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安法師

果安法師

果安法師,字德修,一九三三年生於江蘇省泰州縣順路鄉的一個農民家庭。家中兄弟四人,姐妹二人,父名張德利,以捕魚為生。果安師童年,每見到父親捕到的魚,不問多少,盡數放生。從小就顯示出無比的慈悲心。在他六歲時,父親十指生“百羅瘡”去世。一九四四年,十二歲,由聖悟和尚剃度在華仙洞出家,從此過起了每天晨鐘暮鼓,拜佛念經,過著一日不作,一日無食的淡泊生活。後來他的三哥也出家修行,法號果林。接著是他的妹妹出家,法號果靜。母親也做了五戒居士,法號道華。母女共住鎮江大路圃山龍仙洞,過著自給自足的農禪生活。

受戒修行

果安法師雖然沒讀過一天書,卻目睹了父亡家散的淒涼,品味了人生的艱辛,悟出了人生苦、空、無常之理。他白天一邊勞動,一邊分句背誦五堂功課。他念大悲咒能坐著念到睡著,睡著又能念醒,而且字字句句分明,一點不錯。他深敬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發願要修行有成就,救度眾生。一九八四年,十六歲,在南京古林寺求受三壇大戒後,在鎮江金山寺親近明心法師習禪,後隨來果安師在高 寺修禪,立求參出本來面目,見性成佛;功夫得力,深得來果禪師嘉許。並請智宏禪師成就三項功德∶1.用四十八根燈草為一束,共三束浸滿香油立在頭頂上,燃燈供佛。2.在背上用香立著排成七層寶塔形圖案,點燃香燒完後,背上有七層寶塔香疤圖形,這是起七寶塔供佛。3.脖子上用一○八顆香圍起來燒成一○八顆念佛珠。在頭上燃燈供佛,由於燃燒面積大,引起頭面浮腫,鑽心的疼,他坐禪七個日夜後,神奇地好起來了。年輕的果安法師生死心切,到處參訪名山大德,過著日中一食的生活。曾隨智宏,慧通等師到九華山住茅棚,曾嘗試二個餓七(禪坐七天七夜不吃飲食),力求開悟。

和尚工人

二十六歲時(一九五八年),由於歷史的原因,迫使他離開高 寺,成了上海羊毛衫十六廠的一名工人。這個廠有五十一名“和尚工人”,果安師選擇了做鍋爐工。三個人的工作他一個人做。他一面工作,一面暗暗修行,默默地供養母親、師父。他以“苦做無爭”的利人精神贏得了廠內外工友及鄰居的擁護。他內心渴望叢林淨修的生活。上班、下班、行、走、坐、臥之中,他都以念佛念經來安住自心。上海南浦大橋秀水浜五十三弄六號,那個六平方米陳舊的小木屋,就是果安師誦百部《妙法蓮華經》回向給老人祈求往生西方淨土。之後一個人獨自供養師父的生活,直至師父圓寂。“文革”期間,他以出身貧寒的關係而成為工人階級的一分子,加入了工宣隊,廠里想培養他入黨,他卻以自己條件不夠而婉言謝絕了。由於他心地善良,因此當他看守那些“叛徒、內奸、反革命、右派、臭老九、走資派”等五類分子時,總是和顏悅色,百般安慰,恭敬侍候。羊毛衫十六廠五十一名“和尚工人”,只有他一人吃長素。還有一個特殊原因,他吃肉即吐,領導也沒辦法,醫生也無藥可醫。果安師則風趣地說∶“自己沒有福吃眾生的肉”。所以他吃素念佛,坐禪念經倒也平安了。但是多種病魔向他襲來,醫生給他判了死刑。這時果安師四十八歲,他提前病退了。

重授三壇大戒

飽嘗人間酸甜苦辣的果安師,一九八五年在上海玉佛寺重授三壇大戒,掛單紹隆寺。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二年,舉辦二期共六年日讀一部《妙法蓮華經》的法會。集眾共修,發冥陽兩利的大願,“一求正法久住,二求世界和平,三求全球息災,四求普濟群萌”四求之願。和覺俊比丘尼,乘義首坐和尚,達實首坐和尚,從達方丈等,護持三寶監院,創建寺院,整頓道風,誦經拜懺,念佛講經,氣象興隆,四眾欣仰。

一九九○年七月十五日,果安師在紹隆寺法華樓燃指供佛,願代眾生受苦。

一九九三年春,三寶監院成就果安師閉關三年修持,圓滿出關。

一九九六年五月,同三寶師、覺俊比丘尼領眾朝禮五台、峨嵋二聖地。在五台山率四眾弟子設千僧齋法會,隨後朝禮九華山、普陀山、阿育王寺、天台國清寺。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九日,果安師以大乘饒益有情的悲願,接受安徽廬江縣佛協會長滿成法師禮請,以多病的身體,義不容辭地挑起百廢待興的冶父山實際禪寺方丈重任,把他的福報和智慧布施給這一方。感招上海、常州、鎮江、南京、鹽城、大連等地居士護持道場。修學和創修寺院並行,難化力化,依法不依人,以戒為師。

圓寂

一九九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果安法師俗臘六十五,在安徽省廬江縣佛教協會(地王廟)由滿成師領四眾弟子念佛聲中坐化示寂,並安奉入土在冶父山古星朗塔附近。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由滿成法師率四眾弟子開缸,肉身完好。現已裝金,供眾瞻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