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楊[蘭州大學教授]

柯楊[蘭州大學教授]

柯楊,男,漢族,1935生,甘肅省寧縣人。甘肅省著名的花兒學、民俗學專家。先後任蘭州大學中文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長期從事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的教學與理論研究。2017年5月16日逝世,享年82歲。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柯楊柯楊
曾任中文系系主任。系甘肅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俗學會副理李長、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現為蘭州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導師。是甘肅省著名的花兒學、民俗學專家。2017年5月16日,蘭州大學教授、著名民俗學專家柯楊於下午3時許與世長辭,享年82歲。

主要經歷

他長期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的教學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經驗,並十分重視歷史文獻資料的考察求證,因此在民間文學、西北民俗、西北花兒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國內外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對將花兒推向世界起了重大作用。在研究生指導中,他所指導的美國和德國的兩名研究生均以“花兒學”長篇論文分別獲得印地安那大學和特里爾大學的博士和碩士學位。他主編的26卷本大型文獻叢書《西北民俗文獻》已於1990年正式出版發行,並參與了全國高等學校教材《民間文學概論》 (1980 )、《民俗學概論》 ( 1998 )和(中國風俗辭典) (1990 )及《中華民族飲食風俗大觀》(1992)等書的編輯撰寫工作。他自從 1958 年從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後,就開始留心民間文學,特別是流行於西北地區的花兒。1963年初上蓮花山,即被空前盛大的花兒會和深富地方風味的蓮花山花兒所深深打動。28歲的柯楊,以其流利的文筆、敏捷的思路,寫下了他踏上民間文學之路的第一篇記述性文章(在蓮花山花兒會上 》 。文章約 6000 字,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他對蓮花山花兒的喜愛。文章中對蓮花山花兒和花兒會多角度多側面的描述,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示了他對社會事象的洞察和綜合提煉能力。當歷史的巨輪步入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繼1951年(花兒溯源)在<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二期)發表,柯楊的創作猶如火山爆,一發不可收拾。

主要論著

柯楊為人平易近人,樂於助人,有很好的人緣關係。他不但在大學執教,而且常常應基層邀請去傳經送寶,講學採風,不辭勞苦,為其他人修改作品,指導論文,深得廣大民間文學愛好者的尊重。他先後寫作發表了120餘篇學術論文,並與雪犁合編《花兒選集》 (1980 年)、《西北花兒梢選》(1987 年)、《中國風俗故事集》 等。他的主要事跡已收入《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1990 年)、《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家辭典》(1993 年)、《中國文藝家傳集》《第四部》(1995 年)、《遠東及澳洲地區名人錄》英國,1988 年《世界名人大辭典》《英國,1990 年》及《國際傑出領導者名錄》《美國,1991 年》。論文《中國的山魅與巴西的林神》獲《民間文學論壇》 首屆“銀河獎”三等獎。柯楊教授最重大的貢獻是把花兒介紹到國外。他通過接待來甘肅蓮花山考察採風的外國專家學者,通過指導外國研究生,通過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通過寫文章,系統全面地向國外介紹洮岷及河涅花兒,讓中國西北花兒及花兒學傳遍世界。1981 年香港《文叢》 第三期上刊載了他的採訪記《西北高原的一穎明珠―甘肅蓮花山花兒會漫記》一文。他在文中向海外詳細介紹了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的情況。1992 年6 月,他又為《 金星》 雜誌撰寫了《“花兒”研究在國外》、《洮岷“花兒”在港台》兩篇文章,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花兒在國外及港、台研究的最新動態及成就。1997 年,他又去韓國參加國際民俗學術討論會,提交了《眺氓花兒中的祭祀性歌謠》論文,引起各國學者的極大興趣。進人新千年後,柯楊對民間傳統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深入。

成就榮譽

2000 年八九月間.他又應邀去荷蘭、義大利出席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並宜讀了《聽眾的參與和民間歌手的才能― 兼論“洮岷花兒.’對唱中的環境因素》 ,引起了各國學者的關注。2001年4月22日,他又寫了《蓮花山花兒程式論》一文。《蓮花山花兒程式論》 一文從“蓮花山花兒的創作程式類型”、“蓮花山花兒的對唱程式對歌手即興創作的影響”、“程式規限下民間歌手的創造性”等三個方面對蓮花山花兒程式作了全面深刻的論述。他多年來深入基層採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1年5月21日,在中國文聯萬里採風活動表彰會上,柯先生獲採風“成果獎”,成為甘肅惟一獲此殊榮者。2002年2月18日,他的又一論文《社會轉型時期民間傳統文化面臨的挑戰和應採取的對策》脫稿。2002年6月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詩與歌的狂歡節——花兒與花兒會之民俗學研究》一書,該書獲得2004年8月獲得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頒發的“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第二屆學術著作獎二等獎。

人物評價

他從1958年開始從事民間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如今已走過了近50個年頭。近50年的辛勤耕耘,注定會有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收穫。
他是一個名人,只要從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他。他熱情開朗,富於激情,謙和謹慎,平易近人。和他在一起真正讓人體會到什麼是如沐春風。
他是一個忙人。近幾年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身兼數職的柯先生大部分時間在採風、講課、評審、寫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