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根朽病

棗根朽病

棗根朽病又名蘑菇根腐病,由病原菌形成的子實體呈蘑菇狀,可食用。根朽病是常見的重要根部病害,可造成林木、棗樹及建築木材枯死和腐朽。能引起根部腐朽,地上部枯萎,葉片枯黃早落,最後整株枯死。

棗根朽病又名蘑菇根腐病,全國各大棗區均有發生,南方棗區四川廣西等地發生較重。由病原菌形成的子實體呈蘑菇狀,可食用。根朽病是常見的重要根部病害,可造成林木、棗樹及建築木材枯死和腐朽。能引起根部腐朽,地上部枯萎,葉片枯黃早落,最後整株枯死。

棗根朽病根朽病

根朽病病菌的寄主範圍很廣,可以寄生500多種植物,包括針葉樹闊葉樹棗樹等。除危害棗樹外,還危害桃、核桃、蘋果、葡萄、梨、櫻桃、板栗等,草本植物受害的有馬鈴薯、胡蘿蔔蕪菁美人蕉草莓和大麗花等。

症狀

受害棗樹地上部分常常表現為葉片變黃,早落,或葉片發育受阻,葉形變小,枝葉稀疏等生長不良現象,最後整株枯死。病樹根頸部及根部皮層腐爛,皮層與木質部之間常有白色扇形的菌膜存在。木質部呈白色海綿狀腐朽,並放出蘑菇香味。同時,在病根的皮層內、病根的表面以及病根附近的土壤內,可見深褐色或黑色根狀菌索。夏秋季節,在腐朽根上和附近地面上,生長出叢狀蜜黃色小蘑菇(子實體)。

病原

擔子菌亞門、蜜環菌。病菌子實體呈傘狀,菌蓋圓形,中央稍突起,淺蜜黃色,表面有淡褐色毛狀小鱗片,菌褶初為白色,以後變成紅褐色,直生或略斜生。菌柄實心,位於菌蓋中央,黃褐色,菌柄上半部有一薄膜狀菌環。擔孢子卵圓形,無色。小蘑菇可連線在根狀菌索上,多從病株樹幹基部、根系及土中的菌索上生長出來。

病害循環及流行

病菌以菌絲體和菌索在病樹根部或附近土壤中越冬。環境條件適宜時,可形成大量的蜜黃色蘑菇狀子實體,其上產生大量的擔孢子,隨氣流傳播,從傷口或殘樁處侵入。根組織內的菌絲體,在形成層內延伸直達根頸,後蔓延到主根及其他側根。從死亡的根上長出新的菌絲,再擴展蔓延到鄰近的樹根上為害。生長健壯樹能抵抗病菌侵染。衰弱樹極易感病。低洼地、雨後積水多的粘重土壤,均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及時採集病菌子實體(蜜環菌),一來可作食用,二來可減少病害的侵染原
(2)發現病株,應挖溝隔離,以防止病菌向周圍擴展。對病根要及時切除並燒毀,傷口進行消毒後,再塗波爾多漿保護。病株周圍的土壤可用二硫化碳澆灌處理。這樣,既能消毒土壤,又能促進綠色木霉的大量繁殖,病菌被木霉侵染後會導致弱化,從而起到抑制蜜環菌滋生的作用。
(3)發現植株生長衰弱時,應及時扒開周圍的土壤,檢查根部,若發現有菌絲和菌核時,要用刀將病斑刮掉,及時清除病菌並燒毀、或深埋,病土運出園外。後用3000倍96%天達惡霉靈藥液澆灌根際土壤,每株5—10千克。或1%硫酸銅溶液傷口消毒,並塗波爾多漿保護,然後用新土覆蓋根部。或在發病地面用石灰消毒,病部地面土壤要深翻掩埋表土。
(4)土壤穴施“保得”生物接種劑,抑制有害菌繁育;樹體噴灑“天達2116”提高植株耐澇漬和抗病性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