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蠶絲被

桑蠶絲被

“蠶絲被”又稱“絲綿被”,是指含有50%以上桑蠶絲(柞蠶絲)用作填料的被褥類床上用品。按照填充料類型的不同,其中百分之百純蠶絲的稱作“純絲被”。而低於此標準,但高於50%的叫做“混合型”。按照製作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手工”(手拉綿、手剝綿)和“機制”兩種。按照原料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桑蠶絲”和“柞蠶絲”。

基本信息

定義

桑蠶絲被,mulberry silk qult,顧名思義,就是用桑蠶絲加工成的蠶絲被。

桑蠶

桑蠶桑蠶
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鱗翅目,蠶蛾科,學名為Bombyx mori Linnaeus,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桑蠶的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是完全為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髮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整個世代只幼蟲期攝食,並為蛹和成蟲期的生命活動積貯營養。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榆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乾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

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桑蠶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蠶的蛹、蛾和蠶糞也可以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養料。

桑蠶的幼蟲在變成蠶蛾之前,將自己保護在蠶繭里,每隻蠶繭是一根連續2000-4000米長的蠶絲。 從蠶繭到蠶絲 蠶繭聚集在濕熱的空氣中,潮濕及冷空氣將會殺死幼蟲,而且也無法吐出蠶絲,將蠶繭放於熱水中蠶繭會變軟或並慢慢成漿狀,髒的表層將脫落,最終露出蠶絲的終端,然後將蠶繭放入第二個大桶,依據絲的粗細程度,可將4-12個蠶繭纏在一起。一隻蠶繭可產出1-3公里長的蠶絲。 蠶有桑蠶、柞蠶、蓖麻蠶、木薯蠶、柳蠶和天蠶等。由單個蠶繭抽得的絲條稱繭絲。它由兩根單纖維借絲膠粘合包覆而成。繅絲時,把幾個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成絲條,統稱蠶絲。除去絲膠的蠶絲,稱精練絲。蠶絲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蠶絲,其次是柞蠶絲,其他蠶絲因數量有限未形成資源。

蠶絲被品質

桑蠶絲被桑蠶絲被
蠶絲被按原料來源,可分為100%蠶絲被、100%柞蠶絲被。

桑蠶產地在江南,農業時代的浙江江蘇廣東等江南一帶,另外還有四川等地,由於氣候、水土條件較好,家家戶戶都栽桑養蠶,繭絲綢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柞蠶產地在北方,柞蠶多為野生,在樹林裡放養,東三省及河北、河南等省市都適合柞蠶生長,遼寧是最大的產區。

就蠶絲品質而言,桑蠶絲纖維韌長、手感好,柞蠶絲粗糙、纖維短且容易短。再加之桑蠶為人工在室內養殖,成本較高,柞蠶是野生或放養,成本較低,所以市場上,桑蠶絲比柞蠶絲價格要高。2008年市場數據顯示,優質的桑蠶絲價格差不多是柞蠶絲價格的2倍。

由於蠶繭屬於稀缺資源,其產量不及羊毛的二十分之一,市場上開始出現了“混合蠶絲被”,即在蠶絲中摻入化纖,或是桑蠶與柞蠶混合的填充物。

桑蠶產地變遷

隨著現代化工業發展迅速,大氣環境受污染較重,桑蠶生存環境也受到威脅,蠶繭小,得絲率低,因而也賣不起價格。特別是沿海等發達城市,傳統農業GDP收入遠遠比不上現代工業的產值,如家電、電子、化工化學、IT信息等技術含量高的產業。

素有“絲綢天堂”之稱的蘇杭不再栽桑養蠶,“蠶農”這個職業也消失了。當地人已改行從事絲綢貿易或做起利潤更高的化纖產業。在蘇州,生意熱鬧的“東方絲綢交易市場”,其實更多是從事仿真絲的化纖交易,附近的“仙蠶祠”也只是一個旅遊觀光的地方,不再是蠶農綢商頂禮膜拜的聖地了。 比較突出的是廣東,“桑田變廠房,蠶農變工人”,整個省基本上不從事桑蠶養殖了。

歐美等西方發達國把化纖技術輸入中國,的確涼、卡其布等化纖服裝曾一度成為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青年穿著時尚,中國卻把價值含量較高的絲綢出口到歐美。這一現狀,至今仍然沒有多大改變,七孔被九孔被、羽絲被等化纖被,玩著不同的概念一輪又一輪地侵襲著我們的臥室。

桑蠶產地轉移路線圖:一是南桑北移。如江蘇,蘇南不再栽桑養蠶了,而是轉移到長江以北的蘇中、蘇北去了。如南通海安,成為了新時期的“中國繭絲綢之鄉”、“中國湖桑之鄉”、“全國最大的優質桑蠶基地”、“世界僅有三處高品位繭絲綢基地之一”。

二是東桑西移。由於江南沿海一帶不再適合栽桑養蠶,由於這裡的企業就開始把目光轉向了中國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如廣西、雲南、四川等地。雖然目前經濟效益仍有待觀察,但其幫助西部地區發展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廣西——新崛起的桑蠶絲養殖、桑蠶絲產品製作基地,國家“東桑西移”工程項目建設基地。
隨著科技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廣西成為了新崛起的“北棉南蠶”的重要養殖及桑蠶絲被製作基地、國家“東桑西移”工程項目建設基地。桂人養蠶並製作成蠶絲被已經有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在盛唐時期,蠶絲被已經成為宮廷貢品。到了明清時期,蠶絲被已在上流社會中得以流行。
與柞蠶絲不同的是,廣西生產的桑蠶絲色澤白裡帶黃,手感細膩、光滑,有一股淡淡的動物纖維特有的氣味。用這種蠶絲製作出來的被子特別柔軟、貼身,富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和天然多孔性蛋白纖維成分,能極好調節人體在睡眠中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並能增強皮膚的細胞活力,從而達到延緩皮膚老化和滋養皮膚的作用。在國際上,純桑蠶絲製品被譽為“人的第二皮膚”,是其他纖維無法替代的高檔用品。
隨著近代蠶桑養殖技術大幅提高,加工工藝日益完善,人們對“純天然”產品的追求,使“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合蠶歌桑蠶絲被成為任何人都可以購買、享用的優質床品。

區別

柞蠶柞蠶
柞蠶產自北方,是野外自然放養的,它以柞葉為食,和桑蠶絲相比,柞蠶絲的顏色比較深,其原始顏色為灰黑色,用這種原材料做被子,通常無法被消費者接受。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柞蠶絲往往要用酸緘性的化學藥劑進行褪色處理,因而它對人體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另外,柞蠶絲絲體中所含的“絲膠”比較多,導致它本身手感比較粗糙,不夠光滑,光澤也比較暗淡,而且柞蠶絲的剛性也比較強,不是很貼身。但是柞蠶絲更加彭松、同時更加透氣,適合夏天及血氣旺盛的年輕人使用。

桑蠶產南方,是人工家養的。桑蠶絲在纖維長短、纖維柔韌性、比重、吸濕、伸長率、耐酸鹼性、抗紫外線等諸多方面都比柞蠶絲勝出很多。好的絲綢面料及被子,就應該選用桑蠶絲,因為桑蠶絲的色澤如玉,絲質光滑,手感細膩,柔軟貼身。

水土、氣候及地理環境等因素,造成個體性能的迥異。有個生動的比方,“桑蠶如溫室中的花朵,其絲的觸感猶如嬰兒的皮膚,而柞蠶在外風吹雨打日曬,其絲的觸感卻象老奶奶的皮膚”。

鑑別方法

兩種對比兩種對比
1、 纖維結構不同。儘管柞蠶絲和桑蠶絲同屬於蛋白質纖維,但各自的物理、化學性能又有差異。柞蠶絲與桑蠶絲的胺基酸組成不同,桑蠶絲的橫截面為近似的正三角形,柞蠶絲的截面為扁平三角形。

2、纖維顏色的區別,桑蠶絲潔白如玉,略帶淡米黃,肉眼不容發現;而柞蠶絲呈黃褐色,處到處理的柞蠶絲會成蒼白色,而且絲的紋理紊亂。

3、纖維粗細的區別,桑蠶絲比柞蠶絲要細,所以同重的桑蠶絲拉制好後要蓬鬆,桑蠶絲的粗細一般只有頭髮絲的1/10粗,而柞蠶絲的粗細是和頭髮絲相當的,所以當你不知道時可以和自己的頭髮比較一下。

4.、纖維長度的區別,桑蠶絲的纖維長度明顯比柞蠶絲長,因為柞蠶絲粗,所以一般人工很難將其利用,一般通過機械將其拉開的,纖維在拉開過程中長度一般不超過80厘米。而桑蠶絲的長度可達1000米以上。

5、 纖維手感的區別,桑蠶絲要細,所以手感細膩柔滑,而柞蠶絲粗手感只有滑。

6.、纖維的蓬鬆度,桑蠶絲要細,同樣重量的柞蠶絲體積要比桑蠶絲小好多。  

誕生過程

1、養蠶:廣西豐富的水資源和充足的陽光氣候,最適應於種植桑樹。面大質厚的桑葉是蠶寶寶們最愛吃的。
2、選繭:經過篩選,選出最飽滿的雙宮繭
3、煮繭:優質純淨水中加以浸泡、煮練,不加任何化學藥劑,使絲膠充分疏解。
4、清理:用大拇指從蠶繭的上方撥開。不可用機械或刃具切割。否則,長絲會變成短絲。然後,去除蠶蛹,蠶砂等雜質,這一工序可需要細心有經驗的師傅去完成喔。
5、小套環:熟練者套在自己的左手上,初學者使竹製的小彎環。
6、大套環:小套環完成後再用大套環拉開伸展,使其成為大約30公分左右的帽子形狀
7、絲套:白色的帽子形狀,蠶絲被的內絲胎原料。
8、拉絲:在強光反射拉絲台上,由技術熟練的拉絲工(4個人)協力拉絲,鋪製成各種規格的內絲胎。
最後,經過細密的縫製,一床純天然的合蠶歌雙宮繭桑蠶絲被就完成了! 

對人體的好處

桑蠶絲是世界公認的輕、柔、順的綠色環保產品,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動物長纖,素有“纖維皇后”之稱。古今中外,桑蠶真絲歷來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曾一度屬於皇族貴人的專利。在西方,絲綢有“軟黃金”之稱。

由於受氣候、地域與生態環境限制,世界蠶絲年產量很低,約占同為天然纖維羊毛產量的1/20,稀缺而昂貴。桑蠶絲被的高檔,不僅因為它的稀缺性,還有它獨特的保健功效:

1、改善睡眠,調理機能。蠶絲的絲膠成份含有18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散發出的細微分子又叫"睡眠因子"它可以使人的神經處於較安定的狀況。蓋上蠶絲被能改善睡眠,調理人體機能,減緩衰老。

2、具有良好的禦寒力和透氣性。蠶絲含有纖維中最高的"絲容積空隙",是熱的不良導體,冬季不易把人的體溫傳導出去,因此保暖性很強;加之透氣性好,天熱時又能排除多餘的熱量,夏季倍感涼爽。

3、具有吸汗、排濕性能。蠶絲外部的絲蛋白里含有一種叫"親力側鏈胺基酸"的物質,能吸吸汗,並加以排除,維持乾爽,保持舒適,對風濕病者尤其有益。

4、具有防蟎、抗菌、抗過敏及親膚的天性。蠶絲的絲膠成份不僅可以使人皮膚細膩光滑,而且具有防止蟎蟲和黴菌滋生的能力,對過敏體質者更為有益。

5、具有滋養肌膚,美容養顏功能。桑蠶絲屬於蛋白質纖維,是最接近人體肌膚的纖維,因此有“第二肌膚”之稱。它具有滋養肌膚,維護皮膚水份平衡,防止皮膚老化,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6、天然輕柔、篷松、順滑。桑蠶絲被世界上公認的輕、柔、順的環保產品,自然親近身體,讓人的睡眠無壓迫感。

使用與保養

使用方法

1 、使用時,應根據季節的不同和使用環境的差異,選擇適當重量的蠶絲被。蠶絲被通常有春秋被、夏涼被、冬被三種重量,合理選擇重量,可以獲得最佳的睡眠環境。

2 、使用時,建議在蠶絲胎套外加上被套,以免蠶絲被沾染灰塵和污漬.

3 、應養成良好的睡姿,避免用力扯拉蠶絲被,以保持絲胎良好有序的內在結構。

4 、蠶絲被不宜長時間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使用,以免蠶絲絲膠發生質變,從而影響蠶絲的柔韌性,導致結板。

5、不宜把蠶絲被當床墊使用,或者在蠶絲被上跳踩,以免破壞篷松度。

6、若不小把水弄到蠶絲被上(或者嬰兒尿床),應及時把蠶絲被拿到通風良好的地方晾曬。

保養方法

1 、貯藏方法:

1)蠶絲被應貯存於通風乾燥處,切勿放置潮濕、密封處,以防蠶絲受潮,產生異味。

2)貯存時不宜受重物長時間的置壓,以保持蠶絲被篷松度;存放時最好平放,也可吊掛。

3)儲藏蠶絲被的包裝袋宜松不宜緊,以免時間一長,導致蠶絲被失去彈性;

4)不可把樟腦丸等化學藥劑放置在蠶絲被中,以免破壞其天然抗菌性能。

2 、晾曬:

1)為確保蠶絲被的使用衛生及具有良好篷松度,請在通風良好的陽光下晾曬,但切勿在烈日下曝曬,以延長蠶絲被的使用壽命,保持柔軟舒適感;

2)涼曬時,用手輕輕拍打被胎,讓被子蓬鬆,使用效果會更好。

3 、洗滌:

1)蠶絲被的常規清洗:只洗被套。

2)蠶絲被胎套不可水洗、不可乾洗、不可氯漂、不可熨燙,不可機洗,更不可高溫洗滌,不可用力搓揉。

3)一旦胎套沾染污漬,可用少量冷水進行局部清洗,並在通風處晾曬乾,或用熨斗加墊布用低溫慢慢熨乾,亦可用吹風低溫吹乾,但切忌長時間接觸熱源。

4、翻新

被子使用時間長需要翻新時,應小心剪去胎套表面針線,取出絲胎,但此操作不可草率進行,應由熟練人員完成,以免損壞絲胎內部結構。

如何選購

1、沒有標明成分,只說是“蠶絲被”或“100%蠶絲被” ——只有淨含量為100%的蠶絲被才是真品,凡含量不足,或不標明“100%桑蠶絲”、“100%柞蠶絲”或只標的被子都是假冒偽劣產品。

2、沒有標明重量,只是多少錢一床

——蠶絲被是按填充物淨重來賣的,二級桑蠶絲零售價每斤在200元左右。凡攏統說多少錢一床的蠶絲被一定是假冒偽劣產品。  

3、標有重量,但不清楚是填充物淨重還是被子毛重

——正規品牌會在明顯位置標明蠶絲淨重量(不包括裹在蠶絲外面的胎套),假冒偽劣產品會把被套重量當蠶絲重量賣。凡不標明蠶絲淨重量,就一定是在欺騙顧客。

4、摸起來手感柔軟,但聞起來沒有氣味

——蠶絲被手感柔軟,同時有淡淡的蠶白質氣味。檢驗辦法:從被子裡邊抽出一根絲來點燃,如果燃燒速度很快,變成粉末的是蠶絲;而冒黑煙並帶刺激性氣味,或沒有頭髮燒焦的氣味,不能捏成粉末,就是化纖。

5、被胎沒有拉鏈檢驗口,或拉鏈很短

——優質蠶絲被會留有約1米長的拉鏈口,這樣手可以伸進被子任意一個地方抽出絲來檢驗。如果沒有檢驗拉鏈口,或者拉鏈口很短,就可能是次品或是假冒偽劣產品。想想,連看不讓的被子,你怎么知道裡面是什麼東西?

6、被胎表面縫了一道道線,或有些造型

——這種被子專業術語叫“絎縫被”,雖不能說是假冒產品,但一定是比較差的產品,即所謂的[經典型]蠶絲被。它之所縫得嚴實,是因為裡面全是由次繭、下腳料加工而成的蠶絲短纖,如果不絎縫,蠶絲就會亂竄,縮成一團。優質的蠶絲被(所謂[貴族型])是不用絎縫的,只在被胎上打幾個吊點。

7、被胎四角不飽滿,有空檔

——優質蠶絲被由經驗豐富的工人用傳統手工拉出來的,阡陌縱橫,薄均勻、四角不留空,長期使用免翻新。凡被胎四角留空的蠶絲被會縮成一團,使用壽命不會超過2年。

8、被套面料款式漂亮、厚實,但看不到裡面的蠶絲

——這些面料大都為化纖,如防雨布、仿真絲等。蠶絲的特性(柔軟性、吸附性)決定了它與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純棉最匹配。一些禮品公司抓住人們“只重外表,不重實質”的弱點,把被子外面款式做得很漂亮,裡面卻摻有大量的化纖。凡被胎漂亮,但看不到裡面蠶絲,這種被子絕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國家標準

《蠶絲被》國家標準目前已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2009年第9號公告批准發布,標準代號為GB/T24252-2009,實施日期為2010年2月1日。

新發布的GB/T24252-2009《蠶絲被》國家標準,是在原《蠶絲被》行業標準基礎上,對原行業標準的部分內容修改後上升為國家標準的。新發布的國家標準在蠶絲被的定義、包裝標註規定、等級、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工藝質量等方面對蠶絲被質量進行了新的規定。該標準適用於以桑蠶絲綿、柞蠶絲綿為主要原料,經制胎並和胎套絎縫(包括機縫和手工縫)製作而成的蠶絲被。另外,標準明確了以蠶絲為主要填充物的被類才可稱為蠶絲被,分為純蠶絲被和混合蠶絲被兩類。其中蠶絲含量為100%的稱為純蠶絲被,蠶絲含量達到50%及以上的為混合蠶絲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