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陣系統

梯陣系統

梯陣系統就是目前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商業監聽網路。美國電影《奪命手機》就是一部關於“梯陣”題材的電影。

簡介

“梯陣”系統最早誕生在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當時為了服務於美蘇兩大軍事集團進行“冷戰”的需要,由美國牽頭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代號為“梯陣”(Echelon)的監聽網路,以對前蘇聯的政治、經濟、軍事動向進行嚴密監控。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為此還專門簽訂了“秘密安全協定”來確保該系統的合法性。根據“秘密安全協定”的規定,“梯陣”系統由各國聯合運作,各國的主管部門分別是美國的國家安全局、英國政府通訊局、加拿大通訊安全局、澳大利亞的國防通信處和紐西蘭的通訊安全局。

“梯陣”系統在上述各國均建立了大型的監聽站,並利用飄浮在太空的間諜衛星可以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內對外的一切電子通信———電話、電報、傳真、電子郵件,以及包括短波、民用航空和航海通訊在內的各種無線電信號進行竊聽。據通信專家分析,事實上,如果電話或通信在其傳輸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經過衛星或微波中繼就很有可能被“梯陣”系統所監聽。即便是海底電纜或是地下通信光纜往往也可能在某個環節上與微波網路相連,因而這種“安全”的有線通信方式也不能倖免。

在“梯陣”系統遍及全球的監聽站中,最大的電子監聽站設在英國的約克郡高沼。此外,在澳大利亞的肖爾沃特灣、加拿大的利特里姆以及紐西蘭的懷霍帕伊也都設有“梯陣”系統的監聽站。儘管在“梯陣”系統的運作上美國同英、加、澳等國簽署有“安全協定”,但各國在獲取情報成果的分享和使用上其地位是不同的。協定規定,美國在情報使用權上具有最優先的地位,英國其次,而加、澳、新等國以及後來加入的日本、韓國等則只具有三流地位。

“戰略重心”的轉移

“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失去了傳統中的對手,耗巨資建立的“梯陣”系統一時也派不上了用場。然而美國不願意就那么白白浪費經營了幾十年的“秘密產業”,於是便將其監聽體系的“戰略重心”轉向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領域。據歐洲議會近日公布的調查報告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梯陣”系統對整個歐洲的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等電訊手段進行截收,而後全部傳回本土馬里蘭州的米爾德總部進行分析。為了幫助美國公司在商業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美國瘋狂蒐集歐洲盟國的商業絕密情報,“直接損害了歐洲各國的商業貿易及政治利益和安全”。早在1994年歐洲最大的飛機製造公司———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在為爭取沙特阿位伯的大批訂單而同兩家美國公司展開競爭時,美國國家安全局就曾插手。國家安全局通過“梯陣”系統竊聽到了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同沙特國家航空公司以及沙特政府之間的全部電話和傳真內容,並發現空中客車公司的代表正在向沙特官員行賄。於是它將此情報轉給了美國政府和參與競標的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從而使這兩家美國公司最終以60億美元的有利價格招標成功。

曝光後的尷尬

早在1988年,英國著名調查記者杜爾肯就曾經撰文披露,在歐洲有一個多國聯合的龐大的電子監聽網路的存在。不過,由於杜爾肯當時沒有提供這套系統的細節,也沒有提及該網路的名稱,因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至1998年,一份由歐洲議會議員阿蘭·蓬皮杜牽頭的名為《科技選擇評估》的調查報告才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梯陣”系統的基本情況。該報告公布後,在整個歐洲掀起了軒然大波,迫使歐洲議會不得不下令再次對“梯陣”系統進行更深入的調查。歐洲國家普遍擔心,美國企圖利用冷戰時期發展起來的這套龐大的監聽系統來擴展其經濟利益,並將其轉化為一個完全的商業間諜手段。歐洲議會議員們均認為,要么將美國的“梯陣”系統全部拆除,要么所有歐盟國家都應當參與系統的運作和情報的共享。此時,你可曾知道你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商業對手的監控之下。

在“梯陣”系統的秘密曝光以後,美英兩國政府以及情報部門的表現也是異常一致,要么宣稱“一無所知”,要么回答“無可奉告”,總之不願公開承認這個全球性監聽網路的存在。而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則迫於民眾的巨大壓力,不得不發表聲明說,兩國在當時“特殊”的條件下的確參加了“梯陣”系統,但可以保證會採取措施來確保本國公民的權利不受侵犯。

對於一向自詡是歐洲盟國“利益保護者”的美國來說,“梯陣”監聽系統的曝光不僅嚴重損害了自己“西方老大”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美國同歐洲盟國之間的早已存在的不信任感。就連美國自己的各種媒體也紛紛質問:“美國為什麼要對自己的朋友搞間諜活動?”“我們需要進行一場新的冷戰嗎?”看來,如若想讓“梯陣”事件平息下去,美國的當權者可能還要真的想想辦法。

到處惹事的美國間諜這會兒在嚷嚷“統一歐洲”的歐洲人面前惹上麻煩——6月10日,正在美國訪問的德國自由民主黨議會黨團主席沃爾夫岡·格哈特就美國對別國進行大規模竊聽的做法提出強烈批評,並要求其停止此類間諜活動。

格哈特在訪問期間與各方進行的政治會談中多次表示,美國當局隨心所欲地對德國及其他國家的私人和公務活動進行大規模竊聽的做法是不能令人接受的。格哈特說,即使不考

慮經濟方面的因素,美國的這種間諜活動對德國“造成的政治和心理損害也已經非常大了”。格哈特還要求德國聯邦總理施洛德直接與美國總統布希就此事進行交涉。他說,德國應當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我們不能容忍美國目前的這種竊聽行為”。

6月4日,美國軍方在與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進行多次磋商無效後,只得決定撤消其設在巴伐利亞巴特艾布靈的通訊監聽站。2002年9月,監聽站的所有設備將停止運轉,基地將歸還德國政府。此前,巴特艾布靈監聽站一直是德國對美國間諜活動爭議的焦點。一些政界人士一直在為關閉這個美軍基地而四處奔走。

目前美國設在歐洲其他國家的10多個監聽站也被懷疑竊取工、商業情報,遭到所在國的強烈反對。近日,歐洲議會針對美國超級監聽系統“梯陣”活動,專門在布魯塞爾舉行了聽證會,對美國一直隱晦至深的“梯陣”監聽系統進行調查。

“梯陣”什麼都偷聽

在地球任何一個地方,你的隱私安全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問題:你的一舉一動被人了如指掌,你的講話被一字不差地記錄,你的電話、手機被詳盡地竊聽,傳真被一覽無餘地盜看,電子郵件被不知不覺地泄密……

巴特艾布靈監聽站乾的就是這活兒。由巴特艾布靈等一系列監聽站組成的“梯陣”監聽系統,一直被有關專家認為是美國在全球的情報蒐集網路領域的王中之王。

據BBC報導,該系統可以在同一時刻記錄上百萬個行動電話發出的微波信號,並利用一個強大的搜尋引擎從這上百萬記錄中“斟詞酌句”,也正因為此,許多國家政府高層官員已逐漸開始有意識地避免使用行動電話。報導稱,該系統在收集情報的具體實踐中確實體現了梯隊操作協調一致的特點。在具體操作中,美國的衛星網路和設立在全球許多地方的監聽站點密切合作,“梯陣”系統主要是利用衛星接收站和間諜衛星,攔截了大量電話、傳真、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信息,竊聽通話內容。目前,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境內都設有“梯陣”監聽站點。由於超強的監聽功能,從建立“梯陣”衛星監聽系統起,美國軍方始終不敢公開承認該計畫。

更令歐洲人擔心的是,長期以來“梯陣”系統可能竊取了大量的工業、商業情報。訊息傳出,歐洲一些跨國公司、大銀行、大企業立時譁然。

歐洲擬向美國索賠200億

今年4月份,一部專門披露美國監聽計畫的書籍——《秘密政權》在歐洲引起轟動。書中披露,美國特工部門正是根據“梯陣”計畫每天監聽網際網路20萬個電話。在太平洋地區,美國也從事類似的大規模間諜活動。他們幾乎對所有人,從政府總理到政治家及老百姓都搞監聽活動。

歐洲著名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專家和程式設計人員認為,歐洲至少存在著10多個相互聯繫的竊聽站,最大的天線似乎安裝在英國和德國南部。其中有不少藏在大球體裡,另一些是大型拋物面天線。大型計算機藏在相當於12層樓深的地下室,由數千名美國人管理。

5月30日,歐洲議會就“梯陣”監聽系統舉行專門聽證會,要求對“梯陣”全球監聽系統進行調查,同時敦促歐洲國家在收發電郵時使用密碼,以防內容被偷看。歐盟委員會表示,利用“梯陣”收集工業情報將是“不能容忍的”。歐洲議會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蒐集這方面的信息。如果情況屬實,代表們打算要求美英每年賠償200億美元的損失。

據法新社報導,歐盟委員會的決議草案聲稱,這個全球性的截取信息系統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美國正利用該系統從歐洲公司竊取商業機密。此前,歐洲議會的一些議員已對這個系統進行了近1年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一份未加密的電子郵件如同一封沒有信封的信,這個情報收集系統對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構成了威脅。草案發出警告稱,歐洲公司在傳送機密信息時也不安全,未能逃脫工業間諜的截取。除非它們在傳送敏感信息時對所有電子通訊設備設定了保護措施。這份議案提交歐盟各成員國後,將在6月底由歐盟國會討論和投票表決。

作為歐盟各成員國,英國卻成為“梯陣”的始作俑者,此事使英國成為聽證會的眾矢之的。歐盟委員會在明顯是針對英國的一項警告中說,如果歐盟成員國使用這種系統幫助它們的公司收集情報,從而贏得競爭優勢,那么該國將違反歐盟的法律。

儘管美國一直矢口否認“梯陣”的存在,但面對指責也未免做賊心虛。日前,一名歐盟委員會負責調查“梯陣”的的官員召見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中央情報局官員時,心裡有鬼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中央情報局官員卻拒而不見。

美國要把竊聽進行到底

“梯陣”計畫無孔不入的竊聽行徑在美國國內也激起眾憤。民間組織美國公民自由協會稱,“梯陣”計畫嚴重違反美國《第四修正案》的規定:公民的自由表述權不受美國政府的監視。該協會會長稱,“梯陣”計畫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對間諜機構進行監聽,還監聽普通公民的通話”。該組織還在《紐約人》雜誌和《紐約時報》上刊登了諷刺廣告,內容為:“現在手機有三方通信功能,打電話的人、接聽電話的人及(監視人們電話的)政府。”

長期以來,為了稱霸世界的野心,美國一直試圖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無孔不入的監聽系統,以此作為其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布希上台後,極力鼓吹搞NMD,而NMD的前提配套工程就是情報收集系統。不久前,布希簽署了一項“國家安全總統令”,強調及時、準確的情報對美國外交政策和國防戰略的制定、法律的實施等至關重要,要採取措施“確保美國的情報收集能力能夠應付目前和將來的一系列挑戰”,指令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尼特在今年夏季結束前“為收集和分析外國情報探索出一套新的、有創造性的技術、系統、辦法和程式”。

在作出撤銷巴特艾布靈監聽站決定時,美國國家安全局就頑固地表示:“(美國)還要繼續執行(監聽的)使命,只不過不是在這裡,而是在其它地方罷了。巴特艾布靈監聽站的使命並沒有完結。”同時宣布在巴特艾布靈監聽站工作的1800名美國情報人員將被派往其他監聽站,繼續從事監聽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