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部的岩口鄉、窪落鄉、溫泉鄉及箐河鄉境內,地處四川、雲南兩省交界處,東鄰鹽邊縣國勝鄉,南、西與雲南麗江市華坪縣接壤,北與涼山州鹽源縣相接。地理坐標為東經101°07′57〃—101°25′54〃,北緯26°53′30〃—27°12′40〃。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觀、高山草甸和彝家風情等組成。主景區距瀘沽湖116公里,距麗江376公里,沿省道216線(稻攀路)前行可達稻城、亞丁。2003年在格薩拉鄉舉辦了“首屆攀西(鹽邊)生態旅遊節”。

基本信息


簡介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位於 攀枝花鹽邊縣西北角,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觀、 高山 草甸彝家風情等組成。這裡群山綿綿,峰 迴路轉間,時而黃土高坡,時而叢林密布,茶花萬朵,地質地貌變化極大。一位資深的地質學者曾說“此地山川地貌堪與九寨黃龍媲美”。 

高山草甸層巒起伏,低矮的盤松虬勁有力;在鹽邊岩口、窪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1000餘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餘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餘平方米,深度不一。在這些溶洞中,一號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後,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如靈澤洞,洞中的岩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

2001年,此地已列入鹽邊縣旅遊發展規劃,作為生態旅遊區進行開發,2003年6月,作為全市旅遊重點開發項目,市旅遊局已與四川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簽訂規劃契約,預計於2004年開始高起點、高標準、大規模地開發建設。  

區位優勢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彝語“格薩拉”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天堂”。俗稱:最好玩的地方。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區位優勢明顯, 交通狀況較為便利,地處 攀枝花鹽邊縣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的交界處,省道216線由南向北經岩口鄉縱貫全區。從岩口鄉向西有一條通往雲南省 麗江市華坪縣的機耕道。岩口鄉政府駐地向東南至攀枝花市118km,距二灘水庫湖面36km;北距瀘沽湖116km,較經 西昌至瀘沽湖的距離縮短了近89km。從區位條件上看,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不僅可成為 攀西大裂谷風景區的旅遊支撐中心,而且還可成為攀枝花至瀘沽湖旅遊精品線上的重要旅遊支撐點。作為攀西大裂谷旅遊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格薩拉生態旅遊區擁有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品位極高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同時該區域也是彝族聚集居區,具有濃郁的彝族風情。生態旅遊區內地形複雜,山高谷深,植被豐茂,生物多樣性明顯,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特別是萬畝 杜鵑、盤松 竹林、高山草甸和彝族風情等巧妙組合,構成了一幅幅奇異的 大裂谷風光畫卷。再加上驚心動魄、千姿百態的地質奇觀和天坑地漏群,幽靜的原始森林以及彝族村寨、古老傳說等人文資源,充分顯現出格薩拉生態旅遊區獨具魅力的 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旅遊價值。

演化過程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於攀西大裂谷的西緣。攀西大裂谷的地質構造演化基本過程是:晚 古生代(志 留-泥盆紀)成穹隆起,伴隨基性、超基性層狀岩體和小型環狀鹼性雜岩體侵入;晚二疊世陸殼破裂伴隨大規模的 峨眉山 玄武岩噴溢,隨後為鹼(酸)性A型環狀雜岩侵入或噴發;晚三疊世裂谷帶兩側斷陷,堆積巨厚的類磨拉石紅色砂礫岩建造;侏羅-白堊紀全面坳陷,廣泛沉積河湖相紅色砂泥岩;晚 白堊世至早第三紀裂谷萎縮,局限湖盆中沉積含膏鹽的砂泥岩和泥灰岩;早第三紀末,強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自西向東擠壓,裂谷封閉消亡。

由於第四紀構造運動的差異升降活動,本區在岩口-哇落一線形成了一長數十公里突升的峭壁,將本區分為兩大地貌單元。以西岩上部分為高山及丘狀高原區,海拔2600-3300m,發育天坑、地漏及溶洞,有奇異的高原山地風光;以東岩下部分則為中山峽谷區,海拔1500-2600m,以峽谷、瀑布風光為主。

氣候特點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具有 亞熱帶立體 氣候特點,由於岩上和岩下地區相對高差較大,垂直地帶性氣候變化明顯。   
岩上地區為中溫帶和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9.0-11.2℃,最熱月(6-7月)平均氣溫為15.0-1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0.6-2.8℃。岩上地區是鹽邊縣的多雨地帶,年降雨量1600mm左右,年蒸發量為600-700mm,是夏季避暑、冬季賞雪的好去處。

岩下地區為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8-17.3℃,最熱月(6-7月)平均氣溫為17.7-2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3.3-8.6℃。年降雨量1480-1500mm左右,年蒸發量為800-1100mm。旅遊區內河流屬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水系。由於地處碳酸鹽岩地區,暗河發育,其中岩口暗河長約15km,形成了一個集水量達4000萬立方米的巨大地下水庫。

林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是攀枝花市的重要林區之一,有林地面積為34430.7hm2,森林 覆蓋率為68.68%。在50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有成片的 森林灌叢、山地矮林和亞高山草甸。物種多樣,有雲南松、華山松、雲南紅豆杉、鐵杉、雲杉、冷杉、 地盤松、杜鵑、山茶及櫟、柯、栲等,組成了結構多樣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灌叢及疏林 草地。區內有萬畝杜鵑、地盤松林以及高山冷箭竹林、亞高山草甸等植物景觀,還有林麝、小 熊貓四川山鷓鴣、獼猴、 白腹錦雞大紫胸鸚鵡、灰頭鸚鵡、 雀鷹等珍稀動物。格薩拉是綠色世界,動物樂園。2003年在格薩拉鄉舉辦了“首屆攀西(鹽邊)生態旅遊節”。

主要景點

裂谷地貌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 岩溶景觀、 高山草甸和 彝家風情等組成。這裡群山綿綿,峰迴路轉間,時而黃土高坡,時而叢林密布,茶花萬朵,地質地貌變化極大。一位資深的地質學者曾說“此地山川地貌堪與九寨黃龍媲美”。

天坑地漏

在鹽邊岩口、窪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1000餘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餘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餘平方米,深度不一。

溶洞

一號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後,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如靈澤洞,洞中的岩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

高山草甸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高山草甸層巒起伏,低矮的 盤松虬勁有力。

民俗風情

民俗風情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這裡群山高聳入雲,居住著熱情、純樸、善良的彝族人民,原始的自然風貌遠離都市的喧囂而未受到人為的破壞,古樸的民俗民風一直延續而流傳至今,峰迴路轉間,綿延的草原和原始森林與深藍的天空連成一線。萬畝杜鵑花開的時節,這裡就是花的海洋,衣著艷麗的彝族阿咪子(年輕女子)在花眾中翩翩起舞,放聲高歌,是人與自然完美地結合。

圖片欣賞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風景一角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綠草地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小路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野花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小石林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雪景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山間小路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景色一角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景色一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