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

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

樓觀台被譽為“道教祖庭聖地”、“道文化發祥地”。我國大思想家李聃(老子在這裡留下了飲譽海內外的哲學巨著《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黃之書,像寶塔之巔的明珠,璀燦奪目,照耀著我國古老文明,對我國古代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也是一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知識寶庫。

基本簡介

樓觀台被譽為“道教祖庭聖地”、“道文化發祥地”。我國大思想家李聃(老子在這裡留下了飲譽海內外的哲學巨著《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黃之書,
祭祀老子像祭祀老子像
像寶塔之巔的明珠,璀燦奪目,照耀著我國古老文明,對我國古代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也是一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知識寶庫。近三千年來,基於《道德經》的重大影響,歷代有60餘位帝王來樓觀大興土木,建造了數五十餘處龐大的殿、亭、樓、塔等建築群,來祭祀老子,形成了有皇家參與的特殊文化色彩的樓觀台祭祀禮儀,並延續今日,長盛不衰。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有皇家或國家祭祀、民間祭祀和宗教祭祀三種類型。近年來,國家對老子祭祀活動非常重視,先後舉辦了多次“樓觀台老子文化周”活動,“九九重陽節公祭老子活動”等,民間祭祀活動更是規模宏大,範圍廣闊,影響深遠,形成了中華民族祭祀黃帝、祭祀孔子、祭祀老子三足鼎立的局面。道文化是中華文化之靈魂,挖掘保護《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對於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挖掘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建設中華現代文明,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

基本內容

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由三種不同類型融合而成。
一、社稷祭祀(主要由皇家或國家機構祭祀)。
(1)鳴奏黃鐘大呂(或其它國家大典樂曲)。
祭祀老子像祭祀老子像

(2)表演國賓舞(如唐樂舞)。
(3)由主祭人(政府官員)讀《老子頌》之類的祭文。
(4)行祭拜禮(全體祭祀人員依序列隊在音樂伴奏中行跪拜禮或鞠躬禮)。
(5)在音樂伴奏中列隊繞場,次第退散。
二、民眾祭祀  
(1)鑼鼓演奏(高雅肅穆)
(2)鼓樂演奏(集賢古樂或軍寨道情)
(3)獻大蜡、獻紙活(由各村鎮依次獻上並行禮,民樂演奏)
(4)誦經(內容不一,音樂伴奏)
(5)進香祭拜(鑼鼓伴奏)
(6)龍舞(老子被喻為“龍”)牛斗虎(傳說為老子騎的青牛同趙公明騎的黑虎)(鑼鼓伴奏)散祭。
三、宗教祭祀
(1)選擇黃道吉日,沐浴齋戒,設定祭壇。
(2)請主進位,青龍白虎持笏立左右,道眾立左右,高功上香。
祭祀老子像祭祀老子像
(3)吉時升壇,俯拜上表。
(4)道眾同拜,以表誠意。
(5)宣讀偈贊鴻音(贊老子的詩文)
(6)參禮、按班上香行禮、誦咒(以上儀程均有金、鼓、磬等道樂演奏)。
三種類型有時齊全,有時備其二,或一。

基本特徵

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自唐代以來,日臻完善成熟並形成以下特點:
1、思想文化同宗教文化相融合。即國家對思想文化聖哲老子的祭祀,同道教對尊神太上老君的祭祀融為一體,合而為一。
2、國家祭祀同民間祭祀、道教祭祀相結合。
3、規模大、價格高。祭老的規模宏大,參與者多,且有政府參加,同祭孔鼎立,是中華民族三個祭祀活動之一。為國家級的規模。4、以廟會為載體,聚集了美術、音樂、戲劇、工藝、演藝等多種民俗文化內涵。

主要價值

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5張)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在中國民族祭祀禮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西安市首屆老子文化周活動在樓觀台舉行。其中的祭老禮儀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關注和興趣。諸多媒體竟相報導。挖掘、整理樓觀台祭老禮儀,其價值如下:
1、歷史價值  
樓觀台祭老禮儀歷史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研究、挖掘樓觀祭老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老子文化、宗教文化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2、文化價值
樓觀台廟會同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老子密切聯繫在一起,挖掘、研究樓觀祭老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及文化典籍《道德經》的研究和傳播;對於宣揚中國民族文化,具有特殊的

文化價值。  

 
同時也是挖掘、研究、展示、發展民間美術、音樂、演藝、工藝等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徑。
3、社會價值  
黃帝為中華民族之根,儒家文化為中華文化之本,道文化為中華文化之魂,樓觀台祭老禮儀的開展使建設中華現代文明,豐富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了旅遊文化發展都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歷史淵源

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起源於道教祖庭聖地,道文化發祥地樓觀台,據載,春秋時期,周大夫尹喜在此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始名“樓觀”。一日,尹喜瞻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將過,遂於涵浴關等候,並迎來聖哲老子來此樓觀宅第。老子遂在南面一山崗上講說了《道德五千言》。也稱此崗為說經台。
次年,老子仙逝,眾人將老子葬厝於樓觀西山那個自然石洞中,世人遂稱安葬老子的這座山為“大陵山”,以合“老子天下第一”之讚譽。又將安厝老子的石洞稱為“吾老洞”。我國北朝時期酈道元的名著《水經注》日:“就水出南山就谷北廷、大陵西、世謂之、老子墓”,即指此。清代陝西巡撫大金石學家畢沅在大陵山下,就水之濱,立有“周老子墓”碑,至今猶存。
其後周穆王追尋老仙躅來樓觀建立了“樓觀宮”。秦始皇好長生建“清廟”於樓南,漢武帝喜神仙築,“望仙官”於觀北。
祭祀老子像祭祀老子像

東漢末張道陵創立道教,尊老子為道主,《道德經》為基本經典。老子被譽為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由此,樓觀台被成為道教祖庭聖地和道文化發祥地。祭奠道教老子的活動更進一步發展。
魏晉南北朝樓觀祭祀老子的活動方興未艾。隋朝大規模修茸樓觀,祭老活動更加隆重。
唐朝建立後,為了抬高李唐皇室的地位,追老子為先祖。改樓觀為宗聖觀,將其作為皇家祖廟,樓觀進入鼎盛時期,每年舉行對老子的祭祀活動。使得祭祀老子的活動達到了有皇家參與的至高境界,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祭祀黃帝、孔聖、老子三足鼎立的局面。宋朝改宗聖觀為順天興國觀,設專門機構管理祭老活動,元朝樓觀再興,更名宗聖宮,祭老活動長盛不衰。明清時期樓觀台祭老子的活動仍然延續著。
歷史上先後有60餘位帝王來樓觀祭祀老子,而在民間,人們為了紀念老子,在東樓觀,設立廟會,每年農曆二月初十日為正會,會期共六天,在西樓觀,老子誕辰之日即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設立廟會,開展祭祀活動,參加祭祀活動的民眾有十幾萬人,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影響之遠、馳名遐爾。延續至今。

分布區域

本項目所在區域為周至縣樓觀鎮道教祖庭聖地樓觀颱風景區,位於周至縣城東南三十華里,西安西南150華里。北距西寶公路18華里,西安107環山旅遊公路從其北端繞過;西靠黑河及歷史名剎仙遊寺;東連財神趙公明故里趙大村;南通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植物園—秦嶺自然植物園
樓觀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道教祖庭聖地”、“道文化發祥地”。樓觀台景區面積24平方公里,景區內人口110000餘人。樓觀台分為東樓觀和西樓觀兩部分,東樓觀景區南依終南山,千峰聳翠,田峪河和就峪河兩水夾流,山青水秀,松林萬頃,翠竹千疇,風景如畫。古云:“關地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景色與風水俱甲於天下,被稱為“天下第一福地”。景區內現有唐王朝皇家祖廟宇聖宮、老子說經台、古基督教唐朝來華建立的大秦寺塔,八仙勝跡呂祖洞等60餘處歷史名勝古蹟。還有百竹園、百花園、珍獸館等森林景觀。
西樓觀是聖哲老子的墓墳,被稱為大陵山,為秦嶺大龍逸出之餘脈,山體竹樹蔥籠,山頂有吾老洞、老子祠、王皇廟、紫雲樓、王母宮、三清殿、關帝廟等古蹟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