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果蛾

桃蛀果蛾

桃蛀果蛾,所屬動物界,屬蛀果娥科,分布在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

基本信息

桃蛀果蛾桃蛀果蛾
桃蛀果蛾又名桃小食心蟲,簡稱“桃小”,學名Carposinaniponensis Walsingham,屬鱗翅目。蛀果娥科。在國內發生較廣泛,以華北東北西北較重.幼蟲蛀蝕蘋果山楂海棠等果樹,對仁果類為害多直入果心為害種子,並串食果肉排糞於其中,俗稱“豆沙餡”。幼果受害多呈畸形“猴頭”;對核果類和棗樹為害,多於果核周圍蛀食果肉,排糞於其中。

形態特徵

桃蛀果蛾桃蛀果蛾
成蟲灰白至淺灰褐色,雌蟲體長7~8毫米,展16~18毫米,榷蟲體長5~6毫米,翅展13~15毫米,複眼紅褐至深褐色,觸角絲狀,前翅前緣中部有一藍黑色近三角形的大,並有7簇黃褐色或藍褐色的斜立鱗片,頂角顯著,緣毛灰褐色。

卵近橢圓形或桶形,初產時橙色,後漸變深紅色,以底部黏附於果實上,卵殼具有不規則略呈橢圓形刻紋,端部環生2~3圈“Y”形外長物。老齡幼蟲體長13~16毫米,桃紅色,腹部色淡,幼齡幼蟲體為淡黃白色,無臀櫛,前胸背板紅褐色,體肥胖。 蛹體長6.5~8.6毫米,初黃白後變黃褐色,羽化前為灰黑色,翅、足和觸角部游離。繭分兩種,羽化繭又稱夏繭,紡錘形,質地疏鬆,一端留有羽化孔;越冬繭扁圓形,直徑約6毫米,高2~3毫米,由幼蟲吐絲綴合土粒而成,質地緊密。

發生規律

北方1年發生l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冬繭越冬,樹幹周圍1米範圍內3~6厘米以上土層中占絕大多數,在堆果場等處亦有部分越冬。越冬幼蟲因地區、年份、寄主的不同出土期而有所不同,一般年份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有時延續2個月,雨后土壤含水量達10%以上進入出土高峰,乾旱推遲出土。越冬幼蟲出土後在土石塊或草根旁,1天即可作成夏繭並在其中化蛹,於7月上句陸續羽化,至9月上旬結束。羽化交尾後2~3天產卵,成蟲晝伏夜出,無明顯趨光性。卵孵化後多自果實中、下部蛀入果內,不食果皮,為害20~30天后老熟脫果,入土結冬繭越冬。

防治方法

1、在越冬幼蟲出土盛期,樹冠下培土或覆蓋地膜。防止幼蟲出土及羽化為成蟲。

2、藥劑處理土壤,用25%對硫磷微膠囊或辛硫磷微膠囊加水50倍均勻噴於樹冠下,或上述藥劑加水5倍拌250倍細土,將毒土均勻撒於樹冠下,可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3、在幼蟲出土前,於5月份進行果實套袋,減少其危害。

4、當卵果率達1%~2%時,樹上進行藥劑防治。常用藥劑及濃度10%天王星2500~3000倍液,30%桃小靈1500~2000倍液,20%滅掃利2000~2500倍液,1.8%阿維蟲清2500~3000倍液,2.5%功夫菊酯1500~2000倍液,20%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20%除蟲脲4000~6000倍液等藥劑,同時加入農藥助劑防治效果更明顯。此外,注意梨園附近堆果場及其他樹上(如棗樹)的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