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珍

梅蘭珍

梅蘭珍,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唱腔行腔華麗,小腔豐富,有“腔中之腔”美譽。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梅蘭珍梅蘭珍

梅蘭珍,錫劇表演藝術家,女,1927年1月11日生,原籍江蘇武進,定居無錫市。她出身藝人世家,自幼學唱錫劇(灘簧),兼唱京劇,五歲開始登台。抗戰前後在常、錫、滬等地以梅家班之名掛牌演出,主演花旦。

解放後,參加無錫市錫劇團,任主要演員,後任劇團團長。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她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逐步形成“圓美、華麗、新穎、多變”的唱腔特色,在錫劇諸多演唱流派中獨樹一幟,以噪音圓潤、韻味醇厚而聞名大江南北,被譽為錫劇梅派唱腔。

曾任省政協委員、市人大常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劇協江蘇分會諮詢委員,省錫劇研究會顧問,無錫市文聯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榮獲省、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人物簡歷

梅蘭珍梅蘭珍
1959年劇團在中南海演出《珍珠塔》,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1961年在無錫太湖飯店為毛主席演唱《贈塔》,受到毛主席接見。

1977年、1980年兩次為葉劍英同志演唱,受到接見。

1987年由無錫市廣播電視局、上海電視台等十一家單位,為她舉辦了《錫劇梅派演唱會》。

1993年舉辦了《梅蘭珍從藝六十周年戲曲什錦唱》

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特殊津貼。

1927年1月11日出生在溧陽東門外;30年代初>隨父母到上海,住在菜市街;
梅蘭珍不到五歲就學會了《手扶欄桿》《楊柳青》《哭七七》《十不該》等七八隻小調;
五歲那年>在上海某茶樓登台演唱《十不該》;
六歲在無錫中東大戲院第一次化妝登台,在俞步雲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石榴一絕;
七歲起>正式扮演各類小角色,如《秦香蓮》中的英哥/冬梅、《白馬馱屍》中的劉天保、《雙珠鳳》中的慶桃;
開始拜師學京劇,(京劇師傅錯號“三圈”);
四十年代初成為梅家班當家花旦;
正式挑梁了第一齣戲《龍鳳鎖》;
1946年進入無錫中央戲院演出;
1949年5月應陳梅生之邀,到上海三民戲院演出;後受王漢清之邀,到“福園”演出;其後又與陳梅生、季梅芳組成“三梅劇團”;
1951年進入新成立的無錫首先實驗錫劇團,第一本戲:《信陵公子》,飾演如姬;
1956年隨團解放後首次闖上海、杭州,演出《孟麗君》《珍珠塔》;
1957年在無錫市戲曲會演中榮獲演員一等獎;
是年冬:被錯劃為“右派”;
1958年隨團在上海瑞金大戲院演出《秦起》;
1959年六月:晉京演出《孟麗君》《珍珠塔》;
十月:“右派”帽子被摘掉;
1961年《孟麗君》一劇由香港華文影業公司拍成戲曲片;
10月13日:參加“錫劇流派會演”,演出《拔蘭花》;
1962年《珍珠塔》一劇由香港華文影業公司拍成戲曲片;
1964年排演《紅花曲》,參加“江蘇省戲曲現代戲創作會演”;
參加華東現代戲調演;
1965年《紅花曲》一劇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成戲曲片;
1966年6月15日:“文革”錢最後一次演出——在常州演出《焦裕祿》;
1972年8月24日:走出“牛棚”;
1973年排演《人民路上的早晨》;
1976年在無錫梁溪飯店為羅瑞卿演出;
1979年成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出席全國第四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1980年7月31日:在江陰西郊演出時掉入樂池,致使右耳嫩骨斷裂;
8月27日,得到平反;
1981年6月13、14日:在無錫市人民大會堂舉行
“梅蘭珍、戚雅仙、徐麗仙、楊飛飛聯合演出”;
1983年4月:“滬劇、錫劇著名演員灘簧戲聯合演出”,演出《拔蘭花》;
5月28、29日:在無錫人民大會堂參加少年兒童籌募基金義演;
6月21日:光榮入黨,並成為劇團團長;
1984年3月:參加在上海音樂廳為徐麗仙舉行的紀念會;
10月:參加在無錫舉行的首屆錫劇節,演出《陽告》;
1985年參加“太湖之春”藝術家;
1986年參加“金三角巡迴演出團”,在江浙滬演出十五場;
1987年8月8日:舉行“錫劇梅派演唱會”,玉祁、無錫、常州演出三場;
1993年6月:舉行“戲曲什錦唱”。
2012年3月2日22:49分逝世。

個人特點

梅蘭珍梅蘭珍

梅蘭珍出生於錫劇世家,八歲登台,十三歲挑大樑。她基本功紮實,戲路寬廣,扮演花旦青衣、老旦、彩旦老生、花臉等都能應付自如。在五十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她潛心探索,大膽革新,她嗓音甜糯圓潤,韻味醇厚,剛中有柔,形成了委婉細膩,華麗多姿,曲折多變的錫劇“梅派”唱腔,對豐富和發展錫劇唱腔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錫劇的“花腔女高音”。

人物榮譽

梅蘭珍梅蘭珍
她主演的《珍珠塔》、《孟麗君》、等劇目均盛演不衰。她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美唱段被多次錄製成唱片和錄音帶,廣為流傳。

她主演的《孟麗君》 、《珍珠塔》、《紅花曲》等著名代表作,均被拍成彩色舞台藝術片搬上銀幕,劇中的精采唱段也被灌成唱片或盒帶廣為發行、流傳。由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的錫劇《珍珠塔》唱片獲1989年首屆全國金唱片獎。她曾參加“徐麗仙、戚雅仙、楊飛飛、梅蘭珍”舞台四姐妹聯合演出,以及上海電台、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錫劇梅派演唱會,並出席在滬舉辦的全國戲曲名家匯演暨研討會。

與王彬彬合錄的《珍珠塔》唱片於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全國首屆“金唱片”獎。

錫劇演員

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是在太平天國前後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併發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錫文劇”,解放後才改成“常錫劇”,簡稱為“錫劇”。錫劇的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錫劇音樂是屬於曲牌板腔綜合體,它並有男、女分腔的顯著特點。錫劇的樂隊原來只有一把二胡,現在除二胡外,還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參加伴奏。打擊樂以四大件為主。著名劇目有傳統戲《雙推磨》、《庵堂認母》、《庵堂相會》、《孟麗君》、《珍珠塔》、《雙珠鳳》和現代戲《紅花曲》《海島女民兵》等。
潘華| 潘佩瓊| 王彬彬| 吳雅童| 小王彬彬| 張金華| 周東亮| 董雲華| 黃靜慧| 梅蘭珍| 倪同芳| 汪韻芝| 薛靜珍| 楊企雯| 姚澄 | 袁夢婭| 沈佩華 | 徐洪芳| 卞雁敏| 徐美霞| 黃靜 | 沈惠蘭| 唐振華| 馮佼 | 姜雪峰 | 曹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