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官麟

楊官麟

楊官麟,中國象棋手、教練員。1925年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6歲時就善弈而名傳鄉里。少年時深研象棋古譜,棋藝大為長進。40年代棋藝聞名於廣州,曾去香港弈棋,1949年奪得香港冠軍。1950年返回廣州,後游大江南北,未逢敵手,叱吒一時,享有“魔叔”之稱譽。後來曾獲1956、1957、1959、1962年(與胡榮華並列)4屆全國冠軍,3次獲全國亞軍。當過裁縫,23歲開始在廣州遊樂場打擂,並經常和南國名手盧輝、董文淵在一起切磋棋藝,研究古譜、殘局,功力精深,從而為後來馳騁棋壇、南征北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基本信息

簡歷

楊官麟(1925一2008 ),中國象棋手、教練員。廣東東莞人。

楊官麟楊官麟

6歲時即以善奕知名鄉里,少年時致力於古譜研究。40年代遷居廣州,一度去香港。1950年回廣州。50年代曾轉戰南北,戰績卓著。1956年、1957年、1959年、1962年四次獲全國象棋賽冠軍。1960—1987年作為廣東隊主力兼教練,為該隊五次獲得全國冠軍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獲中、菲、馬、港象棋名手邀請賽冠軍。1987年獲健力士杯中國象棋國際名手邀請賽冠軍。技術全面,精於中炮對屏風馬的各種布局變化,擅長析解棄馬陷車局。能攻善守,殘局功力深湛,往往能用兵制勝,劣勢謀和。1987年正式退役,此後致力於棋藝著述和培養後進。 1982年獲象棋特級大師稱號。1956—1966年間曾主編《象棋》月刊。

成就與榮譽

楊官麟,1925年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6歲時就善弈而名傳鄉里。少年時深研象棋古譜,棋藝大為長進。40年代棋藝聞名於廣州,曾去香港弈棋,1949年奪得香港冠軍。1950年返回廣州,後游大江南北,未逢敵手,叱吒一時,享有“魔叔”之稱譽。後來曾獲1956、1957、1959、1962年(與胡榮華並列)4屆全國冠軍,3次獲全國亞軍。
1960年至1987年間,為廣東主將兼教練,對廣東隊5次獲得全國團體冠軍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獲在馬尼拉市舉行的“中,菲,馬,港象棋邀請賽”冠軍,1987年獲在新加坡舉行的“健力士象棋國際名手邀請賽”冠軍。1982年國家體委授予他“中國象棋特級大師”稱號。
楊官麟棋藝爐火純青,其棋風樸素無華,以穩健和細膩著稱。“占先能常勝,失先能求和”,這是對他最恰當的評語。他對布局深有研究,精於中炮和屏風馬的各種布局變化,他的殘局功夫尤深,善謀兵取勝。排局研究亦為國內一流。
1956年至1966年,楊官麟曾任《象棋》月刊主編。其著述甚多,主要有《中國象棋譜》(主要編寫者之一)、《弈林精華》、《弈林新編》、《象棋春秋》、《橘中秘新注》等書。現在他已從廣東隊退休,從事培育新人及棋藝著述工作。
八十年代以來,國運昌,棋運盛,在強將林立,新秀輩出的浪潮衝擊下,楊官麟在臨戰的指導思想上和戰略戰術風格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從以往那種追求“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的較保守思想中解放出來。換以積極搶攻用搏殺來爭取勝利,這正是他五十年代一度威震棋壇的棋藝風格。

棋局

2000年11月4曰,“翔龍杯”象棋南北元老對抗賽首輪交鋒中,享有“殺象能手”之稱的特級大師孟立國不敵75歲的特級大師“魔叔”楊官麟,以1比2敗下陣來。在第一局下棋的過程中,被稱為“殘局聖手”的楊官麟不愧是久經殺場的老將,一步平車使自己的棋局從被動中走出來。雙方在相互換子之後形成卒馬雙仕對炮卒車雙士雙相的殘局,楊官麟抓住機會一鼓作氣拿下第一局。第二局楊官麟先棋以順手炮開局,雖然只要下成和棋就可取得這次比賽的勝利,但在實戰中他並沒有想輕易和棋,而是向對手發起猛烈的攻勢,這樣一來使棋局變得複雜化。最終楊官麟以逾時判負。雙方1比1戰平,進入超快棋賽。
決勝局楊官麟猜先,在向對手發動強大攻勢的同時,並且非常注意時間上的控制,在下完20步棋後仍然還有1分多鐘的時間。而此時孟立國求勝心切,情急之中沒有發現對手布下的陷阱。最終,楊官麟以總比分2比1的優勢迫使對手城下籤盟。賽後楊官麟告訴記者,雖然收山之後很少參加正規比賽,但平曰里仍然堅持抽出每周三、五的半天時間與朋友切磋。

棋戰生涯

當過裁縫,23歲開始在廣州遊樂場打擂,並經常和南國名手盧輝、董文淵在一起切磋棋藝,研究古譜、殘局,功力精深,從而為後來馳騁棋壇、南征北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青年時期楊官麟青年時期楊官麟

精於中炮對屏風馬的各種布局變化,擅長析解棄馬陷車局。能攻善守,殘局功力尤深,往往能用兵來制勝,劣勢謀和。
四十年代居廣州,享譽廣東,一度去香港,1950年回廣州。楊官麟人稱“混世魔王”,後輩尊稱為“魔叔”,是因為他布局精緻,棋風詭異,水滴石穿的殘局功夫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楊官麟以其內向的性格,執著的進取,嘔心瀝血,數十年如一日地在棋坪上勤奮耕耘,不斷攀登,他足踏南洋,汗灑海外,棋友如雲。為把中國象棋推向世界作出了很大貢獻。
就中國象棋的發展史而言,民國時期一直到1960年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由古典到現代的轉型時期,楊官麟則是這一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是舊時代成就的集大成者,對橘中秘梅花譜留下的歷史底蘊和民國時期與各路高手爭雄習來的新棋路都有較全面的體現,中殘局功力深厚,對布局的研究也初具規模。另當一提的是1960年15歲的胡榮華首奪全國冠軍,標誌著一個承前啟後的轉折和新時期的開始,布局研究成為中國象棋的主鏇律,有許多研究成果並上升到理論高度。而延續近三十年的胡楊爭霸,則成為中國象棋史上一段精彩故事。
由於楊官麟在國際、國內象棋比賽中的優異成績和對象棋界的傑出貢獻,楊官麟1999年被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傑出人物之一”。

人物逝世

2008年1月5日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訊息,我國首位全國象棋冠軍——象棋泰斗楊官麟因患結腸癌晚期醫治無效,於2008年1月4日晚18時30分不幸辭世,享年83歲。

主要戰績

1956年登上首屆全國象棋賽的冠軍寶座,成為第一位全國冠軍。
楊官麟楊官麟

1957年第二屆全國象棋賽冠軍。

1958年獲得全國第三名。

1959年第四屆全國象棋賽冠軍。

1959年獲得第一屆全運會象棋賽冠軍。

1962年與胡榮華並列第六屆全國象棋賽冠軍,計先後四次獲全國冠軍。

1965年至1981年曾三次獲全國比賽的亞軍,多次獲其他優勝名次。

1977年,至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

1977年2月作為中國隊的一員,參加在馬尼拉舉行的“中、菲、馬、港象棋名手邀請賽”,獲冠軍。

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

1987年獲得六運會象棋賽金牌,同期獲得“健力士杯”冠軍。1999年以不敗戰績捧走“元老杯”成了名副其實的棋壇老元戎。

1982年獲全國象棋特級大師稱號。

生平經歷

成長故事

他是一個小商人之子,自幼就喜歡下棋,常和鄉人對弈,年紀很輕,就獲得了“東莞棋王”的稱號。可是,東莞棋風雖盛,到底缺乏一流好手,那時他自己也不知道,若拿全國性的象棋水平做標準,他自己能達到什麼境界。

楊官麟楊官麟

正是因此,他不滿足於只作一個縣份的棋王,於是興起了“問鼎中原”之念,像古代傳說中的武師,技成之後就背起黃包袱遊學四方,江湖較技,以求精益求精。他背的“黃包袱”是楸枰三十二子,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廣州。
廣州在近二三十年中,是全國象棋水準最高的城市,其中藏龍臥虎,能者頗多。他初出茅廬,自然還未能登峰造極,因此和名手對弈,初期還是負多勝少。但廣州的棋壇老將,“華南四大天王”中碩果僅存的盧輝,已經看出了他的天才,當時就對人說:“楊君的棋藝,現在雖遜於我,但將來一定超越老夫。”盧老前輩的話,現在是完全說中了。

擊敗盧李

奠定地位一九五零年,香港舉辦港、穗,澳三角象棋賽,他從東莞出來參加,那時他的棋藝雖已有了提高,但和第一流名手的功力,距離尚遠,在象棋圈裡,也還沒有什麼聲名。他感到天才必須輔以學力,無師必須覓師,他所覓的“師”乃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棋譜。他在香港這段期間,曾閉門修煉,排拆古今名譜,研究高手對局,終於豁然貫通,而且修正了不少古譜的錯誤。這時他功力大進,已躋進一流之列了。就在那年,香港的象棋會舉辦了一次會員賽,他擊敗盧輝的高足李志海而獲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他在棋壇的地位。
可是他在香港那段期間,卻又是最鬱郁不得志的時期。他的好友王蘭友曾敘述他那段時期的生活道:“在香港靠象棋吃飯實在不易,他沒有圓滑的交際本領,又沒有那些有錢有閒的人在後面捧場,儘管他棋下得好,但找口飯吃,有時也成問題。於是他窮了,三番五次的,想在修頓球場擺棋攤來找生活。”在香港修頓球場的棋攤,那是失意的職業棋人的“出路”,做的是五角一元的“生意”,有時還要喝西北風。生活是夠悲慘的。幸好,他的天才不該被這樣埋沒,朋友們告訴他在大陸藝人受到優待的事實,告訴他凡有一技之長都有發展的事實,於是他辭別了香港,回到了他那古老的但又是年輕的國家,在新的社會中,將他的棋藝獻給大眾。現在他週遊南北,在各大城市公開表演,所至都受歡迎。他不但不用憂慮生活,而且獲得以前棋人所不能獲得的尊重。

南黃北周 冶成國手

他是一九五一年回到廣州的,回去後不久就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華南區際賽,榮獲冠軍。第二年和華南另一名手陳松順聯袂北上,與上海、漢口、北京各地名手較量,從未輸過一局,震驚了整個棋國。棋壇好手都認為他的棋藝,超妙穩健,兩俱有之,已熔“南黃北周”(黃松軒與周德裕)於一爐,而且有凌駕之勢。
楊官麟登上國手的寶座,這不是容易的,大陸的高手很多,每人都有看家本領,要保持不敗紀錄,那非但要有自己獨到的心得,而且得通曉各家各派之長。有如唐代的玄奘大師,在印度那爛陀寺講經論道,折服全印高僧,非但要精通大乘佛法,而且得熟習七十二派小乘諸宗一樣。
楊官麟的輝煌戰史,紙不勝書,這裡只舉出他幾次重要的戰役,也可看到他的驚人技業,和成功之不易幸至。

精彩賽事

一、三敗陳松順

陳松順是華南“棋怪”鍾珍的首徒,鍾珍的棋陰險毒辣是出了名的。當年“華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黃松軒以中炮夾馬、大刀闊斧的攻勢見長,但一對鍾珍,卻毫無辦法(據說新式象棋開局法中,屏風馬對當頭炮的炮二進一抵禦攻方過河車的著法,便是鍾珍首創的)。陳松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深沉善變,盡得師門心法,而綿密精煉更勝乃師。陳在抗戰期間,走遍、桂、黔、,未逢敵手,又曾參加穗、港、澳埠際賽,獲個人長勝將軍。解放後,遠遊上海、南京,亦所至告捷。當時楊官麟也正是北征載譽歸來,於是在一九五三年夏,兩雄相遇,在廣州嶺南文物宮舉行十局大賽,賽程經過,非常緊湊,結果楊官麟勝四負三和三,多勝一局。一九五四年與五五年,楊陳又分別在廣州、上海作十局大賽,結果也是楊官麟獲勝。

二、擊敗董文淵與何順安

董文淵飲譽棋壇二十餘年,未滿二十歲,即擊敗當時的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震撼棋壇。楊官麟初到香港時,也曾敗給董文淵一局。但自一九五二年楊成名之後,楊董先後比賽數十局,都是楊官麟獲勝。尤其最近在武漢之戰,楊更是大捷,在八局對賽中,董僅勝一局。何順安是華東一流高手,成名在董文淵之後,但攻殺凌厲,卻在董上。他在去冬今春,曾先後打敗陳松順、李義庭、朱劍秋等高手,於是在今夏挾戰勝群雄之威,在上海和楊官麟作十局大賽,結果楊五勝五和,又以壓倒之勢大勝。

三、一人稱霸,七雄奪鼎,保持長勝

七雄之爭
廣州是全國象棋高手最多的城市,今年春嶺南文物宮主辦“七雄奪鼎賽”。七雄乃:楊官麟、陳松順、盧輝、袁天成、覃劍秋、朱德源、陳鴻鈞,都是棋壇上頂尖兒的人物。結果楊官麟雄據擂台,任由六雄輪流攻打,又保持了不敗的紀錄,奪得銀鼎。

四、戰勝李義庭

李義庭是最近兩年最突出的棋手,前年在上海棋壇出現時,年方十六歲,就擊敗朱劍秋、侯玉山,迫和陳松順、董文淵、何順安等名手,當時楊官麟和他對弈四局,也是比對成和。今年春他到廣州比賽,又擊敗陳松順,聲名更著,有“棋壇慧星”之稱。但最後碰到楊官麟,卻以四和二負見敗。其後幾次公私對弈,也是楊官麟占勝。楊官麟初遇李義庭時,大抵因摸不住對方家數,才被對方戰成平手。其後,楊官麟每戰都采緊密纏打的對殺戰略,李義庭究輸在欠缺經驗,走對攻局就不是楊官麟的對手了。
大有功勞除掉這幾場重要的戰役外,其他名手如謝俠遜(以前有“棋壇總司令”之稱)、竇國柱(華東棋壇名宿)、林奕仙(棋壇老將,一九三一年曾代表華東至香港比賽,有“中炮大王”之稱)、羅天揚(李義庭之師,湖北名宿)、朱劍秋(與周德裕、董文淵並稱“揚州三劍客”)等,也都先後敗在楊官麟之手。

社會貢獻

貢獻綜述

楊官麟的貢獻象棋自印度傳入中國,歷代演變,而成為今日的中國象棋,在民間流行的普遍,遠超於任何娛樂。千餘年來,名手輩出,但論成就之大與際遇之佳,楊官麟都是第一人。

闡揚弈藝 論局著書

楊官麟不但實戰的成績極其輝煌,而且對弈藝的闡揚,也有很大貢獻。例如在布局法上創新式五六炮開局法,獨成一家;對古譜拆法的錯誤,如五七炮棄車局、當頭炮棄馬陷車局等,都有所糾正,詳列著法,真可說是“探古人未載之秘,窮古人未得之源”。著有《棋國爭雄錄》、《弈林新編》、《弈林精華》等。在《棋國爭雄錄》中,楊官麟將他與各方名手的對局,以及其他一流名手的對局,兼收並蓄,集取精英,詳加評釋,句句精闢,固可供讀者揣摩,俾熟習各派大師的著法。
象棋自印度傳入中國,歷代演變,而成為今日的中國象棋,在民間流行的普遍,遠超於任何娛樂。千餘年來,名手輩出,但論成就之大與際遇之佳,楊官麟都是第一人。照中國今日棋風之盛,我們有理由相信“後有來者”,但“後來者”卻必須吸取前人的經驗,因此對“前無古人”的楊官麟棋藝,實在是每個有志於學象棋的人,都該研究的。所以楊官麟《棋國爭雄錄》的出版,可說是棋壇的一大喜訊。

培養人才

楊官麟還培養了一批人才。呂欽、許銀川、莊玉庭這樣的象棋國手是楊官麟培養的。

楊老為“楊官璘杯”冠軍頒獎楊老為“楊官璘杯”冠軍頒獎

人物評價

空前的奇蹟

楊官麟——空前的奇蹟 
楊官麟的出現,在象棋壇上創造了空前的奇蹟,他是中國自有象棋歷史以來,成就最大的棋人。

楊官麟楊官麟

為什麼說楊官麟創造的奇蹟是“空前”的呢?第一,他沒有師承,棋藝完全是靠天才加上毅力,這在象棋名手中實在不可多得。而自己學棋,能達到他那樣爐火純青、前無古人的境界,更是自古以來,只此一人而已!

掃蕩群雄

保持不敗第二個更大的“奇蹟”是,以往的象棋名手雖多,但卻沒有一個人能保持不敗的紀錄。原來象棋之道,相生相剋,各家各派,出手不同,甲能勝乙,乙能勝丙,甲卻未必能勝丙。例如以前的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和盧輝公私對弈,每戰皆勝,但卻在公開賽中,慘敗於董文淵。但董文淵卻又從未勝過盧輝一局。因此要評論一流名手的等第,實在很難。過去的國手也只是在總的成績上超邁群雄,而並非能掃蕩群雄的。
可是楊官麟自一九五一年成名以後,遍游南北,大小數千戰,與各方名手角逐,從未失敗,真可說是所向無敵,戰績輝煌。而且古代的國手,或因交通不便,或因地方割據,或因保名避戰,很少能與國中所有高手一一較量的。而大陸今日,南北一家,各方名手,此來彼往,楊官麟和國中有名氣的棋人,幾乎都對過局。所以楊官麟之稱為國手,才是真正的國手,他的境遇,也是過去的國手所夢想不到的。

鋒芒不露

大智若愚楊官麟是廣東東莞人,拙於言辭,長於思考,從外表看來,他像誠樸的“鄉下人”,智慧的光芒,並不炫露;但他卻正是“大智若愚”,以樸實無華的作風,潛心研究,一步一步走到了光輝的頂點。

著作

著有《弈林精華》(共三集)、《弈林新編》、《象棋春秋》、《桶中秘新注》,與人合著《棋壇元戎楊官麟專集》、《中國象棋譜》(共三集)。

在《棋國爭雄錄》中,楊官麟將他與各方名手的對局,以及其他一流名手的對局,兼收並蓄,集取精英,詳加評釋,固可供讀者揣摩,俾熟習各派大師的著法。是故既可作學習之資,亦可作棋壇文獻。本書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局之後都附有楊官麟好友王蘭友的按語,對於戰況經過,賽時氣氛,都有極其生動的描述。當其在報上發表時,由於按語是根據每日戰情寫的,結果如何,當要看“明日分解”。其緊張精彩之處,就有如讀武俠小說一樣。現在全書出版,讀者對每個戰役,更可觀其全貌,讀起來當可更增加興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