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示範區

地處陝西關中腹地的楊凌示範區成立6年多來,依託區內雄厚的科技實力和串富的人力資源,緊緊圍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為資本與知識的對接、科技和經濟的融合搭建穩固的支撐平台,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簡介

地處陝西關中腹地的楊凌示範區成立6年多來,依託區內雄厚的科技實力和串富的人力資源,緊緊圍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為資本與知識的對接、科技和經濟的融合搭建穩固的支撐平台,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楊凌示範區成立之前,區內產業基礎非常薄弱。示範區成立後,經過6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農林牧良種繁育、生物製藥、環保農資、綠色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截止2003年底,示範區入區註冊各類企業689家,註冊資本39.7億元。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農業高新技術項目落戶楊凌。依託楊凌在動植物育種、轉基因及胚胎克隆技術、旱作節水農業、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獨特的科技優勢,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成果,培育了一批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產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6年來,全區GDP從1997年的3.09億元增加到的9.4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財政收入從1369萬元增加到1.13億元,增長了7倍多;外貿出口從零起步增長到4365萬美元;技工貿收入2003年達到28億元,以每年40%-60%的速度增長。

變化

一、企業入區速度加快,入區企業規模明顯擴大
示範區成立後,入區企業逐年增加。從1998年的81家,到2000年以後每年呈上百家增長,2003年註冊企業達137家,入區企業總數累計689戶。與此同時,入區註冊資金在不斷攀升。1998年註冊資金6.99億元,2003年註冊資金22.99億元,呈現數倍增長。目前,區內擁有註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6家,建成投產的企業75家,在建企業27家,其中高新技術型企業55家,民營科技型企業57家。
二、入區項目質量明顯提高
在入區項目中,有以胚胎克隆、C肝疫苗、生物農藥為代表的生物高科技項目,有總投資8億元的畜禽用抗生素製造項目,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畜禽基因疫苗產業化開發、控根快速育苗技術、中藥針劑“骨癆敵”、肉牛胚胎移植、有機鉀肥製造等,有國債專項資金國家重點技改支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節水灌溉設備製造項目,有國家一、二類新藥製造項目,這些項目都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市場前景廣闊。
三、示範區經貿發展態勢良好
示範區技工貿總收入從零起步,2003年技工貿總收入28億元,以每年40%-60%的速度增長。2003年工業總產值完成8.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90%;工業銷售產值7.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90%。經貿發展勢頭良好。 
四、科技成果轉化率明顯提高
示範區成立以來,注重楊凌科研單位和入區企業的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共轉化科研成果800多項,轉化率從32%提高到45%,使一大批被束之高閣的科研成果走上產業化道路。如楊凌亨泰公司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土肥研究所呂殿青教授的研究成果,生產全素有機複合肥,產品供不應求;楊凌中富公司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克隆技術,進行無公害工廠化快繁種苗,銷售遍及全國十多個省市,已確定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北京、青島做綠化工程;楊凌金坤公司、科元公司都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克隆技術進行牛羊良種快繁,金坤公司還成為“公司+農戶+科技人員”帶動農民增收的典範,科元公司良種胚胎銷售定單接連不斷;楊凌聖桑公司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項不被看好的成果進行桑果飲料生產,該飲料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中贏得了一席之地,並銷往國外;此外,秦川節水、陝西聚豐、新天地設施農業公司等企業都是在轉化楊凌的科技成果的過程中產生的。示範區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業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的動力。
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
楊凌示範區依託區內兩所大學雄厚的農業科技優勢,從產業發展環境配套角度出發,加快動植物育種、轉基因及胚胎克隆技術、旱水節水農業、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現代化農業科技的研發,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環保農資、綠色食(藥)品”為特色的產業格局。在生物工程方面,擁有中富公司、岱鷹公司、綠方公司、金坤公司、科元公司、秦豐公司、楊凌高科為代表的企業群;在環保農資方面,擁有秦川節水、沃林國際、巨川富萬鉀、楊凌亨泰等為代表的企業群;在綠色食(藥)品方面,擁有郝其軍製藥、麥迪森製藥、無為製藥、亨通動物抗生素、當代蜂業、恆興果汁、聖桑飲品、西部植化、嘉德生物等為代表的企業群。
六、外經貿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示範區立足區情,緊緊抓西部開發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促進外商投資快速增長。外商投資企業從1999年僅有的3家,發展到目前的18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新加坡和港、台、澳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 由於看好楊凌的投資環境,紛紛在楊凌投資建廠。區內有21家企業取得了外貿自營進出口權,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果汁、蜂產品、醫藥原料及中間體、無公害農藥、凍乾蔬菜等。
2003年示範區對外貿易總額大幅度攀升,全年進出口總值(海關口徑)達539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4.43%,其中出口4365美元,增長180.31%,名列全省第三。
七、產業示範效應實現多方共贏
楊凌示範區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利用企業建立示範基地和異地辦廠等方式,實現了企業與農民、科技人員的多方共贏。截至2003年,楊凌的產業龍頭企業在全國30個省市建立示範點和原料基地1285個,涵蓋了農作物良種、畜牧、苗木花卉、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水利水保、荒漠治理等眾多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示範區管委會和兩所大學建設的科技示範基地共引進國內外名優良種1500多種,累計推廣農業實用技術600餘項,推廣面積8000多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培訓農民300多萬人次,每年的對外示範輻射效益超過100億元。
產業發展在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就示範區而言,產業的大發展不僅促進了農科教、產學研的緊密結合,而且也促進了示範區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