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蠟梅

柳葉蠟梅

形態特徵:灌木,幼枝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被微毛。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柳葉蠟梅

學名: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Hu

形態特徵

灌木,幼枝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被微毛。葉近革質,線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13厘米,寬l一2.5厘米,兩端鈍至漸尖,葉面粗糙,無毛,葉背淺綠色,被不明顯的短柔毛,葉緣及脈上被短硬毛;葉柄長3—6毫米,被微毛。花單朵腋生,小,有短梗;花被片、雄蕊和心皮與山蠟梅特徵相同。花期8—10月。

生境

生於山地林中。浙江有栽培。本種模式標本采自江西修水。

用途

《中國藥典》七七版記載“山蠟梅葉”及其製劑“山蠟梅茶”可用於防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安徽、江西等地叫“香風茶”。

與亮葉蠟梅的區別

這裡的俗名“山蠟梅”與同科同屬中的山蠟梅並非一個種,後者為常綠灌木,葉卵狀披針形,質地較堅硬、葉表亮綠色,下面葉脈具短毛,花黃白色或淡黃色,花期8~10月,果期翌年5~7月;二者易於區分。

分布

柳葉蠟梅僅分布於安徽東南部及江西西北部、浙江中南部等山區,多生於狹長溝地,喜石灰質土,但一般土壤上亦可生長。而山蠟梅(亮葉蠟梅)分布較廣,自安徽南部起至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及雲南等省區均有分布。

利用價值

揮髮油成分:蠟梅科7種樹種的精油成分和含量,測得共9種成分;其中柳葉蠟梅至少含8種,α-蒎烯6.84%、β-蒎烯7.3%、1,8-桉葉素32.59%、龍腦1.57%、芳樟醇0.46%、樟腦17.84%、異龍腦7.95%。
生物鹼成分;含有蠟梅鹼。
黃酮類成分:含槲皮素和山柰酚。
其它類成分:含鯊肌醇。
藥用:柳葉蠟梅民間俗名為“傷風草”(指專治傷風感冒的草藥)具有解表祛風,理氣化痰的功效,中醫用於感冒、氣管炎及降血壓等症的治療。刁軍成等通過體內外抑菌實驗表明“山蠟梅(柳葉蠟梅)感冒茶”有抑菌、抗炎和解熱作用,尤其對由感冒引起的發熱畏寒、眼結膜充血療效最為顯著。早在20世紀70~80年代,醫務工作者就對香風茶治療感冒338例作初步觀察,有效率為92.9%,與桑菊感冒片對照組比較療效無明顯差異。
其它套用:每年夏、秋二季,可採收柳葉蠟梅鮮葉,按茶葉“炒青”工藝加工成香風茶,用於沖泡飲用,其味辛、涼、微苦、回味甘醇。在黃山市全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休寧齊雲山和江西婺源每年端午節前後,街頭巷尾、農貿市場及旅遊景區,均有出售,已成為當地一大特色地方名產。另外,柳葉蠟梅植株較矮,分枝低,枝葉濃密,冠形豐滿,花期長,可作為園林觀賞植物開發,尤宜成片植於園內坡地,葉表綠色而葉背綠白色,在微風中閃爍多姿,相映成趣;亦可孤植或叢栽於牆隅、窗下、庭院等處。同時還可用之製作盆景或作為砧木嫁接蠟梅優良品種。

栽培方法

柳葉蠟梅為叢生灌木,常處於野生狀態,目前尚少栽培,加上人為過量採收,野生資源已近枯竭。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更好地發展園林綠化、香風茶生產的要求,必須大力發展人工種植,現將柳葉蠟梅人工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繁殖:可採用播種、分株、扦插、埋條法及組培快繁進行苗木繁殖。
播種法:每年10~11月,柳葉蠟梅瘦果外殼由綠轉黃,內部種子呈棕黑色時,即可採收;晾乾,去雜後取出種子,儲藏,種子千粒重176.38~182.12g。在種子儲藏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其濕度。秋播或春播,播種前,種子用溫水浸種,催芽24h,能保證較高的出芽率。
分株法:方法簡單,可靠,較為常用。柳葉蠟梅一般根際周圍萌櫱性強,將帶根的萌櫱植株從母體上用利刀或鋼鋸分開移栽,分株時儘可能多帶鬚根:一般可在9~10月或3~4月間進行,經試驗分株繁殖成活率可在90%以上。
扦插法:一般於2月下旬至4月之間,或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進行,選擇優良健壯、生長2~3年的枝條,剪成10~13cm的插條,在高畦上按行距15~30cm、株距8cm扦插。扦插時枝條應斜插在苗床上,入土約2/3,上端留1個芽節露出土面。插後經常澆水,保持床土濕潤,管理得當,1年後即可定植。
壓條法:有普通壓條、開溝壓條、堆土壓條、套盆壓條與高空壓條等方法。每年2~3月間,選生長茁壯1~2年生枝條,根據不同的方法,將入土的部位用刀刻傷,在刻傷部位用少許ABT生根粉或500×10E-6萘乙酸粉劑,然後埋在草木灰摻沙作介質的土中,經常保持濕潤,2個月左右便可生根移栽。
組培快繁法;運用這種繁殖方法,預計每年可產組培苗數萬至數10萬株。蠟梅的組培繁殖已有報導,但柳葉蠟梅的組培快繁未見報導記錄。這方面我們的研究正在進行,已取得成果,將另文報導。
栽培管理
栽培方式;柳葉蠟梅的栽培可選用盆栽和地栽兩種方式。如果以觀賞花木為目的,選用盆栽;如以發展綠化、商品花材生產為目的,則取地栽。盆栽應選用泥質盆,選擇質地疏鬆、排水通氣性良好,又能保持一定濕度的基質為宜。地栽應選擇好適宜柳葉蠟梅生境的場地,移栽之前,要對場地進行整理,栽植時間在春季3~4月份,或秋季9~11月份。定植後立即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高溫乾燥季節勤澆水。生長期每月用複合肥進行一次稀薄追肥。
整形修剪:栽植後1年就應修剪株芽,以園林綠化為目的可將主幹30cm左右以下的芽全部抹去,確保樹形小喬木化,然後依照樹的長勢,修剪成層次分明的樹冠;盆景觀賞或作為砧木嫁接為目的的則需按形定勢,整理後修剪;以採收鮮葉,生產商品藥材及香風茶為目的則可打去頂枝,促期多發側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