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雞

柴雞

柴雞肉質堅韌,腿纖細,似乾柴,又常棲息於柴禾之上,故名柴雞,也叫笨雞,麻雞。柴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覓食性、遺傳性能穩定、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公雞5個月出欄,平均體重為3.5斤左右後,母雞為2.5斤左右;性成熟為5個月,5個月開產;年產蛋量為150枚-180枚,平均蛋重40--45克,蛋殼顏色多為白色、淺褐色;其蛋黃比例大且顏色發黃,蛋清黏稠,卵黃膜較厚,色澤鮮艷。柴雞蛋在城鄉市場上非常暢銷,且蛋價也高於普通雞蛋。對於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戶來說,飼養柴雞的成本又比較低廉,適合家庭養殖。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柴雞柴雞
外觀體形清秀,頭尾上翹,羽毛緊湊,羽色有深麻、淺麻、黑色、淺花、偶爾也有白色和其他一些雜色羽毛,其中以深麻、淺麻為主。冠為單冠,冠形大小中等,厚實、直立。臉、耳葉均為紅色,脛上無毛,顏色有青色和白色兩種,皮膚為白色。成年母雞體重1.5公斤左右,公雞體重2.0公斤左右。習性活潑,覓食性強,適合散養。雞蛋顏色為淺粉色,蛋形較長,小頭較尖,近似30度左右的圓錐形,蛋重較小,一般開產蛋重33克左右,高峰後蛋重50克左右,蛋清粘稠,蛋黃為杏黃色,顏色較深,卵黃膜韌性較強,一般打開後可用筷子夾起蛋黃而不散。

營養價值

雞100克食部含量
可食部分34%,水分74.2克,蛋白質21.5克,脂肪2.5克,糖0.7克,熱量111千卡,鈣11毫克,磷190毫克,鐵1.5毫克,胡蘿蔔素0,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9毫克,尼克酸8.0毫克,維生素C-,維生素A-,粗纖維0,灰分1.1克。
雞肉含有維生素C、E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含有對人體生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雞肝性味甘微溫,能養血補肝,凡血虛目暗、夜盲翳障者可多食之。另外能養心安神、滋陰潤膚。
若脫髮過多,或遺精、白帶過多,可用雞蛋二隻,加首烏同煮食之。雞肉能讓秀髮亮起來,每周至少應該吃3次。
蛋黃油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外擦患處可治療嬰兒濕疹,乳頭皸裂、凍瘡潰爛、水火燙傷、口腔潰瘍等症。
《食療本草》指出,“黑雌雞,治反胃、腹痛、骨痛、乳癰、安胎”。
雞肉的分類有:雞脖、雞翅、雞翅尖、琵琶腿、小腿、雞爪、雞胸、雞架等。

適合人群

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養殖技術

林下養殖柴雞主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場地選擇

養殖柴雞不是任何林地都能養,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條件好,通風透光性良好,最好是林下間作牧草的林地,避免在經濟林下(蘋果、梨、杏、桃等樹種)養殖柴雞。

疫病防治

育雛應按照雞的生長要求,在鄉鎮(或頂目區)就近集中育雛,30d左右再到林中放養,育雛期間應做好防疫工作。具體防疫程式如下:1日齡,用馬立克氏病疫苗在頸部皮下注射。5日齡、17日齡,用新腎支28/86疫苗點眼和滴鼻。11日齡、25日齡,用法氏囊病疫苗滴鼻;30日齡,用新支H52疫苗皮下注射。放養後需要接種疫苗的,最好能飲水免疫,需要注射或刺種的,也要安排在夜間雞歸巢後,把雞隔離成小群再逐群免疫,減少雞的應激性。

飼料補給

根據林中飼草和昆蟲資源情況來制訂合理的人工補飼次數和數量,保證每天最少1次,且放在傍晚補飼,這樣更利於雞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經濟效益;飲水要保持清潔衛生,每天至少更換一次飲水,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更要勤換飲水。

環境消毒

柴雞柴雞
由於放養雞直接接觸了外界環境,和舍飼雞相比,給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場地要每星期消毒1次,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在選用消毒劑時,要多種輪換、交叉使用。常用的消毒藥有:①複合酚類:菌毒敵、農家福、菌毒滅、來蘇兒等,對病原微生物有較好的殺滅作用。②醛類:戊二醛、環氧乙烷、甲醛等屬高效消毒劑,其氣體或液體均有強大殺滅微生物的作用。③季胺鹽類:消毒-99、百毒殺等,對細菌繁殖體和親脂性病毒有較好殺滅作用。④含氯製劑:84消毒液、菌毒淨、優氯淨等。可殺滅所有類型微生物,可用於飲水消毒。⑤過氧化類:過氧乙酸等,消毒效果較好,價格便宜,但有一定腐蝕性。

餵養方式

農民餵養柴雞採取林下養雞方式,很容易造成飼料浪費,在生產過程中採取以下措施可有效防止飼料浪費。
科學選擇料槽或料桶,合理控制飼餵量由於散養柴雞吃料時容易擁擠,常把料槽或料桶打翻,造成飼料浪費,因此在飼餵過程中應把料槽或料桶固定好,其高度和雞背高度一致,並且數量要適當有所增加。每次加料量不要過多,加到料槽或料桶容量的1/3即可,以雞40分鐘吃完為宜。每日分4次加料,夏季應在清早、晚上涼爽時多喂,中午氣溫高時少餵。
科學配料,降低飼料成本利用本地原料資源,在保證飼養標準不變的前提下選用廉價原料,以有效降低飼料成本,例如可用餅粕類原料代替部分魚粉,或用芝麻餅、花生粕、菜粕代替部分豆粕等。
及時淘汰不符合標準的雞不符合標準的雞是指病、弱、殘個體及低產或停產的母雞。除此之外,還要及時淘汰多餘的公雞。
科學保管飼料存放飼料及原料的庫房應乾燥、通風,防止飼料發生霉變。購進原料時應根據生產需要多次少量購進,儘量減少原料貯存的時間,以防止其發生霉變。另外,還要防止鼠害、鳥害,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飼養管理

育雛期

1.進雛前的準備工作對雛雞舍進行徹底的消毒。舍內全部設備要進行檢修。進雛前雞舍溫度應升至33℃,相對濕度不低於60%。光照定為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使飲水器處於亮光處,便於雛雞找到。

2.接雛選擇健康活潑,掙扎有力,叫聲清脆,收臍良好,羽毛清潔,均勻度好的苗雞。雛雞接入雞舍後,應儘早提供飲水(不低於35℃)及飼料,保證每一隻雛雞都能正常飲水和吃料,對不飲水的雛雞可進行人工幫助。雛雞進舍15日內,禁止清掃地面。

育成期

柴雞柴雞
1.放養場地建設①圍網放養場地確定後,要選擇尼龍網圍成高1.5米的封閉圍欄,雞可在欄內自由採食。圍欄面積根據飼養數量而定,一般每隻雞平均占地8平方米。 ②雞舍的搭建選擇地勢高、乾燥、排水良好、距離道路500米以上的地方修建,也可在樹林中或林地邊,坐北朝南修建雞舍。 雞舍可採用塑膠大棚式,寬6米,長度按雞的數量而定,大棚頂內層鋪無滴膜,上鋪一層用以保溫隔熱的稻草,在稻草上再用塑膠薄膜覆蓋,並用繩固定。塑膠大棚縱軸的兩側下沿可捲起或放下,以調節室內溫度和換氣。棚內地面可墊細沙,使室內乾燥,每平方米養雞6隻?8隻,同時,搭建多層產蛋窩和棲架,產蛋窩大小以容納2隻雞為宜。
2.飼養管理要點育成期是指(31?240日齡)雛雞經育雛脫溫後到母雞開產、公雞上市階段,是雞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要注意以下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①放養季節選擇儘量安排雛雞脫溫後在白天氣溫不低於10℃時開始放養。 ②放養馴導與調教為使柴雞按時返回棚舍,便於飼喂,脫溫的柴雞在早晚放歸時,可定時用敲盆或吹哨來馴導和調教。 最好倆人配合,一人在前面吹哨開道並拋撒飼料,讓雞跟隨哄搶;另一人在後面用竹竿驅趕,直到全部進入飼餵場地。為強化效果,開始的前幾天,每天中午在放養區內設定補料槽和水槽,加少量的全價飼料和清水,吹哨並引食1次。同時,飼養員應及時趕走提前歸舍的雞。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歸舍馴導。如此反覆訓練幾天,雞群就能建立條件反射。 ③供給充足的飲水在雞活動的範圍內放置一些飲水器具,如每50隻雞準備1瓷盆水。同時避免讓雞喝不乾淨的水。④定時定量補飼補飼時間要固定,不可隨意改動。夏秋季可以少補,春冬季可多補一些;30?60日齡日補精料25克左右,日補1次?2次。參考配方為:玉米61%、豆粕15%、花生仁餅6%、麩皮7%、細糠5%、魚粉3%、骨粉1.7%、植物油1%、食鹽0.3%。8周齡後,要提高飼料的能量濃度和飼餵量,還需要增加油脂,但不可加牛油、羊油等膻味濃的脂肪。脂肪的添加量為3%?5%。日補精料量,3?4月齡補30克?35克,5?6月齡補40克?45克,7?8月齡補50克?55克,日補2次,早晚
柴雞柴雞
各1次。 ⑤發酵生蟲在放牧場內利用經殺菌消毒處理髮酵的豬、雞糞加20%的肥土和3%的糠麩拌勻堆成堆後,覆膜發酵7天左右,將發酵料鋪在磚砌地面上,用草蓋好,保持潮濕20天左右即可生蟲。每天將發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雞食用,可節約飼料30%。 ⑥補充光照冬春季節自然光照短,必須實行人工補光。每平方米以5瓦為宜,從傍晚到晚10時,從早晨6時到天亮。不能猛然長時間補光,每日光照增半小時,逐漸過渡到晚上10時。若自然光照超過每日11小時,可不補光。晚上熄燈後,還應有一些光線不強的燈通宵照明,使雞可以行走和飲水。在夏季昆蟲較多時,可在棲息的地方掛些紫光燈或白熾燈。 ⑦防獸害和藥害要採取措施防止黃鼠狼、老鷹等天敵捕雞。若在果園內放養柴雞,噴灑農藥時一定要使用生物農藥。⑧定期防疫與驅蟲按雞疫病防疫程式,30日齡雞新城疫i系凍乾苗滴鼻或點眼1.5頭份,雞痘皮下刺種雙針;40日齡禽流感油苗莖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齡喉氣管炎凍乾苗點眼1頭份;60日齡新城疫i系凍乾苗肌注1頭份;90日齡喉氣管炎凍乾苗點眼1頭份;110日齡雞痘凍乾苗皮下刺雙針,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iv系飲水4頭份;120日齡禽流感 。油苗肌注0.6毫升。定期使用藥物進行驅蟲。 ⑨精心管理育成期管理要做到“五勤”。 一是放雞時勤觀察。健康雞總是爭先恐後向外飛跑,病弱雞行動遲緩或不願離舍。二是清掃時勤觀察。清掃雞舍和清糞時,觀察糞便是否正常。三是補料時勤觀察。補料時勤觀察雞的精神狀態,健康雞往往顯得迫不及待,病弱雞不吃食或反應遲鈍。四是呼吸時勤觀察。晚上關燈後傾聽雞的呼吸是否正常,若帶有“咯咯”聲,則說明呼吸道有疾病。五是採食時勤觀察。從放養到開產前,採食量逐漸增加為正常。若發現病雞,應及時治療和隔離。

產蛋期

母雞體重達1.3公斤?1.5公斤時開產,商品蛋雞群公母比例為1:25。飼養管理是白天讓在放養區內自由採食,早晨和傍晚各補飼1次,日補飼量以50克?55克為宜,在整個產蛋期(241?600日齡)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產蛋期營養濃度飼料應以精料為主,適當補飼青綠多汁飼料,其精料營養濃度,粗蛋白含量在15%?16%、鈣為3.5%、磷為0.33%、食鹽0.37%。要加強雞過渡期的管理,由育成期轉為產蛋期餵料要有一個過渡期,當產蛋率在5%時,開始餵蛋雞料,一般過渡期為6天,在精料中每2天換1/3,最後完全變為蛋雞料。 2.增加光照時間一般實行早晚兩次補光,早晨固定在6時開始補到天亮,傍晚6點半開始補到10時,全天光照為16小時以上,產蛋2個?3個月後,將每日光照時間調整為17小時,早晨補光從5時開始,傍晚不變,補光的同時補料,補光一經固定下來,就不要輕易改變。3.產蛋初期飼養一看蛋重。 產蛋2個月後,蛋重基本達到正常標準,平均24個雞蛋重1公斤,營養不足會影響蛋的重量。二看蛋形。柴雞蛋蛋形圓滿。若蛋大端偏小,是欠早食,應補充足夠的精料。三看產蛋率上升趨勢。最遲3個月後產蛋率達到60%左右;如果產蛋率波動較大,要從飼養管理上找原因。四看雞體重。產蛋一段時間後,如雞體重不變,說明管理恰當;雞過肥或過瘦,都應調整飼餵量。五看食慾。餵雞時,雞很快圍聚爭食,可以適當多餵些;若來得慢,不聚擾爭食,應少餵些。4.預防母雞就巢性幽暗環境和窩內積蛋不取,可誘發母雞就巢性,所以應增加揀蛋次數,做到當日蛋不留在產蛋窩內過夜。一旦發現就巢雞應及時改變環境,將其放在涼爽明亮的地方,多餵些青綠多汁飼料,雞會很快離巢。5.嚴格防疫消毒在放養環境中生長的柴雞,容易受外界疾病的影響,所以防疫、消毒工作必須到位。一要在獸醫人員指導下嚴格按照雞疫病防疫程式進行防制。二要搞好衛生消毒。放養場進出口設消毒帶或消毒池,並謝絕參觀。三要做到“全進全出”。每批雞放養完後,應對雞棚徹底清掃、消毒,對所用器具、盆槽等熏蒸1次再進下一批雞。6.注意天氣惡劣天氣或天氣不好時,應及時將雞群趕回棚內進行舍飼,不要上山放養,避免死傷造成損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