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灰口蘑

棕灰口蘑

子實體中等。菌蓋寬2-9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乾燥,具暗灰褐色纖毛狀小鱗片,老後邊緣開裂。菌肉白色, 稍厚, 無明顯氣味。 2014年,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先前在歐洲一直被當作食用菌、不被人們認知的危險毒蘑菇——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它很可能是10多年前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 J. Med. 2001, 345: 798)上報導的橫紋肌溶解死亡病例的重要原因 。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棕灰口蘑

拉丁學名:Tricholoma terreum (Schaeff. : Fr.) Kummer

中文別名:灰蘑、小灰蘑

棕灰口蘑 棕灰口蘑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傘菌目、白蘑科、口蘑屬

形態特徵:菌褶白色變灰色,稍密,彎生,不等長。菌柄柱形,長2.5-8cm,粗1-2cm,白色至污白色,具細軟毛,內部鬆軟至中空,基部稍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6.2-8μm×4.7-5μm。

生態習性:夏秋季在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區:河北、黑龍江、山西、江蘇、河南、甘肅、遼寧、青海、湖南等。

經濟用途:此種味道較好,採食時要注意同突頂口蘑相區別。此種食用菌東北及華北地區的松林中大量生長,民眾喜歡採食,並收集加工、鹽漬出口。此種與松、雲杉、山毛櫸等多種樹木形成外生菌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