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

梅貽琦

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天津人,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字月涵,為梅曾臣長子。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即到清華擔任教學和教務長等多種職務。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自此後一直到他在台灣去世,一直服務於清華,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在他的領導下,清華才得以在十年之間從一所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而躋身於國內名牌大學之列。他的一生僅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華並奠定了清華的校格。在清華大學任校長時,他為清華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一是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共同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梅貽琦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為梅曾臣長子,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是中國教育家、清華大學原校長。 梅貽琦是清華大學(含北京、新竹)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1931年-1948年、1955年-1962年)。清華人尊稱為“永遠的校長”。

生平經歷

求學經歷

梅貽琦是1904年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與周恩來交往甚密。當時周恩來經常到梅家找梅貽琦溫習功課,有時候通宵達旦。
1908年梅貽琦入保定高等學堂,“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1915年春返國。

工作經歷

1916年即擔任清華大學物理教授。

1931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校長。

梅貽琦(左)梅貽琦(左)

對日八年抗戰期間,清華、北大、南開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校務委員會常委身份主持校務。

1953年任教育部在美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5年奉召返台,在台灣新竹縣新竹市(今台灣新竹市)赤土崎將清華大學復校,並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前身)。

1958年7月任教育部部長,兼清華大學校長。

1959年兼任中華民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副主席。

晚年生活

1960年5月患病入台大醫院療養。
1961年2月奉準辭教育部長,仍兼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2年2月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2年5月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2年5月19日上午1時病逝台大醫院。

教育理念

教育名言

梅貽琦梅貽琦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昔日之所謂新舊,今日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情況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為北大;而將來清華之為清華,正應於此注意也。

德育觀念

梅貽琦的教育思想體現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體、美、群。這是對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和蔡先生一樣,梅先生也是把德育作為五育之首的。
在德育中,梅先生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他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許多人對“大師”有片面的理解,僅看到學問的一面,而梅先生講的“大師”則是學問道德都好的楷模。
在德育中梅貽琦和蔡元培一樣也強調人格與愛國。他對即將出國留學的學生說:“諸君在國外的時候,不要忘記祖國;在新奇的社會裡,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學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務要保持科學態度,研求真理。”

人物影響

梅貽琦對清華大學的成長貢獻巨大,受到所有清華人的崇敬。梅貽琦受到清華師生校友很高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梅貽琦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共同舉行的“梅竹賽”,紀念兩校梅貽琦前校長(1962年過世)與交大前校長凌竹銘先生(當時任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

人物評價

清華早期著名的體育教員馬約翰曾經這樣評價梅貽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個真君子,而且是一個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舉措態度,是具備中西人的優美部分。”
一位清華的老校友在紀念梅貽琦的文章中稱:“母校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字為校訓。歷屆畢業同學,凡是請梅先生題紀念冊的,梅先生輒書此兩語為勉。梅先生一生行誼,也正可以這兩句來說明。”

評說一二

“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那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陳寅恪
梅貽琦主持的演講
抗戰期間,不少國內外的政治家、科學家、學者、作家來西南聯大參觀訪問,梅貽琦作為聯大的三個常委之一,經常接待來訪貴賓。從梅貽琦的日記中可以得知,他主持了不少名家的演講。
1942年12月8日上午11點,T、W二君和中國駐英國大使顧維鈞來到西南聯大。因為日程臨時發生變化,梅貽琦未能帶領他們參觀聯大校舍。他們在梅貽琦的辦公室稍事休息,然後就到聯大露天廣場進行演講。
梅貽琦向學生們介紹了三位來賓,然後請W君演講,W君向聯大的學生們介紹了三年以來英國人抗擊德國法西斯入侵的情況。應在場學生們的要求,顧維鈞“略致數語”。
在場的學生約有二千數百人,有女生二人、男生一人暈倒,“蓋體力太差而擁擠亦太甚也”。學生在聽演講的過程中暈倒,估計是聯大學生的一伙食太差、營養不足所致,不少學生都餓著肚子學習。而演講的時候,已接近午飯時間。
午宴設在雲南大學的教室里,共5桌,無演說。下午4點,梅貽琦至工學院主持錢乙藜(錢昌照,當時好像負責國防科技事物)之演講。錢演講了一個半小時,詳細談了中國工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以及1932到1942年資委會事業推進的情況。
1943年3月1日上午10點,梅貽琦主持國民月會,請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講演,講題是“科學在盟國戰爭中的地位”。李約瑟博士演講完後,梅貽琦和聯大的學者在西倉坡宴請他。參加宴席的有英國領事休士,以及去英國留學的四位聯大的學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