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國家稅務局

桂林市國家稅務局

桂林市國家稅務局成立於1994年9月19日。1998年桂林地市合併後,原桂林市國家稅務局、桂林地區國家稅務局合併組建成立新的桂林市國家稅務局。 目前全局機關內設13個行政機構,2個直屬機構,3個事業單位及5個黨群機構,下轄2個直屬內設機構及6個城區國稅局和12個縣國稅局。現有在職人員1541人,平均年齡41歲,其中黨員占67%,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93%。管轄全市一般納稅人3115戶,小規模企業5017戶、個體工商戶37834戶。 2009年全市國稅收入達37.7億元,占廣西國稅收入的9.19%,同比增長4.68%,增收1.69億元。全市國稅系統被評為桂林市文明行業,全系統擁有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5個,全國稅務系統先進集體3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個,自治區級文明單位18個,自治區級“青年文明號”15個。

主要職能

桂林市國家稅務局的主要職能是:

1.貫徹執行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並結合桂林市實際,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2.根據桂林市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稅收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並組織實施。

3.根據稅源和區國家稅務局下達的稅收計畫,編制分配和下達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稅收收入計畫並組織實施。

4.負責全市中央稅、中央地方共享稅等稅種的徵收管理和稽查工作,負責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和稅收票證的管理工作。

5.負責監督檢查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的稅收執法情況;負責稅務行政處罰聽證、行政複議和訴訟工作。

6.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進出口稅收和涉外稅收的管理工作。

7.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的稅收會計、統計工作。

8.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經費、財務、基本建設和資產管理工作;負責財務審計和政府採購工作。

9.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機構、編制和人事、勞動工資管理工作。

10.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建設及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11.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紀檢、監察工作。

12.負責全市國家稅務系統稅收信息化、現代化工作的規劃和實施,建設和管理信息系統。

13.研究稅收理論和稅收政策,分析稅收信息,掌握稅收動態,組織稅法宣傳工作。

14.承辦區國家稅務局和桂林市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機構設定

內設機構

辦公室、政策法規科(督察內審科)、貨物和勞務稅科、所得稅科 收入核算科、納稅服務科、徵收管理科、財務管理科、人事科、教育科、監察室、大企業和國際稅務管理科、進出口稅收管理科、機關黨辦、離退休幹部科。

直屬機構

稽查局、第一稽查局、第二稽查局、車輛購置稅徵收管理分局。

事業單位

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票證中心。

縣(區)局

疊彩區國稅局、象山區國稅局、七星區國稅局、秀峰區國稅局、高新區國稅局、臨桂縣國稅局、陽朔縣國稅局、永福縣國稅局、平樂縣國稅局、恭城瑤族自治縣國稅局、龍勝各族自治縣國稅局、全州縣國稅局、興安縣國稅局、灌陽縣國稅局、靈川縣國稅局、荔浦縣國稅局、資源縣國稅局。

領導信息

李文濤,男,漢族,1968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於中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現在職研究生班畢業,高級政工師職稱,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主持全面工作,聯繫臨桂縣國家稅務局、靈川縣國家稅務局。

蘇轟,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畢業,註冊稅務師,現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聯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稅務局、陽朔縣國家稅務局、興安縣國家稅務局。分管財務、教育、培訓中心(翠園賓館)工作。

蔣萬春,男,漢族,196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班畢業,註冊稅務師,現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聯繫疊彩區國家稅務局、荔浦縣國家稅務局、恭城縣國家稅務局。分管辦公室、徵收科、信息中心。

胡芝明,男,漢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畢業,經濟師職稱,現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流轉稅、車輛購置稅、票證管理中心工作。聯繫秀峰區國家稅務局、龍勝縣國家稅務局。

鄧毓華,男,漢族,196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畢業,助理經濟師職稱,現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聯繫七星區國家稅務局、全州縣國家稅務局、資源縣國家稅務局。分管政策法規、紀檢、監察、機關服務中心工作。

馮建文,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班畢業,高級政工師職稱,現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聯繫象山區國家稅務局、平樂縣國家稅務局、灌陽縣國家稅務局。分管所得稅、國際稅務、進出口稅收。

肖勁松,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經濟師,本科學歷,現任桂林市國家稅務局總會計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