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高士

梅花高士

《梅花高士》作於1950年夏天的大吉嶺,正是大千所謂“精細工筆”之一。畫作無背景,繪相鄰站立的兩位高士,長者拱手白髯,頭戴高冠幅巾,著寬博袍服,腳蹬赤頭舄;側身而立的壯梅花高士年者,頭裹藍色包巾,內著白袍,外罩搭護,左手持折枝白梅,右手曳杖,著赤頭舄。

基本信息

作品欣賞

梅花高士

線條圓整而爽勁,敷色雅致,氣息高古,風格雖仿自明末陳洪綬,但一變老蓮畫中的清冷,為大千所喜的怡然溫暖,與陳老蓮的古淡奇崛相較,畫家的秀美本色顯而易見。

作品注釋

傳世的陳老蓮畫作用線趨於圓整,略帶方折變化,迥異代風氣而同於晉唐,這與陳老蓮曾學習晉唐繪畫和北宋李公麟有關。大千題識中謂“悔遲從閻右相《歷代帝王圖》上溯南北朝石刻,高古而雅,一洗元明以來纖媚習氣,或病其奇詭,是少見多怪。近得曹望禧造像,益知其源流所自。”足見大千見識之廣博。

“曹望禧造像”全稱《曹望禧等造像殘座》,晚時出於山東臨淄桐林莊,為彌勒造像之石座,公元525年(北魏正光六年)三月造,正面線刻頭頂香爐的仙人及雙獅,左右兩側刻男女供養人及侍者、車馬行列,俱精美,背面刻楷書造像記。出土後歸陳介祺收藏,傳不多,1921年售至法國博物館。

畫家簡介

張大千張大千

張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畫室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鑑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