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脈花楸

棕脈花楸

棕脈花楸(學名:Sorbus dunnii)為薔薇科花楸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的安徽、貴州、福建、廣西、浙江、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疏林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性

描述一

棕脈花楸 棕脈花楸

單葉互生,橢圓形或長圓形,具不規則鋸齒,側脈10-18對,縱直平行,直達齒端,葉下面密被黃白色絨毛,中脈、側脈、花梗及萼筒被棕褐色絨毛;果近球形,疏生皮孔。少見。

喬木灌木花期四五月間,果期八月。產安徽浙江貴州雲南廣西福建。分布於南方較高山地,生於山谷或林中.

描述二

棕脈花楸棕脈花楸

小喬木,高2-7米;一年生枝被黃色絨毛,以後脫落,褐紫色,老枝褐色或褐灰色,具皮孔;冬芽卵形,外面無毛。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0(15)厘米,寬3-5(8)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大小不等的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密被黃白色絨毛,中脈和側脈上密被棕褐色絨毛,側脈(10)14-18對,直達葉邊鋸齒;葉柄長1.5-2.5厘米,被褐色絨毛,成長時漸脫落。復傘房花序密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被銹褐色絨毛;花梗長3-6毫米;花直徑達1厘米;萼筒陀螺狀,外面密被銹褐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銹色雜以白色絨毛;花瓣寬卵形,長約4毫米,白色,無毛;雄蕊20,長短不齊,長者比花瓣稍長;花柱2,基部連合,無毛。果實圓球形,直徑5-8毫米,通常無斑點或有少數斑點,先端萼片脫落後留有圓穴。花期5月,果期8-9月。

本種提示

本種與江南花楸S.hemsleyi(Schneid.)Rehd.為近緣種,但後者葉片下面被灰白色絨毛,在中脈和側脈上光滑無毛,葉柄無毛或微具絨毛,花梗和萼筒外面有白色柔毛,易於區別。

藥用用途

棕脈花楸棕脈花楸

莖、莖皮和果實入藥。秋季采,曬乾。

性味歸經:果實:甘、。莖、莖皮:苦,寒。

功能主治:果實:健胃補虛。用於胃炎,維生素甲、丙缺乏症。莖、莖皮:清肺止咳。用於肺結核,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果實1~2兩,莖、莖皮:3~5錢。

備註:同屬植物天山花楸SorbustianschanicaRupr.與上種近似,分布新疆,當地也作花楸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其他屬性

棕脈花楸 棕脈花楸

產地分布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均有野生或栽培分布。

生態習性:喜光也稍耐蔭,抗寒力強,泰山山頂有栽培,生長表現良好,適應性強,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

園林用途:枝葉秀麗,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入秋葉紫果紅,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但在高溫強光之處生長不良,栽種時應予注意。

繁育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

花楸屬(Sorbus L. ),薔薇科,約8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50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大部供觀賞用,有些種類可作果樹育種的砧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