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是由澳大利亞工業部門生產的,被普遍認為是世界是常規潛艇中能力最強的一種潛艇。澳大利亞官員稱,世界上沒有其他常規潛艇在技術方面能超過"柯林斯"級潛艇,在水中,柯林斯級常規潛艇幾乎無法被發現。

基本信息

簡介

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是澳洲海軍最新銳潛艦,也是全球體積第三大的柴電潛艦,僅次於日本的蒼龍型和親潮型,已經逼近核子潛艦的大小。總計有六艘Collins(SSG73)、Farncomb(SSG74)、Waller(SSG75)、Dechaineux(SSG76)、Sheean(SSG77)、Rankin(SSG78),都駐紮在西澳的司特靈基地(Stirling),由澳洲潛艦公司在南澳阿德雷得附近的的Osborne廠建造。柯林斯級是取代妖精級潛艇的後繼者。

科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是澳大利亞建造的最新一級潛艇,其首艇1995年服役,至1999年將共建6艘。該級潛艇並不是由澳大利亞本國設計的,而是由瑞典久負盛名的考庫姆造船公司設計並參與建造的,其性能、武器威力、安靜性和自動化水平都屬世界先進水平。該級潛艇裝備了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分3組布置在左右兩舷,共可發射魚叉潛射反艦飛彈和MK484型魚雷23枚,配備44枚水雷,武器威力較為強大。為提高水下探測能力,科林斯採用了法國專門為其研製的塞伊拉綜合聲納系統。該系統是現行常規潛艇裝備同類系統中性能最先進的(包括艇首聲納、側面陣聲納和被動拖曳聲納),具有探測距離遠、自動探測和跟蹤、抗干擾、能分辨假目標等特點。

性能參數

名稱:“柯林斯”柯林斯級潛艇
尺度:長77.5米,寬7.8米,吃水7米水上排水量:3051噸,水下排水量3353噸水上航速:10節;水下:20節續航力:水上為9000海里/10節,下潛深度300米動力裝置採用柴電推進形式,包括3台柴油機、4組鉛酸蓄電池和1台主推進電機及1個單軸螺鏇槳。

研製計畫

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遠離其他大陸,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國海軍在國防力量中的重要地位。在澳海軍成立後的50年內,主要依靠英國海軍的潛艇及其艇員擔任海卜防務。到了60年代,他們購買了6艘“奧白龍”級常規潛艇,才算有了自己的潛艇部隊。這6艘潛艇都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計建造的,服役至今已有30多年艇齡了。雖經過70年代的現代化改裝,但仍難以承擔起現代潛艇在海上防務的重要使命。自70年代始,澳大利亞按照“自力強化國防”的策略,制訂了“潛艇現代化計畫”但終因經濟實力不濟,無力付諸實施。

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亞經濟復甦,加上老式航空母艦退役,潛艇便成為進行區域防禦的中堅力量。因此,澳大利亞政府籌措了40億澳元的巨款,決定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以取代已過時的“奧白龍”級潛艇。

1981年,澳大利亞海軍宣布了建造新一級潛艇的計畫,1982年,向西方國家發出了招標書。瑞典、英國、德國、荷蘭、法國和義大利6個國家的7個潛艇設計與製造公司參加了投標。澳海軍對7個投標方案進行綜合比較後,選擇了瑞典考庫姆的471型方案,並選擇了2家作戰系統供應商。1985年簽訂了設計方案契約,由瑞典考庫姆公司與澳大利亞3個公司組成的澳大利亞潛艇公司作為主承包商。1987年6月3日,該公司與該國海軍在坎培拉議會大廈簽訂了建造6艘“柯林斯”(Collins)級潛艇的契約,由該公司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阿德萊德造船廠承擔建造任務。

6艘“柯林斯”級潛艇分別命名為:“柯林斯”號(S73)、“法恩科姆”號(874)、“沃勒”號(S75)、“德查紐克斯”號(876)、“希恩”號(S77)以及“蘭金”號(S78)。首艇“柯林斯”號於1989年分首尾兩段在瑞典考庫姆公司船廠建造,1993年運抵澳大利亞,艇體的其他部分均在澳大利亞建造。該艇於1993年8月28日下水,1996年7月27日服役。第2艘“法恩科姆”號於1991年3月開工,1995年下水,1998年服役。3號、4號艇已於1999年服役,5號艇2000年8月服役,6號艇計畫2001年服役。圖2.3-7為“柯林斯”級的照片。整個潛艇建造計畫將耗資27億澳元,每艘艇造價約3.5~3.75億美元。

該級艇的主要使命任務是反艦、反潛、警戒、蒐集情報、布雷和執行運送潛水員登入等特種任務;活動海區為中遠海。

總體性能與裝備

“柯林斯”級潛艇的主尺度為:長77.8m,寬7.8m,吃水7m。水面排水量3051t,水下排水量3353t。通氣管航態時的航速為10kn,水下航速達20kn。極限下潛深度300m,最大續航力11500nmile,在通氣管航態下的續航力為900nmile,水下用蓄電池電能航行時的續航力為480nmile。自持力70天。艇員編制42人(包含7名軍官),可加5名學員。

總體與結構  

“柯林斯”級潛艇採用的是單殼體結構,2層連續甲板,殼體壽命30年。為了增強對抗最先進潛艇的能力,低噪聲是該級潛艇設計時的一項特別重要的指標。為了提高總體性能,降低艇體重量,該艇艇體是用瑞典產的抗拉伸高強度鋼製成的。這種合金鋼比HY80及HY100型鎳鉻鋼更易焊接和加工。

該級艇採用圓鈍首、尖錐尾的過渡形線型。外形類似於放大了的瑞典A17級潛艇。流線型指揮台圍殼上裝有水平舵。迴轉體尖尾上裝有呈X形布置的尾舵和直徑達4.4m的7葉大側斜低速螺鏇槳。全艇採用小儲備浮力的大分艙。整個艇僅首端和尾端設有主壓載水艙,中部為單殼體。帶有脫險筒的雙層耐壓隔壁將整個耐壓船體分隔成2個水密艙。

動力與推進系統

“柯林斯”級潛艇採用柴-電推進系統驅動單軸螺鏇槳。動力推進系統由3台V-18B/14海特莫特柴油發電機組、4組瓦爾塔鉛酸電池以及1台熱蒙施奈德3MW雙電樞主推進電機組成。艇上還裝了瑞典SAAB公司製造的艦艇控制、監視和管理綜合系統。該系統使用由串列數據匯流排連線的若干分散式微處理機,對潛艇的機動廣排水量、動力、推進、後勤支援和安全報警進行監視和管理,同時還用來排除管理系統的故障。

武器裝備

“柯林斯”級潛艇配備有6個直徑為533mm的魚雷發射管,左右舷各配置3個。每舷的發射管均可單獨操作。發射、控制和操作設備均有備份。按照澳大利亞海軍的要求,該發射系統可發射MK48-4型魚雷和潛射“魚叉”反艦飛彈。發射系統是由斯特拉昌.享肖公司設計的。羅克維爾.澳大利亞公司主承包作戰系統,全面負責計畫的實施、系統管理以及作戰系統的安裝與綜合。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公司負責作戰系統軟體與岸上設施的設計。該系統採用了一種靈活的綜合結構、Ada軟體、MC68040處理機及其他驗證合格的設備,以保證其作戰時的有效性。在系統的管理、工程設計、製造和後勤支援方面,45%以上的工作是由澳大利亞方面負責的。

水聲設備  

“柯林斯”級潛艇使用的是法國湯姆遜.辛特拉公司的“希拉”綜合聲吶系統。該系統以2組處理機為基礎,由一套通用的硬體和軟體構成,可進行多種重新組合。它採用了最先進的信號和數據處理算法、特定波束成形、抗干擾、脈衝抑制和目標識別等先進技術。該系統的功能為:全景監視(包括自動探測和跟蹤);精確定位(提供方位、距離、速度和航向等數據);對目標進行半自動分類,顯示目標特徵;進行頻譜分析和參數鑑定;對敵方武器跟蹤,進行早期預警;通過有效的聲學跟蹤方式進行綜合聲學戰術態勢評估;對本艇噪聲進行監控,以保證本艇隱蔽安全航行,且使聲吶工作達到最佳狀態;進行性能監控和故障定位,使工作效率達到最佳;實施水下通信,等等。在設計時已考慮在該級艇上安裝拖曳聲吶陣。

技術特點分析

總體性能優良  

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

近年來研究成果表明,“柯林斯”級潛艇採用的這種‘主艇體一操縱面一螺鏇槳’配置方案,具有特殊的優越性。首先是操縱面的尺度不超出艇寬和龍骨基線,潛艇離靠碼頭、進塢坐墩和坐沉海底十分方便。其次是潛艇具有優異的穩性和機動性,無論水面,還是水下狀態穩定航行時,均具有良好的航向保持性。而機動航行時,具有靈活的操縱性。另外,尖錐尾線型具有比較均勻的伴流場,附體阻力較小,有利於提高艇的航速和降低螺鏇槳噪聲。

該級艇採用的大分艙結構,給總體布置帶來了更大的靈活性,使艙室得到更充分的合理利用,有助於改善潛艇的適居性。該艇的自動化水平較高,其自動操縱系統裝有新型微機,且與全艇串列數據匯流排相連,組成微機網路。該系統具有控制艇的機動、均衡、推進裝置、電能消耗和監視以及故障報警等功能。操縱系統只需單人操縱,比瑞典的SCC-200系統還要先進。作戰系統和動力系統的控制自動化,使艇員編制減少到42人,比“奧白龍”級潛艇還少23名。

動力裝置新穎

“柯林斯”級潛艇裝備了常規的柴油機-發電機、蓄電池、電動機動力裝置和新穎的熱氣機組成

的混合動力裝置。3台海特莫勒17缸4衝程柴油發電機組能提供3500kW的電能。4組管狀蓄電池分2大組布置在一個耐壓隔艙中。主推進電機為雙樞直流電動機。強大的動力源配以低阻力的艇體以及高效率的螺鏇槳,使艇的水下最大航速超過20kn。低航速續航力很大,自持力可達70晝夜,這在西方潛艇中也是少見的。

武器系統先進

“柯林斯”級潛艇裝備有先進的作戰系統。該系統的功能就其集中程度而言,超過了美國海軍新一代核潛艇的作戰系統。它能自動探測1000個目標,自動跟蹤200個目標,對25個以上目標進行定位。同時指揮攻擊目標的數量主要受到艇上發射數量的限制。該系統包括7台多功能通用操縱台;1台指揮圖像操縱台、左右舷各設1台武器數據轉換器,組成潛艇作戰指揮中心。該系統主要有兩大功能:第一是監測,包括目標的探測、分類、跟蹤、來自感測器的全部數據的管理以及繪製整體作戰圖像。第二是威脅預測,包括目標的威脅估計、本艇運動的分析、最佳機動建議、武器攻擊時的最佳配置選擇及武器的自動發射等。此外,該系統還具有輔助導航的功能。在硬體設備中的微處理機都是標準化的MC68020接外掛程式,易於維修和更換,並用光纖數據匯流排連成現代化的微機網路,易於管理。

該級艇的武備配置中增加了多用途發射管的數量和武器攜帶量,同時注意了雷彈的配比。共攜載武器23枚。6具魚雷發放管的第一具是由美國製造商提供的,其餘5具由美國提供技術指導,由澳大利亞自行製造。攜帶的武器有美國MK-48魚雷、“魚叉”反艦飛彈和反艦反潛兩用魚雷,也可裝載水雷。布放水雷以封鎖航道或港口。還可裝載巡航飛彈以攻擊遠距離陸上目標。在指揮台圍殼頂部還預留有安裝對空飛彈的空間。

感測器性能超群

水聲設備齊全使“柯林斯”級潛艇目明耳聰。水聲系統包括8個基陣和10個信號機櫃。艇首是大型被動接收圓柱陣,艇舷兩側裝有線列陣,圍殼頂端前部裝有主動發射圈柱陣、艇舷兩側接近上層建築外還裝有分布或噪聲測距陣,圍殼中部兩側裝有水下通信基陣,兩側從首至尾分散布置有自噪聲監測基陣。

最具特色的是該艇裝有可收放的細線型低頻拖曳基陣。迄今只有美國和前蘇聯在大型反潛水面艦艇和核潛艇上才裝備這種新式基陣。該基陣長約1000m,直徑為40mm,其核心是一組組水聽器和電子元件。其外面包覆有6層外套:編織聚炳烯、凝膠充填物,網狀聚丙烯導體層、凱夫拉增強纖維軟芯等,最外層是聚氨基甲酸(乙)脂套管。這種拖曳基陣又長又細、又輕又軟、又牢固,又可靠,很容易卷繞成筒狀。放出後能呈零浮力狀態浮於水面。由於它很長,遠離本艇的噪聲源,可以接收千里之外的目標發出的低頻信號。據稱,裝備此類聲吶後,探測目標的距離已從100km擴大到1000km,可探測的區域面積增加了100倍。這無疑具有重大的戰術價值。  

潛艇

蘇聯
美國
法國
英國
德國
日本
荷蘭
朝鮮
其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