來源〗 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

配圖

相關連線

橘葉湯
《瘍科心得集》卷中
【處方】橘葉 蒲公英 象貝母 夏枯草 青皮 當歸 赤芍 花粉 香附 黃芩

【功能主治】治乳癰焮紅漫腫,或初起,或漸成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瘍科心得集》卷中

頁首↑ 橘葉湯
《瘍科心得集·方匯》卷中
【處方】橘葉、蒲公英、象貝母、夏枯草、青皮、當歸、赤芍、花粉、香附、黃芩。

【功能主治】乳癰。焮紅漫腫,或初起,或漸成膿者。

【摘錄】《瘍科心得集·方匯》卷中

頁首↑ 橘葉湯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
【處方】臭橘葉。

【功能主治】咽喉間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不痛,多日乃有竅子,臭氣自出,遂退飲食。

【用法用量】煎湯連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一

頁首↑ 橘葉湯
《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橘葉半兩,半夏半兩,厚朴半兩,藿香3錢,葛根3錢。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芒種以後至立秋以前,陽氣衰,兩手脈沉細無力,或胃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橘皮湯”。方中橘葉,《醫學綱目》作“橘皮”。藿香、葛根用量原缺,據《醫學綱目》補。

3-5服後脈尚力小,手足逆冷,加細辛3分。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