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五郎

楊五郎

楊春,字延德,楊家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故稱“楊五郎”。官封宣威將軍、殿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金沙灘[山西懷仁金沙灘]一戰中只剩下自己單獨應戰,最後寡不敵眾,削髮假裝僧人逃過追兵,但其後往五台山為僧。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五郎,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名楊春,字延德。北宋殿前大將,為楊家軍副帥。 年約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卻不喜歡戰爭,天生慈悲心腸,一心向佛,浸淫於學武中,大有宗師風範。

生平經歷

楊五郎核桃仁是川北地區一種傳統小吃,清朝乾隆年間綿州章明縣秀才楊五郎發明了核桃的這一吃法,並流傳至今。長久以來,楊五郎核桃仁深受當地學子的喜愛,也是富貴人家孩童的常備零食。
楊五郎核桃仁的製作工藝經過兩百餘年的傳承,2016年楊氏後人在家譜當中無意發現了原始配方,並決定沿襲古法生產。用自然的方式,最大程度激發出核桃的內在香味,使之有了入口香脆,回味綿長的特點。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親征遼國,下令三大主力軍——楊家軍(主帥楊業)、潘家軍(主帥潘仁美)、呼家軍(主帥呼延贊)隨駕出征。楊家軍為前部先鋒,潘家軍為中軍保駕,呼家軍在後接應、供應糧草。到了五台山,楊業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聰禪師得道高深,見楊業以天下為已任,極為感動,不忍楊家遭受滅頂之災,卻又不敢道破天機,便

《楊門虎將》中的楊五郎
《楊門虎將》中的楊五郎

勸楊業解甲歸田。老令公嘆道:“楊業並非貪功好戰之人,只因遼兵屢犯邊疆,不單我大宋子民,就是遼國百姓也是深受其害。楊業唯有以戰止戰,逼迫遼國退兵,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若宋遼兩國平息干戈,友好往來,我楊業定解甲歸隱,不問功名利祿。”智聰禪師道:“我有一言,留給將軍——金沙灘雙龍會;七子去六子回。”老令公以為會有個兒子回不來,便請智聰禪師解說,禪師搖頭不答,老令公也不勉強,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楊家軍作為主力先鋒,所向披靡,遼兵節節敗退。遼國蕭太后為鼓勵士氣,親臨幽州前線,與宋軍對峙。蕭太后見楊家軍作戰勇猛,遼兵屢次攻打北宋都為其所敗,楊家眾將更是各個武藝高強,遼國上將蕭天佐、蕭天佑、韓延壽、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楊業的對手。於是蕭太后想出“以退為進”的計策,借口談判,請宋帝赴金沙灘商議,想誘出宋帝與楊家軍,布下天羅地網,準備一舉擒下宋帝與楊家將。楊業識破詭計,因長子楊延平長得與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議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裝皇帝與遼國蕭太后談判。奸臣潘仁美卻極力勸阻,說有損國體。最後在楊業的力諫下,太宗同意由楊延平代替自己,率軍遠赴金沙灘。而蕭太后也命天慶王代替自己,率領遼國精兵赴金沙灘,積極備戰。金沙灘上,宋遼兩軍對峙,殺機四伏。談判過程中,天慶王看出皇帝是楊延平假扮的,計策已被楊業識破,逐下令開戰。楊業沉著應戰,命楊家軍分成三路殺進。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光率領;中路由楊業、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領;右路由四郎延朗、五郎延德率領。楊家軍奮力抗敵,從已時戰到巳時,突然遼軍劇增,將楊家將三路人馬分而圍之,使其左右前後不得相顧。楊業發現敵情有變,於是發令左右兩路向外突圍,同時派七郎延嗣衝出重圍,找主帥潘仁美,搬救兵求援。

中路軍在激戰中被遼兵衝散,楊業且戰且退,戰至午時。當退至陳家谷時,餘部只剩下百十人,仍不見援兵。楊業以死相抗,最終全軍覆沒,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頭撞死在李陵墓前。七郎楊延嗣回到宋軍大本營,請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楊家,不肯發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將其子潘豹打死,於是假意好言款待,將七郎灌醉後綁在芭蕉樹上,命軍士萬箭齊發,七郎被亂箭穿心而死。

六郎楊延昭在亂軍中反覆衝殺,尋找父兄,終因遼兵甚眾,只好退出金沙灘,派兵打探,等待訊息。原來“七子去六子回”並非有一個人回不去,而是只有第六子楊延昭一個人脫險。後來潘仁美追究楊家軍戰敗之罪,欲殺六郎。六郎在部下的保護下回到天波俯,在家中“詐死”,假設靈堂,自己住在幕中由家人每天送飯,後被天官寇準發現請回家中。後人為楊家鳴不平,就將這一故事編成《寇準背靴》的戲劇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

少年楊家將》中楊五郎(陳龍飾)
少年楊家將》中楊五郎(陳龍飾)

左路軍的大郎楊延平見天慶王在山上坐觀楊家軍困獸之鬥,旁若無人談笑風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慶王。惹惱了遼兵,被亂槍挑死。二郎楊延定見兄落馬,急忙來救,無奈遼兵一批批湧上來,延定血戰不得脫身,力盡被殺。三郎楊延光被鉤鐮槍勾於馬下,遼國騎兵一擁而上,踏成肉泥。
右路的四郎楊延輝衝出重圍,半路又遇到遼將韓延壽、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圍繞,部下全部陣亡,四郎隻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單槍匹馬,後面喊聲不絕,遼兵乘虛趕來,延德想到當日到五台山拜佛時,智聰禪師曾留給自己一個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難則開,於是從懷中掏出盒子,只見裡面裝著剃刀一把,度牒半紙。延德會其意,卸下戰甲、頭盔,掛於樹上,用剃刀剃光頭髮,輕身走往五台山去了。

五郎上了五台山後,智聰禪師和他大談佛經,並說楊家雖有功於社稷,但在戰場上殺戮太重,以至遭受滅頂之災。勸五郎全心修佛,減輕罪孽。於是五郎從此出家,潛心修佛,為免一身武藝失傳,便將楊家棍、楊家刀、楊家三十六路梨花槍等楊家傳統武術傳於楊家子弟。在此基礎上楊五郎還發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為五台山培養了一批護院武僧。

評論

雖然史書對楊五郎的事跡介紹很少,但是,楊五郎對楊家的貢獻是最大的。楊五郎是一位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最具有爭義的人物,有人說:他怕死當和尚。這是沒有根據的,在幽州為救宋太宗他冒著雨點般的疾箭,拚死把宋太宗救了出來,並一氣背了二十里。他難到說怕死嗎?宋真宗生性愛遊玩打獵,到雁門關外打獵時被蕭太后包圍,差點掉性命,是楊五郎帶幾百僧兵拚死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返回汴梁。宋真宗為此感激不盡,幾次犒賞都被五郎以出家人的身份回絕,宋真宗為答謝救命之恩頗費了一番心事。無奈,在楊五郎歸天后,朔了一尊鎦金銅像以示再造金身,才了結了心愿。

正是因為楊五郎在史書的記載很少,才使的五郎的傳說越傳越神,家譜里也說五郎“削髮為僧成仙”。楊五郎的確在出家後很少活動,因為,他肩負著保護楊家後代的重任。在山東的雲梯關守將楊茂就是楊五郎的後代。當地的地方志就有記載。

影視形象

​年份 飾演者​ ​影視劇名 ​備註版本
1983​ ​孫飛鵬 ​《楊家將》 ​內地電視劇
​1985 ​黃日華 ​《楊家將》 ​香港電視劇
​1991 ​萬榮山(前期),趙箭(後期) ​《楊家將》 ​內地電視劇
​2001 ​吳樾 ​《楊門女將》 ​內地電視劇
​2004 ​保劍鋒 ​《楊門虎將》 ​內地電視劇
​2006 ​陳龍 ​《少年楊家將》 ​內地電視劇
​2013 ​林峯 ​《忠烈楊家將》 ​香港電影

《楊家將》人物

第一代​ ▪楊繼業(楊令公)​▪佘賽花(楊令公妻)​
​第二代 ​八子二女
八子夫人
​▪楊延平(楊大郎) ▪楊延定(楊二郎) ▪楊延輝(楊三郎)
▪楊延朗(楊四郎) ▪楊延德(楊五郎) ▪楊延昭(楊六郎)
▪楊延嗣(楊七郎) ▪楊懷亮(楊八郎義子) ▪楊延琪(楊八姐)
▪楊延瑛(楊九妹)
▪張金定(大郎妻) ▪雲翠英(二郎妻) ▪羅素梅(三郎妻)
▪羅氏女(四郎妻) ▪耶律瓊娥(四郎妻) ▪馬賽英(五郎妻)
▪柴美容(六郎妻) ▪杜金娥(七郎妻) ▪姜翠屏(八郎妻)
▪耶律催雲(八郎妻)
​第三代 ​▪楊宗保(六郎子) ▪穆桂英(宗保妻)​
​第四代 ​▪楊金花(宗保女) ▪楊文廣(宗保子)​
​其他人物 ▪楊排風(燒火丫頭) ▪焦贊(六郎麾下武將) ▪孟良(六郎麾下武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