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梨花體

桐城梨花體

桐城梨花體,是中國桐城詞派的獨創,是指桐城詩詞文化中豪放派古詞作家群體(核心代表詞作家有潘承祥、寒池青蓮等)的創作風格。

概述

其文學主張仿古但卻更主張創新,從內容到形式,在藝術技巧的借鑑中,吸收當代語言鮮活的營養,紮根生活紮根創作實踐,創造當代詞的新境界。

桐城梨花體 桐城梨花體

可以這樣認為:是國學運動的興起催生了桐城梨花體;是網路與科技支撐擴大了桐城梨花體;是深厚的桐城歷史人文條件孕育了桐城梨花體;是改革開放後活潑的學術環境繁榮的經濟環境,在以上條件的基礎之上,給桐城文化以一種新的文明一個新的文學屬種

主要特點

桐城梨花體,主要特點如下:

(1)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結合時代,宏揚中國最先進文化的氣息。

(2)在借鑑桐城文法的基礎上,革新古詞的創作規律,摸索現代新詞的藝術創作規律。

(3)以“三農”為詞創作的突破口,深入鄉村,體驗農村變遷,體驗農村風土人情。

(4)運用網路,了解中國古詞的創作態勢,展開學術上的百家爭鳴,活躍詞壇。

(5)對詞的繁盛時期---宋詞時代,進行詞理論的文學審美,在詞文學創作中形成新的桐城風格,譬如,學者日不落寫的系列文論。

所屬流派

桐城梨花體,與從桐城文派分化出去的常州詞派不同,與陽湖派更不同,因為桐城梨花體批判地繼承了桐城詩派,又獨創性地跳出中國古體詞在當今的窘境,用時代的新理念嚴格剖析國粹古詞的文學新發展趨勢,而假之以新的血液。

譬如,寒池青蓮女士創造的“ 新梨花詞體”引起了讀者的好評,其代表作有:《和黛玉·葬花詞》、《西江月·大別山》、《蝶戀花·故鄉道》、《採桑子·野渡》等。著名文化專家周曉名說:“桐城梨花體,是新古典主義文學流派”。

出現的意義

桐城梨花體,是桐城文學歷史上的第一次,是繼中國桐城散文派、桐城詩派、桐城學派、中國桐城賦派之後,又呈現的 一種地域文化現象,出現於網路,許多詞作家詞作家皈依於中國桐城文化的旗幟下,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學流派--- 桐城梨花體。它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在客觀地存在著。桐城梨花體, 其實質就是國學在詩詞領域裡的復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