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狀胸

桶狀胸

桶狀胸是指胸廓由胸椎胸骨 肋骨和肋間組織組成外有胸壁和肩部肌肉內有胸膜胸廓上口是由胸骨上緣和肋骨組成的環稱胸廓入口氣管食管和大血管均經此口由頸部通到胸部 胸廓的下口為膈肌所封閉只有幾個裂孔溝通胸腹腔有些器官由裂孔通過正常胸廓外形兩側大致對稱成人胸廓前後徑較左右徑短為橢圓形,兩者的比例為1:1.5,小兒和老人前後徑略小於橫徑相等。

基本信息

定義

桶狀胸桶狀胸
胸廓前後徑與左右徑幾乎相等,呈圓桶狀,肋骨斜度變小,肋間隙增寬飽滿,腹上角增大,為桶狀胸。見於肺氣腫病人,亦可見於老年人或矮胖體型者。

病因

桶狀胸桶狀胸
當胸廓左右徑與前後徑比為1∶1時,就像“圓桶狀”,故稱為“桶狀胸”。又稱“氣腫胸。“桶狀胸”一般是由於肺內氣體含量過多所致,比如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以及長期大量吸菸均可導致此類表現,個別正常人有時也可以出現“桶狀胸”。桶狀胸可由於胸內或全身性疾病引起,也可由於先天性原因所致,多見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所致的肺氣腫。
胸廓疾患:常由肋骨、肋軟骨、脊柱以及胸壁的急、慢性炎症或腫瘤引起,如肋骨骨折、肋軟骨炎、胸壁的良、惡性腫瘤以及胸廓外傷等。
胸膜疾患:胸腔積液、氣胸可使胸廓(患側)飽滿;胸膜間皮瘤使胸廓異常飽滿
呼吸系統疾病:肺廣泛纖維化、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可使胸廓整體或局部發生畸形或膨隆、肺癌可因伴發肺泡張、肺氣腫或向胸膜 肋骨轉移而繼發胸廓畸形
循環系統疾患:心臟擴大、心包積液、主動脈瘤等均可引起局部胸廓異常
5、其他原因:老年和肥胖體形者。長期大量吸菸者等。

形態

胸廓前後徑增加,胸廓呈圓桶形,前後徑增大,或與左右徑大致相等,肋弓的前部上抬,肋骨呈水平位,肋間隙增寬飽滿,胸骨下角增大呈鈍角。叩診胸廓迴響增加,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肝濁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語音均減弱,呼氣延長,有時兩肺底可聞及乾濕羅音。心音低遠。

檢查

X線檢查肺透明度增加。但在早期這一X線徵象不夠敏感。重度肺氣腫時胸廓飽滿,肋骨走行變平,肋間隙增寬。側位片胸廓前後徑增大,胸骨後間隙過寬。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變為扁平。兩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帶血管紋理纖細、稀疏。心影呈垂直狹長。透視下可見胸廓和膈肌活動度減弱。也有表現為肺紋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顯,肺門部肺動脈增寬,心臟常擴大。

肺功能檢查:阻塞性肺氣腫引起的桶狀胸主要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如FEV、最大通氣量降低、殘氣量增加、殘氣量占肺總量的百分比增加。
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胸廓異常者:痰細菌和脫落細胞檢查、胸液檢驗以及活體組織檢查等可有相應的改變

治療

1、首先體育鍛鍊,平時注意深吸氣,慢呼氣.加強呼吸功能的鍛鍊。適當地跑跑步,出出汗,能使身心保持健康。
2、建議對血壓、血糖、血脂,血壓進行檢測,排除代謝綜合徵,和高胰島素血證等。如果血脂高可以獻血200--400後,輸注脈通500每兩個月一次連續三次有助於降血脂。
3、肺氣腫患者因長期咳嗽、咳痰、氣短、炎症刺激等,肺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藥物治療對慢支、肺氣腫症狀有緩解效果,但藥物對改善肺功能卻基本起不到作用。有研究顯示,運動對慢支患者改善肺功能有較好幫助。以下是兩種既簡單又行之有效的鍛鍊方法。
(一)、臥式呼吸操:主要是通過胸部擴展、肺部呼吸來改善和增強肺功能。
方法:
⑴仰臥,兩手握拳在肘關節處屈伸5-10次,平靜深呼吸5-10次
⑵兩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兩腿交替在膝關節處屈伸5-10次
⑶兩腿屈膝、雙臂上舉外展並深吸氣,兩臂放回體側時呼氣,做5-10次
⑷口哨式呼氣:先用鼻吸氣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狀用力呼氣,做5-10次
⑸腹部呼吸,兩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腹壁隆起,呼氣時腹壁收縮,做5-10次。
運用以上臥位鍛鍊一段時間後,也可選取坐位或立式進行。
注意:每次從⑴到⑸按順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漸進,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鐘完成;身體要自然放鬆,不要屏氣、換氣過度,以免造成頭昏、眼花、胸悶等症狀。注意用鼻吸氣,用嘴呼氣,呼氣比吸氣時間長約1倍;當有呼吸道感染或合併心衰時暫不宜鍛鍊。
(二)步行:兩腿按一定速度行走,可促進腹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加之雙臂的擺動也有助增加肺的通氣量,使肺功能得到加強。
方法:
每日可步行1000-3000米(根據體質情況決定行走距離),以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速度行走。行走時能變換速度更好,如:先採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鐘,後緩步走2分鐘,交替進行。行走時要儘量胸部挺直,配合呼吸鍛鍊,一般可採用走四步一吸氣,走六步一呼氣。每天可行走1-2次,早晚進行最好。
注意:體質弱者應從小運動量開始,開始時速度不要太快,每次10-30分鐘,每天1次,以後可逐漸增加行走量、時間。如行走後無胸悶、頭昏等不適反應,也可選擇有一定坡度的地段進行步行鍛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