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枳殼湯

槐角枳殼湯對於痔漏下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藥物組成:槐角(炒)、枳殼(炒)、黃連、黃芩、當歸、白芍藥、赤茯苓、甘草、烏梅(燒存性)。
處方來源:準繩·類方》卷六。
方劑主治: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上入生地黃,煎服。

記載

《準繩·類方》卷六。

主要方劑

加味槐角丸
組成:槐角(炒)、枳殼(麩炒)、當歸、黃芩、皂角仁(炒)、蝟皮(炙)、秦艽、白芷。
地榆槐角丸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黃連、條芩、黃柏、梔子、連翹、地榆、槐角、防風、荊芥、枳殼、茜根、側柏葉、茯神、陳皮。
冬青槐角丸
組成:冬青子、槐角子、懷生地、荊芥穗(炒黑)、川黃連、川歸身、側柏葉。
參耆槐角湯
組成:人參、黃耆、生地黃、川芎、當歸、升麻、條芩、枳殼、黃連、槐角。
腸風槐角丸
組成:槐角、炒枳殼、當歸、地榆炭、防風、黃芩。
保元槐角丸
組成:槐角、當歸、生地、黃芩、黃柏、側柏葉、枳殼、地榆、荊芥、防風、黃連、川芎、生薑、烏梅。
槐角利膈丸
組成:牽牛、皂角、槐角(炒)、半夏。
槐角枳殼湯
組成:槐角(炒)、枳殼(炒)、黃連、黃芩、當歸、白芍藥、赤茯苓、甘草、烏梅(燒存性)。
槐角散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當歸、枳殼、槐角、甘草、烏梅。
槐角煎
組成:槐角、荊芥穗、菊花、皂角。

中藥方劑之槐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