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晝極夜

極晝極夜

極晝極夜,地球兩極地區的自然現象,所謂極晝,就是太陽永不落,天空總是亮的,這種現象也叫白夜;所謂極夜,就是與極晝相反,太陽總不出來,天空總是黑的。在南極洲的高緯度地區,那裡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律,沒有一天24小時的晝夜更替。極晝和極夜是極圈內特有的自然現象。發生在北極圈北緯66度34分以內和南極圈南緯66度34分以內。

基本信息

概述

極晝極夜極晝極夜

極晝和極夜極圈內特有的自然現象,極晝和極夜這種特殊的自然現象,是地球沿著傾斜地軸自轉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地球自轉時地軸與垂線成一個約23.5度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軌道上,有6個月的時間,南極和北極的其中一個極總是朝向太陽,另一個極總是背向太陽;如果南極朝向太陽,南極點在半年之內全是白天,沒有黑夜;這時,北極則見不到太陽,北極點在半年之內全是黑夜,沒有白天。到了下一個半年,則正好相反,北極朝向太陽,北極點全是白天;而南極這時則見不到太陽,南極點全是黑夜。在極圈內的地區,根據緯度的不同,極晝和極夜的長度也不同。
極晝:在南極地區,當地時間24小時內太陽永不沒入地平線的現象,叫做極晝。在南極點,一年中有半年為極晝;如若考慮折射作用,應略比半年稍多幾天。南極點的極晝出現在南半球的夏半年。
極夜:與極晝相反,在南極地區,當地時間24小時內太陽永遠在地平線以下的現象,叫做極夜。在南極點,一年中應有半年為極夜;若考慮折射作用,應稍不足半年。南極點出現極夜的時間與極晝正好相反,在南半球的冬季。
在南極地區,隨著緯度降低,極晝和極夜出現的時間均變短,在極圈上,極晝與極夜均只出現一天。

極晝極夜的產生原理

基本原理

極晝與極夜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在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時,還繞著自身的傾斜地軸鏇轉而造成的。原來,地球在自轉時,地軸與其垂線形成一個約23.5°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轉時便出現有6個月時間兩極之中總有一極朝著太陽,全是白天;另一個極背向太陽,全是黑夜。南、北極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

具體規律

每年南、北兩極,“極晝”、“極夜”交替出現。一年內大致連續六個月是白晝(稱極晝),六個月是黑夜(稱極夜)。晝夜交替出現的時間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改變的,緯度越高,極晝和極夜的時間就越長。極圈到極點之間,越靠近極點極晝極夜的時間長度越接近半年,越靠近極圈極晝極夜的時間長度越接近一天。也就是說,在極圈內的地區,根據緯度的不同,極晝和極夜的長度也不同。在南極地區,隨著緯度降低,極晝和極夜出現的時間均變短,在極圈上,極晝與極夜均只出現一天。
如果離開南極點,緯度越低,不再是半年白天或半年黑夜,極晝和極夜的時間會逐漸縮短。到了南緯80°,也有極晝和極夜以外的時候才出現1天24小時內的晝夜更替。如果處於極晝的末期,起初每天黑夜的時間很短暫,之後黑夜的時間越來越長,直至最後全是黑夜,極夜也就開始了。而在南極圈(南緯66°33’),一年當中僅有一個整天(24小時)全是白天和一個整天全是黑夜。中國南極長城站(南緯62°13’)處在南極圈外,在12月份的深夜一二點鐘,天空仍然蒙蒙亮,眼力好的可以看書寫字。極晝和極夜的這種自然現象在地球的另一極北極也同樣出現,不過它出現的時間同南極正好相反,北極若處在極晝,則南極為極夜,反之亦然。

出現具體時間

農曆節氣
如果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另個一個半球的極地附近就會出現極夜現象。所以:春分過後,南極附近就會出現極夜,此後極夜範圍越來越大;至夏至日達到最大,邊界到達南極圈;夏至日過後,南極附近極夜範圍逐漸縮小,至秋分日縮至0;秋分過後,北極附近出現極夜,此後北極附近的極夜範圍越來越大;至冬至日達到最大,邊界到達北極圈;冬至日過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逐漸縮小,至春分日縮至0。如此周而復始,其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陽曆
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北極點出現極晝,南極點出現極夜
每年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南極點出現極晝,北極點出現極夜
每年6月22日,北極圈上出現極晝,南極圈上出現極夜
每年12月22日,南極圈上出現極晝,北極圈上出現極夜

觀看到的現象

眾所周知,“極晝”時,每天二十四小時始終是白天,要是碰上晴天,即使是午夜時刻也是陽光燦爛,就像大白天一樣的明朗。而“極夜”來臨時,太陽始終不會從地平線升上來,星星一直在黑洞洞的天空閃爍著。在一個月的極夜時期里,有15天可見月亮(圓、缺),另外15天見不到月亮。極晝與極夜的奇觀給人們對這神秘的土地以更豐富的遐想。
北極地區無人生活,極晝極夜現象不對人類造成任何影響,北極僅僅存在北極熊,北極狐之類的北極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