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姓氏]

柏氏[姓氏]
柏氏[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柏氏曾是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的貴族姓氏,因為柏姓人天資聰穎,所以曾有多人當過上古皇帝的老師。這些上古先哲的後代曾在河南西平縣西部建立過一個柏國,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弱小的柏國被楚國滅掉了。

基本信息

起源

柏氏 柏氏

柏(Bǎi,舊讀Bó)姓源起有五:

1、遠古舜帝時候,有個賢人叫始祖為柏翳(即伯益),為舜時司徒,舜賜姓嬴,自此之後柏翳便有了兩個姓屬,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後代子孫也形成了兩支,其中一支是為柏姓。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據古書記載,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幫助舜帝馴養鳥獸。也就是說,他教人們將牛羊豬狗雞馴養後,物質生活的來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還幫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柏姓還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後代。遠古時期另有柏姓,而古書記載柏姓古時也有寫作伯姓的。 

2、以封國命姓。它的來源可經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柏國,也叫柏子國,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帶。相傳柏國的開國君王是黃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時,柏國被楚國所滅,柏國國君的後代就用原來的國名柏作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3、以人名命氏。始祖為柏翳,起源於堯為部族首領之時,系出嬴姓。《史記.秦本經》載:“大費拜受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訓服,是為柏翳,舜賜嬴姓。”自此之後,柏翳使有了兩個姓屬,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後代子孫也形成了兩到,其中一支,是為柏姓。

4、以木名命姓。相傳遠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芝,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據說,柏芝曾擔任伏羲的助手,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民眾而無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擁護,被尊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在今河南陳留縣)上,他的子孫就姓柏。柏姓,古時也作柏姓。 柏姓望族居濟陰、魏郡。

5、出自滿族老姓漢化。滿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柏氏(朝鮮族)等。

由來

傳說遠古時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個大臣,名芝,以柏木為圖騰,人稱柏芝。他協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諸多功勞,但並不因此而自滿,深得伏羲的信任,後當上東方部落的首領,所以史家又稱他為柏皇氏。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現了一隻怪獸,龍首而蛇身,遍身長滿龍鱗,高八尺五寸,形狀象魚又象駝,左右各生一個肉翅,在波濤中游來游去。伏羲聞訊後,趕到孟津河邊。那怪獸看見伏羲後,更是精神抖擻,背上的龍鱗閃閃發起光來,似乎組成一種圖案。伏羲似有所動,知是神靈指點,忙命排香案頂禮膜拜。 當時柏皇隨伏羲一起,見此靈機一動,趕快撿起一塊燒過的木炭,迅速把怪獸身上的圖案畫在一塊大石上。等伏羲祀拜完畢,那怪獸即沉入水中不見,伏羲這才想起怪獸身上的圖案沒有記下來,十分遺憾。這時,柏皇已把圖案抄在木板上獻給伏羲。 伏羲大喜,回去後日夜鑽研,終於畫成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的天下第一圖:太極八卦圖。 由於柏皇氏聰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後代都為帝王師,如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嚳的老師為柏招。另外,黃帝的地官是柏常,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貴族。後來,柏姓大多轉化為其它姓氏,所以現在反倒不多了。

遷徙分布

柏氏 柏氏

按史料記載,柏姓曾是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的貴族姓氏,因為柏姓人天資聰穎,所以曾有多人當過上古皇帝的老師。這些上古先哲的後代曾在河南西平縣西部建立過一個柏國,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弱小的柏國被楚國滅掉了。如今,在柏國故地,仍矗立著一座建於北宋時期的寶岩寺塔,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於塔下民間盛傳的柏皇氏的傳說相映成趣。相傳上古時期東方部族的一個首領叫做柏皇氏,因為他們以柏樹作為圖騰對象,所以又稱柏皇氏為柏芝。柏芝曾擔任過伏羲的助手,傳說,聞名中外的中華太極八卦圖,便是遠古時期三皇之首的伏羲發明的。當時有一隻龍首蛇身的怪物,見到伏羲後便精神抖擻,背上龍磷閃閃發光,構成一組圖案,伏羲見狀只顧頂禮膜拜,而柏皇氏卻用燒過的木炭將圖案畫在大石上,獻給了伏羲,籍此發明了太極八卦圖。顯然,這其中凝聚了柏姓人的聰穎與智慧。柏皇氏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百姓而無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擁護,並尊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後人便以“柏”作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於春秋時期,當時的柏國百姓以國名“柏”作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開封,後大部分南遷,現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陝西、江蘇等地。柏姓本是小姓,據《中國姓氏尋根》記載:“黃帝時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顓頊有師傅柏亮文、帝嚳有師傅柏昭、帝堯時有柏成子。西周時,柏國君柏曾任周的太僕,唐代有左拾遺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揮史柏英,清代有書法家柏謙”。據說,北京、台灣、安徽、江蘇有的柏姓人都喜歡“尋根問祖”,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引導得法,勉勵自己及家人不愧對祖宗,做有出息的人,於國於民都是有益的事情。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體上都有分支始祖及遷徙原因。

歷史考證

《尚友錄》記載:[古柏氏之後。]相傳上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芝,因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據說他曾擔任伏羲的助手,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民而無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擁護,被尊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上,他的子孫就是柏氏。《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柏國,為楚所滅,子孫以為氏,望出魏郡。]春秋時的柏國,在現在的河南省西平縣的西方,至今還有一個柏亭。柏姓的發祥之地就在這裡,後來國滅之後,子孫逐漸繁衍到魏郡(今河北臨漳縣)、濟陽(今山東省定陶縣)。

歷史名人

柏氏 柏氏

柏常

黃帝時有地官(司徒),帝顓頊有師傅柏亮父,帝嚳有師傅柏昭。帝堯時,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陽縣東南),號柏成子。 柏,神話傳說中的蜀王。《漢·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 ,後者名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

柏高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山海經·海內經》:“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郭璞註:“柏子高,仙者也。”

柏良器

唐朝時人,他的父親被安祿山殺死,他立志報仇,少年從軍,打了六十多場戰,當上將官時,才二十四歲,以後更立大功,做了大官。

柏叢桂

明朝寶應人。洪武時,他上書朝廷建議築淮堤 ,建 槐樓40里,以防備水患。後來,明大祖皇帝採納了柏叢桂的建 議。 在淮揚一帶徵用民工56 000人,給他率領修建河堤、槐樓四十 里這個宏偉的工程,大功告成後,鄉人稱為“柏家堰”。世代造福於 民,流芳千古。

柏文蔚

字烈武。率鎮江新軍回響辛亥武昌起義,後被 推為南京臨時政府北伐聯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安徽都督。民國4 年在上海參加護國運動。民國6年在廣東參加護法戰爭。民國13年以 後,歷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革命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等職。民 國21年日軍進攻上海,主張抵抗,為時論所推崇。

其他

此外,還有西周時,柏國君柏冏曾任周的太僕。

東周時有史官柏堂騫。

漢有柏直、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遺柏耆,左領軍衛大將軍柏良器,封平原王。

元代有畫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衛指揮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畫家、詩人柏立本,書法家柏謙,畫家、書法家、詩人柏古。

近代有資產階級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歷史影響

舜帝雕像 舜帝雕像

達縣趙家鄉(清風鄉)柏氏系始祖楚望公後裔,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鵝頸塘,生於北宋仁宗明道壬申元年(1032年)正月十六日辰時,至今近千年,歷三十四代。爾後十一世柏森貴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縣福里地對塘灣杜河村柏家坪。

明末清初四川連年戰爭,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蕪,發春之子柏氏二十二代世泰、世奎、世純及堂兄世魁積極回響康熙鼓勵移民之詔,於康熙年間一同入川。

入川後,世泰、世奎、世純定居於達縣(綏定)趙家鄉(清風鄉)沙壩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三年,世泰、世奎、世純兄弟三人及堂兄世魁思念遠在湖南之父母,回祖籍各接來重病父母發春及朱氏桂春胡氏,次年發春、朱氏先後病故。發春葬於沙壩廟灣,朱氏葬於高石坎。世泰、世奎、世純後人在此繁衍生殖已歷十三世,人口達二千餘之眾。桂春之子世魁定居肖家坡。爾後明金遷於馬家斜石盤乾拱橋,元清、元道遷達縣映山鄉柏家壩,將其祖先桂春墳遷入映山,胡氏墳留肖家坡。

世泰、世奎、世純本居一處,後因人口眾多,故世泰定居於關家溝,世奎定居沙壩朝門院,三子世純好唱戲,不願留川,回湖南老家,後因戶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並帶回家族獅子及樂器,定居肖家浜(熊家灣)。世泰世奎世純合議率柏氏子孫集資修建家廟於踏水橋南頭小屋壩上供奉祖先,後遷至廟坡上,名曰南溪廟,現仍供有家族獅子。世純第六代子孫開達於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載千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